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雄過關斬將,盟軍無人敢戰,除關羽外是否真的無人可斬華雄?

埃夫隆


就演義而言,整個三國能斬華雄的人其實有不少比如典韋、趙雲、馬超、太史慈、許褚等等,但是這些都沒有參與當時的討董戰爭,如果按照在場的群雄而言,到底除了關羽有沒有人可斬華雄呢?讓我們分析一下。

一、汜水關的華雄確實勇猛高能

群雄討伐董卓,呂布本來準備出戰,結果華曰:“割雞焉用牛刀?不勞溫侯親往。 斬眾諸侯首級,如探囊取物耳!”董卓視之,其人身長九尺,虎體狼腰,豹頭猿臂;關西人 也,於是董卓加封華加為驍騎校尉。撥馬步軍五萬,同李肅、胡軫、趙岑星夜赴 關迎敵。

在被關羽斬殺之前,華雄的表現是很不錯的:

斬殺鮑忠:濟北相鮑信,讓其弟鮑忠,先將馬步軍三千,徑抄小路,直到關下搦戰。華雄引鐵騎五百,飛下關來,大喝:“賊將休走!”鮑忠急待退,被華雄手起刀落,斬於馬下。

夜襲孫堅,斬殺祖茂:華雄引軍夜襲孫堅大營,孫堅大軍亂竄,眾將各自混戰只有祖茂跟定孫堅,突圍而走,突圍中祖茂掩護孫堅,祖茂突襲華雄,揮雙刀欲劈華雄,結果被華雄大喝一聲,將祖茂一刀砍於馬下。

斬殺俞涉:華雄引鐵騎下關,用長竿挑著孫堅赤幘,來寨前大罵搦戰。”紹曰:“誰敢去戰?”袁術背後轉出驍將俞涉曰:“小將願往。”紹喜,便著俞涉出馬。即時報來:“俞涉與華雄戰不三合,被華雄斬了。

斬殺潘鳳:太守韓馥曰:“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紹急令出戰。潘鳳手提大斧上馬。去不多時, 飛馬來報:“潘鳳又被華雄斬了。”眾皆失色。

華雄確實英雄,連殺鮑忠、祖茂、俞涉、潘鳳四將,且大敗孫堅,是個很厲害的一流猛將。

二、在場的還有誰能戰勝華雄?

在場的劉備三兄弟中關羽能溫酒斬華雄,那麼張飛自然也可以,不過這個功勞給關羽了。

在場群雄賬下帶去的猛將還真不多,那麼再有沒有能夠可以和華雄一戰的呢?

袁紹:袁紹自己都哀嘆:“可惜吾上將顏良、文丑未至!得一 人在此,何懼華雄!”,顏良、文丑確實厲害,但是不在身邊啊,袁紹最厲害的“河北四庭柱”剩下的張郃當時還沒有歸屬袁紹,高覽不知道在不在賬下就算在也不是華雄對手。

