帶量採購又來了!基金經理:醫藥板塊調整是前期漲太快

近日,上海陽光醫藥採購網下發第二批藥品帶量採購文件,這標誌著第二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工作的正式開展。根據文件,此次全國集採目錄共包括33個品種,涉及100餘家藥企。

“醫保目錄談判”、“藥品帶量採購”等一輪接一輪的政策,似乎也給醫藥行業在二級市場表現帶來一定影響。近一個月來,此前表現突出的醫藥板塊走出震盪調整趨勢,截至12月30日收盤,醫藥生物板塊區間漲幅為1.73%,排在28個申萬一級行業指數中倒數第二。受此影響,前期走勢較強的板塊個股也紛紛走弱。

因此,部分業內人士對跌宕起伏的醫藥板塊給予不太樂觀或者偏向保守的看法。曾因醫藥主題基金成名的富國基金基金經理於洋表示,調整的邏輯更多是巨大漲幅之後的回撤,醫藥行業長期穩定向上,需從成長角度挖掘投資個股。

帶量採購不是調整主因

近一個月來,上證綜指走出了震盪向上的趨勢,截至12月30日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040.02點,區間漲幅達5.85%。相比之下,醫藥板塊維持震盪走勢,區間漲幅為1.73%,僅僅優於28個申萬一級行業指數中的農林牧漁板塊。

帶量採購政策宛如醫藥行業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對於今年醫藥板塊的震盪表現,於洋表示,目前的醫藥行情和去年有本質區別。回顧去年,帶量採購政策對整個行業的衝擊很大,從而影響整個行業中長期投資邏輯,估值體系到了很低的水平。但最近的這波調整最主要的原因是短期大幅上漲後的調整。

“帶量採購政策影響主要在幾個細分領域,比如仿製藥和少部分耗材。很多不受該政策影響的公司也出現了下跌,其實本質是漲幅過高導致回撤。至於受到帶量採購影響的公司,其投資價值相對比較低,特別是機構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不會去關注這些公司。”於洋表示。

在於洋看來,醫藥行業是長期穩定向上的,任何一個國家醫療支出都是增長的,人的健康需求也會增長,意味著整個行業未來空間非常大,只不過是投資時點的選擇問題。

公開資料顯示,於洋的證券從業時間長達8年,且長期研究醫藥行業,自2015年加入富國基金,管理富國基金旗下多隻醫藥主題基金,富國精準醫療正是其成名基金產品。截至12月29日,富國精準醫療年內淨值增長率超60%,超過同期滬深300漲幅35.57%。

挖掘優質公司

“我是做醫藥研究員出身,之前的投資風格主要是自下而上選個股。在醫藥行業中,作出阿爾法(超額收益)不難,但很難給出持有人很好的體驗,很大程度取決於板塊整體行情。”於洋表示。

近兩年來,醫藥投資可謂一把雙刃劍。行業既有優質成長個股,也存在諸多業績爆雷的公司,而正因為醫藥行業的特殊性,一些醫藥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很難直觀地反映出該公司存在的“爆雷”等風險。於洋認為,對創新藥公司而言,其估值模型來自於對未來現金流的預測,考驗基金經理對未來產品上市成功率、銷售空間以及競爭格局等遠期預測。

對比其他基金經理,於洋更願意關注組合的風險偏好特徵,獨立挖掘優質公司。

“目前A股的定價模式還是偏右側,A股給予右側追趨勢的獎賞是非常高的,很多時候在A股追趨勢的回報率高於提前佈局。成熟的資本市場估值模型是多樣的,但A股仍比較單一,很多時候趨勢起來了,就會出現透支未來三到五年股價的情況。”於洋表示。

超額收益或來自創新藥

今年,在中美貿易摩擦等諸多不確定性因素的籠罩下,醫藥板塊成為今年二級市場的“避風港”,雖然在短期遭遇一定的回調,市場對其未來走勢出現保守情緒。但仍有一些機構人士認為,龍頭藥企的優勢還將擴大,創新藥等領域或將迎來投資機會。

對於醫藥行業未來的投資主線,於洋認為,未來醫藥基金的持倉作出差異化的幾率會變小,優質投資標的都能被機構選中,醫藥行業的超額收益或更多來源於創新藥,但研究的空間相對會越來越小,將會把精力放在全市場類基金上。

對醫藥基金未來的定義,於洋將會從更為長期的維度出發,適當忽略短期維度的風險,追求長期穩定的持續性高回報,為持有人帶來好的投資體驗。未來會圍繞這個方向調整自己的投資風格,順應市場,動態調整組合,讓組合風險收益特徵相對匹配投資目標。

本文源自國際金融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