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俠中,你認同“獨孤求敗的師傅是卓不凡”觀點嗎?為什麼?

騎蝸牛走高速


劍魔獨孤求敗的師傅是誰?原來是他!此人劍法無敵,堪稱劍神!

金庸武俠當中的一位至尊強者,那就非劍魔——獨孤求敗莫屬了,在《神鵰俠侶》當中獨孤求敗,在第一次被人提及的時候,他是一個故去的任務,生平的經歷僅在寥寥數言之中,後來楊過一次偶然的機會遇到了神鵰,它的主人獨孤求敗才真正的浮出水面。

當時江湖的諸多高手交流,黃藥師,一燈大師,金輪法王,都無法和這位傳奇般的人物相提並論,當武林當中的強者,都無法與他相提並論,他曾站在武林的巔峰俯望江湖大地,但是無人能夠追隨他的步伐,獨孤求敗在弱冠之前就能河朔群雄爭霸,在自己40歲的時候,就已橫行天下了!

楊過曾經也是對獨孤求敗的生平事蹟神然嚮往,他體會著獨孤求敗的站在武林巔峰時,卻找不到一個對手時的寂寞難堪的心情,所以他也是毅然決然的踏上了獨孤求敗的武道之路,他也是將獨孤求敗,作為自己的目標,後來也是成功的站在了武林巔峰,成為了絕世強者!

那麼獨孤求敗,才有瞭如此的成就又是師從何人呢?他的來歷和背景本來就特別神秘,但是相反的是,他的師傅對我們來說確實並不陌生反而很熟悉,獨孤求敗師傅的劍法更是劍法無敵,在早先的江湖之中,他更是被稱為劍神,他就是——卓不凡。

兩人之間似乎是佔不上任何的關係,但是如果在兩人生存的時代和背景等東西聯繫起來的話,還真有這個可能性!在那時候,高手們一般是不用劍的,他們憑藉著自己的內功就可激射數丈,而作為這個時代當中的屈指可數的劍術大師卓一凡被號稱為劍神。

但是無奈他無法在拳掌內功的江湖當中和群雄爭霸,所以他也是黯然敗退,在百年之後的《射鵰英雄傳》當中,劍道也是有一席之地,而卓不凡和獨孤求敗是兩個關鍵人物,在後來的《天龍八部》,卓不凡又退到哪裡了呢?他退到河北,在這裡專心練劍,並收了一個傳人,他就是獨孤求敗。

隨著《天龍八部》逍遙派的退場,少林更是一代不如一代,江湖當中的拳掌內功地位也是不停下滑,這個時候劍道的機會也是來了,卓不凡他將自己的一生傳承交給獨孤求敗,而他更是青出於藍勝於藍,在接下來的江湖當中,他更是留下了一段傳奇的故事。

他成為了江湖當中的強者,獨孤求敗當世無敵,但卻找不到對手,無奈歸隱!後來一些人他們為了紀念逝去的江湖,於是他們便選擇在華山之巔,召開一場武林盛會,他們將這場盛會命名為——華山論劍!


我是青鳥


不認同。

就卓不凡那點水平,絕不可能是獨孤求敗的師傅,理由如下。

第一,卓不凡,人送外號“劍神”,可見他的劍法還是不錯的。但是,金庸的小說有一個特點,但凡外號越是吹得厲害,本事就越是不行。比如射鵰中的“千手人屠”彭連虎、“鬼門龍王”沙通天、“參仙老怪”樑子翁以及“飛天蝙蝠”柯鎮惡,都逃不出這個定律。

而我們反觀那些沒有外號的人,哪個不是一等一的高手?就拿天龍來說吧,段譽有外號嗎?虛竹有外號嗎?越是默默無聞的人,越是強的可怕!

