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笑傲江湖》裡很多大人物都知道嶽不群是“偽君子”?

桑嵐未央


這就是所謂的“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的道理。


《笑傲江湖》裡面的大人物無外乎就是如下幾位:華山派前輩風清揚、黑木崖東方不敗和任我行、少林方正大師、武當沖虛道長、衡山派派莫大、嵩山派左冷禪、恆山派定逸師太,基本上就上面這些大人物了。

首先,大家通過嶽不群對待令狐沖的態度,逐漸看清了嶽不群就是一個“偽君子”。令狐沖本身是個很苦命的孩子。自小被嶽不群養大,令狐沖是一個善良、講義氣、有正義感的人,他喜歡結交天下的朋友,不管是什麼門派。這就和嶽不群逐漸產生了矛盾,作為令狐沖的好朋友中有很多都是“魔教”的人,尤其是後來的戀人魔教聖姑任盈盈,這些都觸碰了嶽不群的底線,最終把令狐沖趕出華山派斷絕了師徒歡子。而令狐沖行走江湖給大家的印象損失行俠仗義,光明磊落。就這樣大家逐漸認識到了嶽不群的真面目。

最終讓大家看清嶽不群醜惡嘴臉的,就是嶽不群打著探望林平之父母的幌子,實為去搶奪人家的“辟邪劍譜”,搶到“辟邪劍譜”以後,嶽不群自公練習“辟邪劍譜”。自打那以後,嶽不群真正撕下了自己偽善的面紗,將自己的“偽君子”的稱號大白於天下。所以,像這樣的事情,當時江湖大人物,是不可能不知道的。


漁樂鴻晨


因為華山派就是一個偽君子門派,能任華山派掌門的自然也不是什麼真君子。

看看華山派都做過什麼吧:

百餘年前,華山派一對師兄弟嶽肅、蔡子峰到莆田少林寺做客。當時寺中藏有一部秘笈《葵花寶典》,師兄弟二人竟然趁夜偷看《葵花寶典》,並且一人記下一半,回到華山共同參詳。

此種偷學武藝的行徑,向來為武林中人不恥。

嶽、蔡二人回到華山,將各自所記武功加以驗證,竟發現牛唇不對馬嘴,完全合不上來。兩人都認為是對方記錯了,因此起了爭執,華山派從此分為氣、劍二宗。

因為這種事便師兄弟反目,說明二人心胸狹隘。

師父如此卑劣,徒弟自然也好不到哪去。華山氣劍之爭愈演愈烈,終於在幾十年後產生了一場大火併。

當時劍宗勢大,又有劍術通神的風清揚,本是穩操勝券。不料氣宗使出騙婚之計,將風清揚騙到了江南,並先發制人,打敗了劍宗。

氣宗、劍宗,本是練劍理念有所不同,結果發展到兵戎相見。雙方都指責對方為邪派,實際是藉此爭奪權力。華山派可謂是一群真小人。

氣宗、劍宗分別源自對《葵花寶典》不同部分的理解,合而用之才正確。而且劍宗功夫易速成,氣宗功夫要二十年後才見效,當時華山派除了嶽不群、甯中則全是一幫弱雞,本應先修劍宗,提升實力後再修氣宗。

然而嶽不群不顧華山派實力弱的事實,固守氣宗理念不動搖。這是因為氣宗將劍宗斥為異端邪派,所以獨掌華山大權。如果嶽不群讓弟子們學劍宗,固然對華山派有利,卻對自己的掌門之位不利。可見嶽不群是偽君子無疑了。

我是夢露居士,歡迎關注我,為你解讀金庸武俠。


夢露居士


這個話題可以拆分為兩個問題:

  1. 首先,為什麼老一輩掌門人基本認定嶽不群是偽君子?
  2. 其次,為什麼是老一輩掌門人認定他是偽君子,小一輩為什麼看不到,或者說最後才看到?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更有意義

第一個問題很簡單,嶽不群確實名不副實,配不上“君子劍”的名號,這一點無需多說,老一輩看的見,自然有自己的判斷。

第二個問題答案大概如下:老一輩和小一輩不在同一個世界或者同一個層次。

一般情況下,雖然掌門人和徒弟的目標都是要將門派發揚光大,但各自的任務不同。徒弟自然不用說,在掌門的領導下練好武功,行俠仗義,為門派掙聲譽,至少初級階段如此。

但是,掌門人還面臨一個和江湖完全不同的政治環境,因為將門派發揚光大不單單是一個江湖目標,還是一個政治目標,單單行俠仗義武功高強不一定能成為天下第一,就像愛民如子也不一定就能做皇帝一樣。