曹操:曹操這時候人才庫還很不完善,典韋、許褚這些都沒有加入,賬下最高戰力就算夏侯淵、夏侯惇了,夏侯兩兄弟武藝和華雄一個段位,並沒有戰勝華雄的實力、

孫堅:孫堅自己才剛剛被華雄打敗,帶去程普、韓當、黃蓋、祖茂四將武藝相當,結果祖茂被華雄一合斬殺,其他人自然也非華雄對手。

袁術:袁術典型的名氣大手下弱,賬下武藝最高的紀靈也就是個準一流水平,也不是華雄對手。

公孫瓚:公孫瓚這會還沒有得到趙雲,公孫瓚手下也缺乏猛將,自己也是幾合被呂布擊敗的水平,自然抵不過華雄。

這些主要諸侯賬下都沒有能戰勝華雄的武將,算來算去,除了關羽也就是張飛了。

三、歷史上華雄之死

歷史中華雄其實就是普通的董卓部將,是被孫堅斬殺的。

孫堅屬於被演義嚴重弱化了的人物,歷史上孫堅一馬當先一路勢如劈竹,最終攻克洛陽。

孫堅斬殺華雄發生在公元191年的陽人城之戰,孫堅在陽人城積攢實力,董卓聽說孫堅進佔陽人,立即派胡軫為大都護、呂布為騎督,帶五千人馬,前往迎擊。

胡軫大軍到陽人城下,城中守備十分嚴密,偷襲不可能成功。這時,軍隊飢渴困頓,士氣低落。加上是在夜間,沒有塹壕工事防禦。部隊解甲休息,孫堅率軍夜襲,胡軫全軍潰敗,部下督華雄也被斬殺。

華雄只是董卓大將胡軫手下的一個部下督,只是孫堅擊敗胡軫的戰鬥中的一個小插曲。


我家的貓叫皮蛋


先從十八路諸侯說起,真正領兵前來的,滿打滿算,也就十一路。這十一路人,並沒有合併,而是分別駐守在多個地方。

華雄領兵來到汜水關時,諸侯之中,其實並沒有太多的兵將。當時賬中的十八路諸侯中,可斬華雄的人,最有可能的就是孫堅與曹操兩部。

先說先鋒孫堅,他敗給華雄,並非他及四大家將武力不及華雄,而是袁術擔心他奪去頭功,故意拖延扣押糧草導致兵敗。孫堅心生怨恨,即使能勝,也不會再出戰。

再說各諸侯一心保存實力,不願再派戰將去送死,包括曹操,也難免這樣考慮,畢竟他當時手下大將不多,以族弟曹仁為首。

開場時,盟軍輕敵,派出兩個小人物出馬,連送兩個人頭,被華雄一舉拿下雙殺,眾人不知他的實力,被華雄不可一世的氣勢唬住了。

可見,盟軍不是無人敢戰,也不是無人可斬華雄,而是沒有人想去挑頭了。一者不知華雄底細,被其氣勢嚇到;二者各懷鬼胎,要保存實力。

歷史上是孫堅斬了華雄,小說《三國演義》中,用了襯托的手法,大量用了側面描寫,來突出關羽的神武。前面俞涉、潘鳳被瞬間斬殺,眾諸侯大驚失色,無人敢戰,這都是一種襯托而已,是文學作品常用的手法。

羅貫中惜字如金,沒有正面描寫關羽如何與華雄大戰,只側面描寫了帳中的情形。

原文如下:

(關羽)出帳提刀,飛身上馬。眾諸侯聽得關外鼓聲大振,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嶽撼山崩,眾皆失驚。正欲探聽,鸞鈴響處,馬到中軍,雲長提華雄之頭,擲於地上。其酒尚溫。


平凡人讀史記


華雄雖然非常厲害,除了關羽真的是還有人可以斬掉華雄,其他人我們不說,就比如張飛非常輕鬆可以殺掉他。當時的華雄可真的是非常厲害,所有的聯軍一起去攻打董卓,卻被華雄一個人阻擋在一個小小的地方,都不能繼續前進了。袁紹派出五個大將,結果一下子都被殺死掉了。

而這個時候關羽看不下去了,想要去攻打化雄,但是關羽只是一個小小兵而已,袁紹東非常看不起。但是曹操說了,他覺得這個人非常的厲害,不如讓他試一下,反正也沒什麼關係,最後袁紹也同意了。曹操給他問了一杯酒,想要立刻給他喝下去,酒壯人膽。但是關羽卻不想現在喝,認為自己也不是什麼慫人,憑藉著自己的武力就可以將華雄殺掉,不需要幾個回合,等他回來的時候再喝這杯酒就行了。結果關羽去去就回,不出幾個回合就將華雄的頭斬了下來,丟到了袁紹的面前,回來的時候就還是很熱,這個故事就叫做溫酒斬華雄。


當時袁紹真的是沒有辦法了,手底下所有聯盟的人都打不贏華雄,要是有辦法的話,也不可能讓關羽上場,所以這個時候唯一有辦法的就是關羽張飛了。關於可以輕鬆的殺死華雄,那麼關羽的結拜兄弟張飛到底有沒有那麼強呢?