要知道,虛竹只用了兩三招便能將卓不凡輕易打敗,這樣的人怎麼能夠做獨孤求敗的師傅呢?絕無可能。在神鵰一書中,曾詳細敘述過獨孤求敗的劍法共有五層境界,分別為:利劍,紫薇軟劍,重劍,木劍,以及無劍。

“四十歲後,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自此精修,漸進於無劍勝有劍之境”,這樣的劍法層級,完全是前無古人,也很難再來者了。因此,獨孤求敗敢於取名為難求一敗,便是此意。

所以,若是將卓不凡平庸的劍法與獨孤求敗相比,那簡直是相距甚遠,二人絕不可能是師徒。

第二,卓不凡的劍法源自一位高手相授的劍經,具體是誰不得而知,天龍中的描述如下:

“一字慧劍門”滿門師徒給童姥殺得精光,當時卓不凡不在福建,倖免於難,從此再也不敢回去,逃到長白山中荒僻極寒之地苦研劍法,無意中得了前輩高手遺下來的一部劍經,勤練二十年,終於劍術大成,自信已天下無敵,此番出山,在河北一口氣殺了幾個赫赫有名的好手,更加狂妄不可一世,便自稱“劍神”。

請注意,這裡有幾個關鍵點:

1.卓不凡是在長白山練得劍法。

2.劍法源自一位前輩高手遺留下的劍經。

3.卓不凡出山後,在河北一口氣殺害死了好幾個好手。

而獨孤求敗呢?他是在哪裡學的武功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根據楊過誤入的劍冢來看,獨孤求敗所處之地只會是在中原,不可能在長白山。

並且,獨孤求敗的武功是由他自創而得,並非高人相授。

最後,華山派弟子令狐沖曾有幸學得獨孤求敗的劍法獨孤九劍,他在完全使不上內力的情況下,單憑此劍法就能將十五名好手的雙眼刺瞎,這樣的水平是不是遠勝卓不凡呢:

令狐沖暗暗吃驚:“今晚又遇上了勁敵,這一十五個人看來人人都是好手,卻不知是什麼來頭?”......
只聽得“啊!”“  哎唷!”“啊喲!”慘呼聲不絕,跟著叮噹、嗆啷、乒乓,諸般兵刃紛紛墮地。十五名蒙面客的三十隻眼睛,在一瞬之間被令狐沖以迅捷無倫的手法盡數刺中。

此外,卓不凡在劍法的具體招式上也是漏洞百出,與獨孤求敗的劍法有著莫大區別:

卓不凡長劍抖動,一招“天如穹廬”,跟著一招“白霧茫茫”,兩招混一,向王語嫣遞去,要將她圈在劍光之中拉過來,居為奇貨,以便與虛竹交換,要他吐露秘密。
王語嫣一見這兩招,心中便道:“‘天如穹廬’和‘白霧茫茫’,都是九虛一實。只須中宮直進,搗其心腹,便逼得他非收招不可。”

而獨孤九劍的具體破敵招式之一如下:

令狐沖緩緩轉身,只見這一十五人三十隻眼睛在面幕洞孔中炯炯生光,便如是一對對猛獸的眼睛,充滿了兇惡殘忍之意。突然之間,他心中如電光石火般閃過了一個念頭:“獨孤九劍第八劍‘破箭式’專破暗器。任憑敵人千箭萬弩射將過來,或是數十人以各種各樣暗器同時攢射,只須使出這一招,便能將千百件暗器同時擊落。”

兩處一對比,便可以發現,卓不凡的劍法之中處處透露著破綻,而獨孤九劍之中處處透露著破敵之策。孰高孰低,難道不是一目瞭然了嗎?

因此,綜合上述,卓不凡絕不可能是獨孤求敗的師傅!