這個政治環境以小一輩的境界是看不到的。如果看到了,也一定會和老一輩一樣,以他們的思維方式做出類似的判斷,認定嶽不群是偽君子。

例如恆山弟子請求嶽不群援助而不得,那時候她們就已經有了覺醒,有了自己的判斷。

再比如令狐沖當初聽風清揚評價嶽不群怒髮衝冠,後來又在懸空寺接受少林方丈武當掌門的揭秘,那時候態度就平緩了許多

這個道理在現實生活中很常見,每個人小時候周圍都有一些長輩,對長輩的判斷標準也是小孩子式的,這種判斷和大人的判斷一定有出入,即便聽到來自大人的不同意見也可能不以為然。但是,等到孩子長大成人,學習了為人處世,瞭解了成人社會,自然會有新的判斷和平價,可能就會發現當年給自己做玩具槍的鄰居真的不學無術,不養父母,不管老婆孩子。

再比如國家,國民自然希望自己的祖國成為國際上的偉光正和佼佼者,但實際情況是國際社會上確實有流氓,這一點無需討論,也不用爭辯評價標準,因為任何一個評價標準都會生出一個或幾個流氓。

普通國民就是江湖中的小一輩,各國政府就是各門派掌門人,假設有一些國家說你的政府是流氓,你信嗎?

你可能信也可能不信吧,看境界了!

如有不妥,歡迎友好討論。


高峰alan34320513


人物的性格很多時候在藝術作品裡體現的是一個漸變的過程,無論是性格完全轉變的過程,還是慢慢的將隱藏起來的性格暴露出來的一個過程,都是體現一種性格的逐漸轉變。其實,《笑傲江湖》裡面,嶽不群這個人物是一個塑造的比較好的形象,如今我們說他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偽君子,可是在不知道劇情的情況下,如果我們只是一點點的看情節,其實是很難直接看出來這個人的虛偽,畢竟他始終是有著一套說辭在的。而且,我們看劇情,發現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好像江湖上的很多大人物都知道他是一個偽君子,年輕一輩則是完全不知道一樣,這是怎麼回事?



嶽不群這個人在江湖上有一個稱號,叫做“君子劍”,這主要是由於他總是一副謙謙君子的儒雅形象行走江湖,而且在談吐上也看似不凡,總是能旁徵博引,一副讀書人的樣子,因此和這個綽號也就自然的出現了。但是江湖是一個染缸,不僅會讓人蛻變成一種其他的樣子,同時也會讓那些偽裝的人暴露出來。在江湖上很多的人也是比較喜歡八卦,對於哪家掌門女兒和別人跑了,哪個高手的身體有什麼問題可以說特別的感興趣,而且一旦被發現點什麼小道消息,會很快散播出去,然後讓人們開始不斷地說碎嘴。


所以正是這種以訛傳訛的架勢,讓很多人一提到君子劍,立馬想到的就是偽君子,其實對方到底是不是真的偽君子,大家也不知道,只不過是跟風而已。而真正第一個直言嶽不群是偽君子的人叫做魯連榮,他是衡山派的人,屬於第一代人物,輩分上也是不低,他還有一個綽號叫“金眼雕”。但是這個人比較喜歡說閒話,到處說別人的一些閒言碎語,這也讓他比較招人煩,大家背後都叫他“金眼烏鴉”。


所以正是這種以訛傳訛的架勢,讓很多人一提到君子劍,立馬想到的就是偽君子,其實對方到底是不是真的偽君子,大家也不知道,只不過是跟風而已。而真正第一個直言嶽不群是偽君子的人叫做魯連榮,他是衡山派的人,屬於第一代人物,輩分上也是不低,他還有一個綽號叫“金眼雕”。但是這個人比較喜歡說閒話,到處說別人的一些閒言碎語,這也讓他比較招人煩,大家背後都叫他“金眼烏鴉”。


江湖上的那些大人物之所以看清了嶽不群的真面目,也是通過一件件事的發展推算出來的,就像對待林平之這件事上,比如面對其他劍派危機見死不救的事情上等等,那些人不是傻子,慢慢的就看出了嶽不群的本性。