張飛有萬夫不當之勇,從三個方面上看張飛能夠做到斬華雄

首先是關羽曾經和張飛打過一架,兩個人旗鼓相當,可謂是難盡難分,本來還是要繼續打下去的,但是當時在賣草蓆的劉備就看不下去了,覺得這兩個人能夠為他所用,於是就把他們兩個勸開了。而當時張飛和關羽打了一下,最主要的就是張飛曾經許諾過,誰能夠把石頭搬走,豬肉就是他的,而關羽就把石頭搬走了,然後把豬肉給了所有人,張飛就是想要試探一下關羽的實力。


關羽和張飛因為實力的緣故而互相敬佩,而且和劉備也志同道合,於是他們三個人就結拜為異性兄弟,就在當時的張飛的桃園裡面,這個在三國演義裡稱作為,桃園三結義。如果張飛都沒有強大的實力的話,又怎麼能夠和關羽相爭呢?關羽能夠做到的事情,張飛自然也是不難的。

其次,就連關羽都說張飛也是非常厲害的。

關羽後來是跟著曹操打天下了,而且做到了宰顏良殺文丑。這個時候關羽都非常的厲害,手底下還有赤兔馬,當時曹操是面對袁紹手下的大將,顏良文丑是沒有什麼辦法的,曹操手底下沒有一個人能夠打敗這兩個人。而這個時候曹操想到了關羽,於是讓關羽去和他們打仗。關羽卻覺得他們是不堪一擊的,曹操覺得關羽應該要重視一下,否則失掉了性命就不好了。可是關羽卻說他們就像雞狗一樣,然後就立刻將他們宰殺了,這個讓曹操非常的高興。


曹操一直都在誇關羽非常厲害。關羽卻說自己的弟弟張飛更加厲害一點,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而曹操心想,關羽都這麼厲害了,他從來都不會說假話,可想而知張飛是有多麼厲害,於是吩咐手底下的人遇到張飛一定要小心一點,儘量的不要去打仗。

關羽對張飛的評價是取上將如探囊取物,華雄雖然非常厲害,但是張飛更加的厲害,張飛可以輕鬆的將華雄的頭顱斬掉,就像關羽那麼輕鬆。

最後張飛的實力非常的恐怖,華雄不堪一擊。

在三國演義裡對張飛的描寫武力最強大的時候,就是在長柏坡這一戰中。為了能夠讓趙雲順利的逃回去,張飛可是率領了幾十個騎兵,一個人就在那個小橋上等著曹操大軍,而曹操想起了關羽所說的話,果然是張飛具有萬夫不當之勇,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自己不敢上前,怕自己被張飛一箭射死,而手底下也沒有什麼可以和張飛相比的大將,最後選擇放走了趙雲張飛他們走。

而且張飛和其他猛將相比也是非常厲害的,和馬超也曾經打的不相上下。能夠保持不敗之地,而當時袁紹聯盟中馬超也在,不過只有14歲。馬超雖然是做不到斬殺華雄的,所以只有張飛才可以。


史研三國


沂水關外,華雄一路過關斬將,唬得十八鎮諸侯無人敢出,可謂出盡了風頭。可惜的是,正當華雄自認天下無敵,自鳴得意之際,馬弓手關雲長的一記重錘,直接將他送回了老家。

那麼問題來了,當時的討董聯盟會場,除了關羽之外,真的無人能敵華雄嗎?