紫菱洲上人


對於獨孤求敗的師傅是卓不凡的觀點,筆者是非常不認同的。



卓不凡師承“一字慧劍門”,但在他年輕的時候,其師門中人就被天山童姥殺光。只剩他自己一人逃得性命,在東北長白山中的荒僻極寒之地,苦研劍法。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得到了一部前輩高人遺下來的劍譜。之後勤修苦練20餘年,終於將劍法練至大成,自信已天下無敵。所以他就迫不及待的出山,在河北一口氣殺了幾個赫赫有名的好手,就讓他更加狂妄得不可一世,於是自稱“劍神”,只道手中長劍當世無人與抗。

可是卓不凡怎麼也沒想到,雖然他的劍術造詣已經達到了極高的境界,但在飄渺峰上,卻被小和尚虛竹輕鬆擊敗,一時間備受打擊,心灰意冷之下退隱了江湖。

小說中交代得很清楚,他此番出山,已經年過五十了。這與四十歲前,便以一柄玄鐵重劍橫行天下,難逢敵手的獨孤求敗之成就,相差太遠了。

而且玄鐵劍重七八十斤,如果要用之於與人對敵,使用者自身必須要具備極其高深的內力,方可揮灑自如。從此處來看,這也是卓不凡所不具備的,所以卓不凡不可能是獨孤求敗的師傅。



武林中有句俗話,“百日練刀、千日練槍、萬日練劍”。劍乃百兵之王,所以要把劍法練到極為高深的境界,不光是要靠自己的武學天賦,還需要有名師的悉心指導。

獨孤求敗的武學天賦極高,在二十歲的時候,就能以一柄青鋼劍與河溯群雄爭鋒。由此可見,他必然也是師出名門。

但在整部《天龍八部》小說中,用劍的高手除了“劍神”卓不凡之外,還有一位就是有“南慕容”之稱的慕容復,而獨孤求敗的師傅正是慕容復。為什麼這麼說呢?看看以下的幾點分析:

第一點、時間

從楊過的身上來推算,他遇到神鵰的時間應該是在1240年左右,而天龍八部結尾的時間是在1094年,那麼,獨孤求敗持劍縱橫江湖年代,應該是在這兩者之間,所以從時間上比較吻合。

第二點、人物

在《天龍八部》的最後,天龍四絕、段譽、虛竹這些人,除喬峰已死之外,其他人都已歸隱。江湖中基本再沒有絕頂高手出現,所以獨孤求敗才難逢敵手。



第三點、民族

慕容復是鮮卑族後裔,雖然人品不端,但其武功卻不可小覷。為了不讓家傳武學失傳,必然會留下傳人,而獨孤求敗天賦極高,又是鮮卑貴族後裔,所以也是最佳的人選。

第四點、武功

慕容復家傳武學淵博,在與人比武時,基本都使用的是劍法,由此可見,他在劍法上是最有心得的。而且他的斗轉星移乃是一門借力打力之技,不論對方施出何種功夫來,都能將之轉移力道,反擊到對方自身。就像太極拳法一樣,屬於是一種後發制人的功法。

而獨孤九劍的招式繁雜,總共有三百六十種變化。其要旨便是乘虛而入,後發先至,從對手的招數中找出破綻,一招制敵。

由此就可以看出,慕容復的家傳武學與獨孤求敗的劍法,有很多相似之處。

所以從以上四點來說,劍魔獨孤求敗的師傅,最有可能的人就是慕容復了。大家是怎麼看的呢?


李易陽風水命理


這這種觀點完全是子虛烏有的猜測,沒有事實依據。卓不凡號稱劍神,卻被虛竹一招就奪下寶劍,這樣的人,不可能教出獨孤求敗這樣超凡脫俗的弟子。



怒目向出劍之人瞪去,見那人身穿青衫,五十來歲年紀,長鬚飄飄,面目清秀,認得他是“劍神”卓不凡。

卓不凡和獨孤求敗境界上相差太遠了。

獨孤求敗五十歲退隱江湖,達到了無劍期的境界,而卓不凡還是利劍期的水平,兩者完全天差地別,不在一條水平線上。

卓不凡和獨孤求敗完全沒有任何線索可以說明,這兩人之間是有聯繫的。

金庸筆下的絕頂高手,一般有兩種套路:

1,名師出高徒,像是周伯通洪七公教導郭靖,風清揚傳授令狐沖獨孤九劍……

這樣的套路必定師承來歷會交代清楚。

2,自創武功,這是比較牛逼的一類人,凡是達到這種地步的,絕對是高手中的高手,像是黃裳,王重陽,張三丰……

很明顯,獨孤求敗是屬於第二類人。



獨孤求敗是金庸筆下典型的未出場卻震撼人心的人物。

把獨孤求敗和卓不凡硬拉在一起比,我覺得尷尬十足,二人武功高下,基本沒有什麼可比性。

卓不凡跟獨孤求敗之間,大概也就隔了個光明左右使+四大護教法王的距離,再考慮下獨孤求敗是神壇級別的人物,搞不好還要再加個全真七子和武當七俠啥的。

卓不凡,能在單一部《天龍》裡排到一流高手已經很勉強了,哥兒仨不用說,慕容復、慕容博、蕭遠山、段延慶,還有少林玄字輩那些高僧,逍遙派逍遙子童姥李秋水這樣的耆宿,就是門下第二代弟子,在蘇星河丁春秋面前他也是個小菜逼啊。

卓不凡的水平,估計水平還不如段正淳,就是出場時候瀟灑了點,名頭叫的響亮而已。



我倒是認為獨孤求敗只是金庸的一種臆想。

平生求一敗而不得,誠寂寥也

這是何等的風采,這樣的人完全不存在現實之中。

黃裳是如此,王重陽是如此,獨孤求敗也一樣。

像他們這樣的人是代表著武學的最高境界,是人們渴望而不可及的對象。

你說這樣的人是那個被虛竹一招就奪下劍的卓不凡的傳人,我只覺得好笑。


浪子與俠客


獨孤求敗並不屬於這個時代,他在另一個武俠輝煌的年代站在世界巔峰,俯瞰九州江湖大地。卻無人能追他的腳步。獨孤弱冠前就能與就能與他那裡的一帶江湖,群雄爭鋒。40歲天下無敵縱橫世界。更是發出了驚天感慨:“嗚呼!群雄束手,長劍空利,不亦悲夫!”楊過曾對獨孤求敗的事蹟欣然嚮往。體會走遍天下尋找能夠勝自己求一敗的心情。所以他毅然決然走上獨孤求敗的武道之路。以他為目標,最終站在武道巔峰之巔。

楊過傳承了獨孤求敗的劍道意境,在山谷中練成了武道,獨孤求敗有如此成就,又是師從何人呢?獨孤求敗的身世來歷非常神秘,他的師傅是不是更加的神秘呢?其實獨孤求敗的師傅對我們來說並不神秘,相反還是挺有名的。他師傅名叫卓不凡。在這裡大家可能都要疑惑了,獨孤凡和獨孤求敗是師徒關係嗎?兩人貌似沾不上任何關係,但將兩人的生平和時代連接起來,還真是有這個可能性。

天龍八部卓不凡,之所以黯然退場,關鍵是以當時的江湖背景。高手們一般不用兵器,憑著渾厚內功便可激射數丈之遠。給這個時代最正統的武道。儘管一代劍術大家卓不凡號為劍神,可畢竟在拳掌內功的江湖中也是落了下風。直到悠久的百年歲月之後,射鵰江湖開啟。胡不再是全掌內宮獨霸的江湖劍道也在其中漸漸崛起。拳掌內功獨霸道,劍道崛起,卓凡和獨孤求敗是兩個關鍵人物。周不凡晚年收了一位徒弟,這位傳人其實就是獨孤求敗。

隨著天龍結束,逍遙退場。少林一代不如一代。拳掌的時代地位也在下滑。這這個時候劍道的機會來了。卓不凡一生的劍術傳承交給獨孤求敗。直至他以劍道開啟新的時代,在江湖中留下了一段傳奇佳話。然而在無盡歲月之後見到傳說中將消失若干年後,後人只隱約記得前代曾有一段耀眼的歲月,那是滿是劍的江湖。這些後人為紀念逝去的江湖,在華山之巔召開一場武林盛會。儘管他們武功樣式各種各樣,但他們仍然將此盛會名為華山論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