小魚兒經典影視


偽君子都是專門欺騙下層無辜群眾的,糕層當然心知肚明,大家都差不多!😂😂

雖然嶽不群偽裝得不錯,但是各大掌門人都是老江湖。所謂“都是千年的狐狸,你跟我玩什麼聊齋啊?”比如左冷禪,你玩陰的,我比你還陰。比如滅絕師太,你變態我比你還變態。比如任我行,你要是壞蛋我就是瘋子。比如莫大,你裝神弄鬼我就是幽靈。比如木高峰,你是八爪魚我就是老烏賊。。。具體事蹟就不用詳細舉栗子了吧,熟悉《笑傲江湖》的朋友們一定知道我說的是什麼。


至於底下徒子徒孫這一輩的小人物,也不是都被矇在鼓裡。腦子稍微聰明一點的,也應該猜到個大概。就算秉性善良如令狐沖,只要動動腦子就能知道師傅居心何在。畢竟走江湖也有年頭了,誰還不長點記性。只不過善良的人明知道人心險惡,還不願意接受現實,自欺欺人罷了。而那些本來就是小人出身的卑鄙弟子,自然跟嶽不群之流心靈相通,說不定還惺惺相惜呢!譬如華山派勞德諾,林平之,其他門派青城四獸啥的。

掌門人之間自然是有一種默契,大家互相留點面子,互吹鬍磊,共同發財。誰也不會揭對方的老底,這就是江湖。


用戶81012532970


《笑傲江湖》裡面,不是所有老一輩的掌門都認為嶽不群是偽君子,而是那些跟嶽不群實力相當,或者說同一個圈子的人才深知嶽不群的為人。嶽不群武功地位,在江湖上自然比不過方證大師、沖虛道長等人,但是畢竟是華山掌門人,五嶽劍派並稱,也提高了各自地位。

嶽不群在江湖大佬圈子裡地位不高,但畢竟是那個圈子的人,對於外界武林那個圈子是一個牛逼無比的存在。圈子以外的人只知道嶽不群名君子劍,平常根本接觸不到,當然會對他頂禮膜拜了,但是圈子裡的人都是一方大佬,人老成精,什麼人什麼貨色,心裡早就明鏡似的。這個其實在今天也一樣,像我們今天聽到很多商業名流,判斷他們是一個什麼人主要來自網絡,道聽途說,實際上呢,大部分人別說跟他們接觸了,面都沒見過一次。

君子和偽君子的區別主要在於行動上,其實做君子很累的,只有極少數的人是發自內心的去做正人君子,在金庸小說裡怕只有郭靖、蕭峰、虛竹、段譽、洪七公等少數幾位。相當一部分人當正人君子都是出於個人形象需求,因為在一些事情上做到正人君子很簡單,但是事事都正人君子,問心無愧太難了。有的人儘管內心不痛快,但是可以為了君子之名偽裝一輩子,這樣的也可以算真君子。嶽不群作為偽君子第一次暴露,應該是在他當上掌門之時,華山派劍氣之爭,死傷無數,實力大減。嶽不群最後以氣宗老大身份當上掌門人,如果他真是一個君子的話,為了門派的發展,他應該禮賢劍宗人物,團結一致,這才有一個一派宗主的氣度。但是他只是固守氣宗門戶之見,為了這個不從門派根本利益出發,導致華山派依然分裂,一蹶不振。不過嶽不群君子劍之名還是大有好處的,除了武林大佬,不要說年輕一輩,就是跟他平輩的三四流江湖人士眼裡,嶽不群絕對是個大好人,是值得信賴的人。所以林平之父母林震南夫婦聽到自己兒子被嶽不群收留,大為欣慰,甚至把家族秘密告訴了令狐沖。他們對令狐沖其實無所謂信任不信任,他們相信的是他華山派大弟子的身份,相信的是君子劍嶽不群。



當嶽不群收林震南之子林平之當徒弟時,各位大佬堅信嶽不群是偽君子無疑,而等到嶽不群比劍暗算左冷禪,奪取五嶽劍派掌門之位,嶽不群終於不用維持君子的假面目了,他一躍成為可以跟方證沖虛比肩的存在,可以跟任我行、東方不敗相抗衡的存在。這時候的嶽不群再也不用當什麼君子劍了,可以直接當五嶽盟主,也就無所顧忌了,他直接殺了恆山派掌門,又直接對令狐沖痛下殺手,結果卻被反制,自己死在儀琳劍下。