曹操刺殺董卓失敗後,逃至陳留起兵,併發布了討賊檄文,打算號召天下英豪聯合對付董卓。霎時間天下震動,各路諸侯紛紛提兵響應,掀起了一股討董熱潮。十八鎮諸侯齊聚一堂,舉兵往洛陽進發。

這十八鎮諸侯分別是:

曹操、袁術、韓馥、孔伷、劉岱、王匡、張邈、喬瑁、袁遺、鮑信、孔融、張超、陶謙、馬騰、公孫瓚、張揚、孫堅、袁紹。

十八鎮諸侯中,比較有實力的,大概只有曹操、袁術、袁紹、孫堅、馬騰、公孫瓚幾股勢力。

曹老闆麾下有夏侯惇、夏侯淵、李典、樂進、曹仁、曹洪六員大將。

袁術的第一大將是紀靈。

袁紹麾下有顏良、文丑、高覽、韓猛。

孫堅麾下有程普、黃蓋、韓當、祖茂。

馬騰麾下幾乎沒有猛將,龐德、馬超年紀還小。

公孫瓚麾下,同樣沒有像樣的大將,在他命懸一線之際,不見其部下救主。

另外韓馥麾下有兩員大將,分別是張郃、鞠義;公孫瓚的附屬團隊,有劉關張兄弟三人。

因此!十八鎮諸侯將領大概有夏侯惇、夏侯淵、李典、樂進、曹仁、曹洪、紀靈、顏良、文丑、韓猛、高覽、程普、黃蓋、韓當、祖茂、張郃、鞠義、關羽、張飛。等等……

但是!這些大將中,除了孫堅集團,以及劉關張兄弟。剩下的所有人都沒有在沂水關出現過。

為什麼呢?

因為十八鎮諸侯名義上討董,實則各懷鬼胎,明爭暗鬥,各自在爭奪自己的利益。他們都想借助別人的力量,來將董卓擊敗,然後坐收漁利,沒人肯真心為討董出擊。

其中,袁術的花花腸子,表現最為直觀。在希望擊敗董卓的同時,他也時刻在提防孫堅。他害怕孫堅因此實力大增,成為自己的絆腳石。於是暗中苛刻孫堅的糧草,導致孫堅被華雄擊敗。

所以!這些諸侯麾下的大將,大多都在執行別的任務,在為下一場戰役作準備。正如袁紹所說“可惜吾上將顏良、文丑催軍未還!”第一,第二上將,大敵當前,不在主戰場迎敵,卻躲在後方催軍。袁紹此言,不打自招。

沂水關外打來打去都是孫堅一夥,以及一些三四線將領。即便韓馥麾下,也只有一個號稱“上將”的潘鳳。



華雄這次威震十八鎮諸侯,實則撿到了大便宜,沒有多高的含金量。

那麼?華雄的鬥將水平如何呢?

從孫堅一戰足以證明!!

沂水關外,孫堅主動叫陣。華雄遣副將胡軫出馬,結果:

堅見胡軫出馬,卻欲自出。程普飛馬挺矛,直取胡軫。鬥不數合,程普刺中胡軫咽喉,死於馬下。一陣直殺上關,關上矢如雨下。

孫堅麾下第一上將程普威風凜凜,數合之間刺死了胡軫。並且一路直殺上關,關上的華雄見了程普的氣勢,無奈只敢以箭雨勸退,並不敢出關廝殺。

接下來與孫堅一戰,由於袁術從中作梗,致使孫堅方缺糧。與華雄單挑數合之後,由於李肅的偷襲,燒燬了孫堅的餘糧。孫堅軍見無了糧食,四下裡亂竄。因此孫堅見大勢已去拔馬而走。原文如下:

堅披掛,慌忙上馬,正遇華雄。兩馬相交,鬥不到數合,寨後李肅軍到,竟天放火。孫堅軍人無糧食,四下裡亂攛。堅撥回馬走,四下裡喊聲不絕。

程普等人各自走散,孫堅只與祖茂並數十騎逃生。後方華雄引鐵騎緊追不捨,孫堅只好回頭再戰華雄。但是,此時的戰場局勢對孫堅極度不利,在氣勢上全具下風,影響了孫堅的心態。所以在相鬥十餘合之後,孫堅被華雄所擊敗。原文如下:

背後華雄追堅,堅勒回馬又戰十餘合。堅敗,雄趕來。

總的來說,華雄水平與孫堅接近。他擊敗孫堅,靠的是袁術的從中作梗,以及戰術運用得當。並非武力值方面碾壓了孫堅。

而對孫堅的鬥將水平,羅老爺子的設定顯然不高,跟第一上將程普稍有差距。加之程普在第一戰的表現來看,華雄略弱於程普。程普老年時期曾打平過東東萊太史慈,位在一流隊列。那麼華雄、孫堅二人,應排在準一流位置。

也就是說,盟軍中只要一流以上的,都可以擊敗華雄。大概有張飛、顏良、文丑、夏侯惇、夏侯淵、張郃、程普幾人。



但是,這些人大多不在聯盟前線,孫堅也因為敗陣,沒有及時回大寨。因此,在華雄囂張叫陣之際,能擊敗他的只有張飛。


愛尚文史


好多人,用玩撲克的思維,規則,論勝負。好比在玩鬥地主,手拿王牌,幾個2.幾個A,都是大牌點。歷害吧。碰上了整串子帶炸彈的春天牌。沒有你,比大小,論長短的機會。

戰爭雙方,在沒伸手之前,誰斬誰,誰殺誰,均有可能。看誰能創造機會,抓住機會,利用機會,出奇制勝,誰就是勝利者。

關羽,論武藝,在三國中,與他不相上下的,很多很多,甚至於華雄,顏良,文丑,高於關羽。可關羽抓住了機會,就是勝利者。所以關羽有高傲的資本,別人沒有。關羽被後人稱武聖人。別人誰也得不到這樣的殊榮。

正如同一班級的學生,誰也不比誰高了多少?可有的人,抓住了機會,創造了機會,成了億萬富翁,有的人當一輩子工人農民。

關羽就是善於創造機會,掌控機會,利用機會的人。關羽能斬了華雄,換別人不一定。也許被華雄斬了。

關羽就是鬥地主中的春天牌。誰有多歷害,沒用!沒機會!

所以,問這樣的問題,屬弱智問題!


順其自然159220662


殺華雄之人太多了。夏侯惇、徐晃、顏良、文丑,乃至張飛。

另外孫堅手下程普黃蓋等人也可以。

曹操手下似乎更多,曹洪曹仁典韋。


李治亞文史博客


其實能斬華雄的人太多了,主要當時出戰華雄的都是些無名之輩,所以被華雄頻頻得手,這樣氣勢上華雄顯得很是厲害,也使華雄驕傲自大起來;而關羽本身就強於華雄太多,而且當時馬也快給華雄殺了個措手不及,不然華雄不會被一刀斃命的。但無論怎樣,關羽戰華雄還是綽綽有餘的。


演繹輪迴7655


華雄其實是演義中很厲害的一員大將,只是在前幾集就領了盒飯下課了,武將排名時連二十四將都沒排入,還是有些委屈的。

看華雄戰績,汜水關前,先是殺掉了貪功冒進的鮑忠,接著十八路諸侯的正牌先鋒官孫堅率部到來,孫堅親自出馬,被華雄殺敗,並奪路而逃,十分狼狽。孫堅部將祖茂捨身救主,獨自留下埋伏,想襲殺華雄,卻被華雄一刀斬殺。