強哥新語


金庸寫的小說很多情節都可以映射到我們的生活中,題主的問題也一樣,我們不妨來類比一下。

在職場中,你的部門老總是什麼樣,你看到的和其他部門老總看到的肯定不一樣。因為段位不同,接觸的角度也不同,對一個人的看法也不盡相同。

你作為下屬一定會覺得嶽不群一樣的領導英雄氣概,外人面前護犢子,敵人面前練家子,一定不會給自己人使絆子。至少這些領導都是計劃以這樣的面目展現給下屬的。但和你的領導同級別的人物怎麼看他呢?老闆面前裝孫子,同事之間偽君子,背後中傷下刀子。



你要承認的是,你的段位和領導的段位不一樣,否則你都當上領導了。而你看人的水平也大概率會低於其他部門的領導,他們看人,往往不是看這個人做了什麼,而是看這個人沒做什麼。眼光之獨到,一般人是無法企及的。

還有場合的問題,他們老總級的人互相見面跟咱們一般員工見面是一樣的,不會一直端著的。所以他們之間展現出來的問題,是你平時看不出來的,你的領導也不會讓你看到,所以你看到的領導是不全面的。



這樣一類比,你是否明白了為什麼老一輩的掌門人都覺得嶽不群是偽君子了吧!

分享不易,點贊鼓勵。碼字辛苦,關注鼓舞。

你的轉發,我的10萬+。

我是幫你解決銀行問題與職場疑惑的狗哥。


銀行研究僧


《笑傲江湖》裡面,不是所有老一輩的掌門都認為嶽不群是偽君子,而是那些跟嶽不群實力相當,或者說同一個圈子的人才深知嶽不群的為人。

嶽不群武功地位,在江湖上自然比不過方證大師、沖虛道長等人,但是畢竟是華山掌門人,五嶽劍派並稱,也提高了各自地位。他雖不及方證沖虛,但也絕對是江湖上數得著的人物,是各位大佬無法忽視的對象,這些大佬們除了修煉武功,管理門派之外,就是要留意其他各門各派的動向,對於各大門派掌門人什麼品性可以說是瞭如指掌。嶽不群總是以一副道貌岸然的姿態出現,行事做人都特別的偉光正,卻沒有人能真的看透他,對於這樣的人,各位大佬當然要小心在意了。相信嶽不群也一樣會把其他大掌門研究個透徹。

嶽不群在江湖大佬圈子裡地位不高,但畢竟是那個圈子的人,對於外界武林那個圈子是一個牛逼無比的存在。圈子以外的人只知道嶽不群名君子劍,平常根本接觸不到,當然會對他頂禮膜拜了,但是圈子裡的人都是一方大佬,人老成精,什麼人什麼貨色,心裡早就明鏡似的。


這個其實在今天也一樣,像我們今天聽到很多商業名流,判斷他們是一個什麼人主要來自網絡,道聽途說,實際上呢,大部分人別說跟他們接觸了,面都沒見過一次。我們普通人看他們也只能看到一些公開表面的東西,實際上這人到底真實的性格為人如何,我們是一點不知。只有他們自己圈子裡的人,地位相當,互有業務往來,才有可能互相瞭解。比如泰山會或者互聯網大會什麼的那些大佬,他們互相之間才會有真正的瞭解,當然出於個人地位和利益關係,也沒有哪個大佬會大嘴巴隨意評價別人,但是心裡想必有數。

君子和偽君子的區別主要在於行動上,其實做君子很累的,只有極少數的人是發自內心的去做正人君子,在金庸小說裡怕只有郭靖、蕭峰、虛竹、段譽、洪七公等少數幾位。相當一部分人當正人君子都是出於個人形象需求,因為在一些事情上做到正人君子很簡單,但是事事都正人君子,問心無愧太難了。有的人儘管內心不痛快,但是可以為了君子之名偽裝一輩子,這樣的也可以算真君子。有的人可以偽裝幾十年,但是碰到重大利益相關時就果斷撕下君子面具,這就是偽君子,嶽不群恰恰就是這個典型。


嶽不群作為偽君子第一次暴露,應該是在他當上掌門之時,華山派劍氣之爭,死傷無數,實力大減。嶽不群最後以氣宗老大身份當上掌門人,如果他真是一個君子的話,為了門派的發展,他應該禮賢劍宗人物,團結一致,這才有一個一派宗主的氣度。但是他只是固守氣宗門戶之見,為了這個不從門派根本利益出發,導致華山派依然分裂,一蹶不振。這個時候老一輩人物對於嶽不群到底是個什麼貨色心裡已經有數了,但是一來這是華山內部矛盾,外人不好插手,二來嶽不群這麼做只是說明氣量不夠,也沒有表現出多麼惡劣來,各方大佬當然更希望看到一個衰敗的華山派,少一個競爭對手,只是對嶽不群為人如何已經打了個標籤。

不過嶽不群君子劍之名還是大有好處的,除了武林大佬,不要說年輕一輩,就是跟他平輩的三四流江湖人士眼裡,嶽不群絕對是個大好人,是值得信賴的人。所以林平之父母林震南夫婦聽到自己兒子被嶽不群收留,大為欣慰,甚至把家族秘密告訴了令狐沖。他們對令狐沖其實無所謂信任不信任,他們相信的是他華山派大弟子的身份,相信的是君子劍嶽不群。其中有幾句說的很明白了,對於華山派,是林震南平日裡想巴結都巴結不上的存在,結果自己兒子被人家收為弟子,他們雖死無憾了。

當嶽不群收林震南之子林平之當徒弟時,各位大佬堅信嶽不群是偽君子無疑,而等到嶽不群比劍暗算左冷禪,奪取五嶽劍派掌門之位,嶽不群終於不用維持君子的假面目了,他一躍成為可以跟方證沖虛比肩的存在,可以跟任我行、東方不敗相抗衡的存在。這時候的嶽不群再也不用當什麼君子劍了,可以直接當五嶽盟主,也就無所顧忌了,他直接殺了恆山派掌門,又直接對令狐沖痛下殺手,結果卻被反制,自己死在儀琳劍下。

其實看《笑傲江湖》,裡面真正的君子可以說沒有,連沖虛道長自己都說可能以小人之心 度君子之腹,而且他跟方證兩人拉攏令狐沖對付五嶽結盟以及任我行的手段,可謂極其高明,殺人不見血,不過他倆是正派最高的代表,無論做什麼都可以說是為了維護江湖道義和武林秩序罷了。


一覽眾河小


可不僅僅是大人物,小人物也都知道嶽不群是偽君子。

在福州的時候,恆山弟子接到了定閒師太的求救血書,定閒師太和定逸師太被困在了龍泉鑄劍谷。恆山弟子拿著血書去找嶽不群求救。嶽不群就推三阻四,又說不是定閒師太親筆,又說是魔教妖人偽造。


令狐沖當時重傷在身,當即要與恆山弟子一起去救定閒師太。儀和就說岳不群是「見死不救、臨難苟免的偽君子」。


嶽不群之所以不想去救定閒和定逸,是因為當時嶽不群已經練了辟邪劍法,他同意並派,並且想促成左冷禪儘快並派,他好坐收並派果實。嶽不群的這個態度瞞得了誰?


儀和後來就對令狐沖說:

「我不敢說你師父的是非。可是他……他明知我派有難,卻袖手旁觀,這中間……這中間……說不定他早已贊成嵩山派的並派之議了。」

所謂「聽其言,觀其行」,所謂「事實勝於雄辯」。

「君子」是嶽不群裝出來的做派,道貌岸然的。但凡是接觸過的人,在其具體行事過程中,人們自然會對嶽不群這個人有所判斷。


嶽不群把令狐沖逐出師門,就把令狐沖說得很不堪,使得令狐沖在江湖上聲名狼藉。可是即使是嫉惡如仇,脾氣暴躁的定逸師太,接觸過令狐沖後也說:

「你……你很好啊。你師父為甚麼將你逐出門牆?說你和魔教勾結?」

方證還直接邀請令狐沖加入少林派,為少林俗家弟子。


嶽不群,有「君子」的名號的,但你只要真正接觸過,就知道他是偽君子。


令狐沖,聲名狼藉,但你只要真正接觸,就知道令狐沖是個好人。


個人性情這種事,瞞不了太久了。嶽不群再巧舌如簧,把他的行為說得多麼正當,但人人心中有桿秤,自然會有判斷。


孫虛白


以前覺得嶽不群虛偽,後來想想,自己放到嶽不群的位置還不如他。百年前強及一時的華山派到他手裡已然有滅門之勢。自己的女兒太兒女情長,不能掌管一派,大徒弟是個內奸,養子更好酒賭博,結交邪教,辱師叛派。自己武功平平,沒有劍走偏鋒,十幾年後再無華山派。辟邪劍譜成了他最後一次極會,是誰都不會錯過。而令狐沖明明知道一切卻什麼不說,對嶽玲珊始亂終棄。才是最深的偽君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