而後,反董諸侯大軍到來,袁術手下健將俞涉出馬,不到三合被斬,冀州太守韓馥手下上將潘鳳也被斬。至此,諸侯再無戰將敢於出戰。至此,華雄已連殺四員戰將,威震諸侯。

看似四名戰將都是一出戰就被殺,毫無戰力,其實不然,至少沒大家感覺的那麼弱。鮑忠敢於冒進,應該自我感覺還是有兩把刷子的,否則不會忙著去送人頭,沒那麼傻的人。祖茂是與程普、黃蓋、韓當平級的將領,以後三人所逞現的武力並不弱,而祖茂在有備攻無備的情況下,都不是華雄一合之敵。在諸侯中以武力強聞名的孫堅大敗後,袁術派出的武將,至少得覺得不輸於孫堅吧?袁術可是當時實力最大的諸侯,先派出戰將是很弱之人,出去主動丟自已的臉,也很難說得過去。韓馥是冀州太守,其地盤都為袁紹所垂涎,能沒一個拿得出手的武將?所以“吾有上將潘鳳”,也不是空穴來風吹大氣的。四員將,除鮑忠外,俞涉、潘鳳武力應都不低於祖茂。

跟隨曹操的將領這時應該已有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李典、樂進等,可在耀武揚威的華雄面前,曹操並沒派出一員去戰華雄。是曹操保留實力嗎?作為討董卓的發起者,曹操並不見得會保存實力,此後諸侯聯軍進洛陽後都已停滯不前,只有曹操孤軍追擊董卓,還差點丟了性命,說曹操保守是有點過不去的。而此時不派一將出戰,應當評估過,手下無一人可勝華雄才合邏輯。袁紹隨後感嘆,顏良文丑在才有華雄對手。這點上看,後來顏良在白馬坡前,殺得曹營無人應戰,應該是差不多的。也就說,華雄是與顏良文丑一級別。

二十四將的排名,有時說就是個順口溜,為合仄壓韻而編的性質遠大於真的排名,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張遼、徐晃這樣顏良文丑的手下敗將,居然排在他倆人之前。以小說描寫看,顏良文丑應排在第八名的許褚之前方為合理,那華雄也應進得了前十。

那麼在汜水關前,諸侯軍中除關羽外,也就張飛張三爺能勝得了華雄啦!






淨月暖陽



在《三國演義》中,有五個主角:劉備、關羽、諸葛亮、曹操、孫策。

在曹魏、東吳、蜀漢三大集團中,羅貫中瘋狂給蜀漢錦上添花,東吳的功績被抹殺。

正史中,斬華雄的是江東猛虎孫堅。而在演義中,卻成了關雲長溫酒斬華雄。

在正史中,草船借箭的是孫權。而在演義中卻成了諸葛亮。

在正史中,贏得赤壁之戰的最關鍵人物是周瑜。在演義中完全是諸葛亮之功。

最終,東吳的人物被黑化、矮化。關羽和諸葛亮被神話。

正史中,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時,劉關張跟隨公孫瓚在擴充自己的地盤。關羽根本沒有參與討伐董卓。更沒有與華雄交戰。

羅貫中把孫堅斬華雄的功績奪去,就是為了給關羽造神。老羅決不允許其他武將出來攪局——袁紹麾下的猛將顏良文丑被羅貫中支開。高覽張合也神秘消失。(鄙人推測,高覽、張合、許褚、典韋都被羅貫中下了瀉藥,在茅廁拉肚子)

能戰勝華雄的猛將被羅貫中一個個支開。華雄先是擊敗孫堅,孫堅抱頭鼠竄,撿回一條性命。又斬殺上將潘鳳。諸將無人敢迎戰。關羽此時挺身而出。立下了《三國演義》中的首功。緊接著虎牢關三英戰呂布,呂布狼狽逃跑。

總之,迎戰華雄時,聯軍即使有猛將能戰勝華雄。也會被羅貫中下瀉藥。

羅貫中——我要神話關羽,誰擋誰死!


楊朱學派


斬華雄之人,那時那刻,肯定不止關羽一人可以;但是,就關羽剛好合適!

十八路諸侯,本來就是烏合之眾,小算盤太多了。誰都想撈點好處,又不想出太多力,孫堅除外。這時候,一路都算不上的劉備集團,當然想出出風頭,混點名聲。輸了也沒關係,贏了就是一戰成名。這種機會,劉備哥仨當然不能放過。於是,才有了溫酒斬華雄,才有了三英戰呂布。。。他們是努力的,關羽打了第一戰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