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老師從副高到正高有多難,有必要衝擊一下嗎?

品多多VV


題主的問題我們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一、大學教師的職稱是什麼?

題主所說大學老師從副高到正高,實際指的就是高校教師的職稱的晉升。

高校教師職稱是從事高校教育工作教師的專業技術職務稱呼,是對一個教師專業技術工作水平的全面評估,反映的是一個教師教學、科研、業績成果、社會服務等全方位的專業技術水平。目前高校教師職稱級別包括正高級、副高級、中級、初級;分別對應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當然如果是研究系列對應就是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理研究員、實習研究員。一個教師的成長就是從初級到高級的過程,同時隨著職稱等級的晉升,老師可以享受越來越好的工資待遇。因為職稱是對教師全面的評價,既是一種人生價值的肯定,又和工資收入水平息息相關,所以教師職稱的晉升被老師們視為職業生涯中至關重要的職業主線,很多老師的一生基本就是圍繞著職稱軸心轉的。

二、大學老師的職稱晉升

大學教師的職稱晉升考評的是一個教師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狀態和業績成果,主要體現在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等方面,晉升的途徑就是通過同行專家的評審認定。每一個等級晉升都要達到高一級職稱評審條件(有些地方是省統一制訂的條件,有些地方是由高校自己制定條件),提供相應的材料供專家進行評審。每一個次職稱評審都是對自己前一個時期工作的全面總結,包括師德師風、教學工作量、教學質量、課題研究情況、發表論文水平、指導學生、社會服務情況等等,經過個人申報、同行專家鑑定、學科評審,同行專家評審等諸多環節,最後得以晉升高一級職稱,拿到職稱證書。

中國高校職稱評審政策在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地改革,各省各地的職稱評審政策也各部相同,但總的來講是兩種方式:一種方式是“評聘分開”,即獲取資格和聘任職務分開,只要水平到了,通過專家平生,就具有了相應的專業技術資格,至於有沒有崗位、聘不聘是單位的事,聘了享受工資待遇,沒聘則即使有資格也不能享受工資待遇。另一種方式是

“評審結合”,就是本單位先要有崗位能聘你,才允許你去評,評下來後你具有資格又能聘在相應的崗位,能夠兌現工資待遇。

2017年4月,教育部等五部委下發《關於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若干意見》,其中高校職稱評審全面下放到各高校,由各高校結合本單位崗位設置情況制定職稱評審政策,開展自主評審。改革的推進情況各地均不相同,可參考各自所在地區。

在這裡回應題主提出的問題,難不難看幾個方面的因素:(先聲明這裡不談那些走一些歪門邪道的門門道道,不認同的勿噴)

1、個人水平。這個跟你評審的工作情況和努力程度是密切相關的,如果你的教學工作量飽滿、質量高,科研成果突出、各方面都表現優秀,職稱評審只不過是對平常工作的檢驗,把材料準備充分就是了。

2、評審條件。評審條件的高低決定了職稱評審的難易程度,不管是省裡統一的條件還是學校自己制定的條件,總會有高有低,各自不同,比較之下自讓一目瞭然。還有就是個人條件和評審條件的差距也自己心知肚明。

3、評聘結合。現在很多高校的職稱評審已經實行評聘結合,而每一個學校的崗位都是有限度的,各個等級的崗位都有一個比例和數量,有相應的空缺崗位才讓你評,沒有空缺是不讓評的。例如我想報正教授職稱,那我單位就要有正教授的空缺崗位,沒有的話,我就得等下一年。難不難就看單位崗位設置情況了。

所以難不難你要自己對照分析,衝不衝那就要在對照分析的情況下才能決定了。

三、大學老師職稱評審中的弊端

目前大學老師職稱評審比較突出的弊端有:

1、程序繁瑣、材料眾多。因為要全面評價一個教師的水平,要填寫的表格和準備的材料非常多,老師們光是材料的準備就一個頭大。老師們的心聲是簡化程序,科學評價。

2、輕教學、重論文。這方面的情況是最大的弊端,雖然目前國家也對這方面的政策進行了矯正,出臺了不少指導政策,但也一時難以扭轉這種局面。特別為評職稱而論文,為論文而論文,對老師造成了極大的打擊和傷害。老師的心聲是重視教學、進行分類評審,不唯論文。

3、評聘結合值得探討。一個單位的崗位職數畢竟有限,如果沒有空缺崗位了,多優秀的教師也沒辦法晉升高一級職稱,要不就是死等,要不就是跳槽,到可以評的單位。老師們的心聲是解決評聘結合帶來的無法晉升看不到希望的弊端。

<strong>


腐朽的虛偽


你好,無論哪個單位,從副高到正高,都是非常困難的了。我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出版社了,一個出版社裡面,要評上正高職稱,確實是非常困難的了。


一箇中央級出版社,大概也就是相當於一個公辦的本科大學吧,有的相當於重點大學,有的相當於普通大學。

說實話,從副高到正高真的不容易。


大學也是一樣的了,我也認識很多大學的老師和領導。

有些院系的小領導,非常努力了,但是也長期只是副教授。

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腐敗,好像是個院系領導,就很好評上教授了。


評教授或者正高,真心不是靠腐敗。

即便有少數這樣的情況,也是因為人家有本事,有本事才能掙錢,掙錢了才能買到官位,才能運作評上教授。


我認識幾個這樣的領導,就是因為自己有本事,做生意賺了錢,然後運作的教授。

其實,賺錢也是一種大本事,並不容易的了。

這種能夠運作,能夠賺錢,其實也真的是一種本事,對於學校,總體還是好的了。


永遠都是先付出,然後再得到。

並不是因為貪腐,所以才評上教授的。

是評上了教授,先付出了,以後再得到的。

邏輯不能顛倒的了。


光線攝影學院


大學老師如果不走行政路線的話,職稱就是唯一晉升渠道,有條件的話肯定要衝擊一下。

1、為什麼要晉升職稱?職稱越高、工資越高、資源越多

大學教師的工資就是和職稱掛鉤的,正高職稱比副高要高出1000多元。在申請科研項目上也有優勢,同一個項目,教授肯定會比副教授的優勢更大。

正因為有這麼多的好處,所以,每年的職稱晉升才會擠破頭,競爭也越來越大。

2、晉升職稱難不難?名額越來越少,晉升越來越難

因為學校是事業單位,教授的編制總數是一定的。也就是說一個學校,教授的名額是一個固定數,當學校的編制名額已經用完的時候,必須退休一個教授,才能晉升一個教授,也就是一個蘿蔔一個坑。

名額少就造成了競爭壓力大,有的甚至幾十個人競爭一個教授名額。

3、如何才能順利晉升教授?平時多努力,根據本校晉升條件準備個人成果

每個學校的晉升標準不一樣,有的學校以科研條件為主,要求發表多少篇論文,獲得幾個國家級項目。有的學校以教學為準,要求發表教學改革論文,獲得幾項教改立項。

雖然說每年的職稱晉升標準都會變,但總體變化不大。因此,要從本校往年職稱晉升的條件出發,多多準備自己的成果。

平時多發論文,認真準備每一次申報項目的機會,另外多參加教學比賽,多帶領學生參加比賽。

總之,努力就有收穫,當各項成果都比較突出的時候,晉升的希望就比較大了。


小馬老師說


象牙塔頂端永遠只屬於極少數人,而且是那些目標明確意志堅強為了目標不捨放棄的人們!這是規律,是遊戲規則!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天上不會掉餡餅,妄圖不勞而獲,或者淺嘗輒止,都是不切實際的幻想。晉升教授職稱就像攀登絕頂山峰,一路上會有坎坷荊棘,會有狼蟲虎豹,會有激流險灘,在這個征程上,每個人都有選擇堅持或放棄的權力。晉升正高級職稱需要足夠優秀,教學質量,科研成果,社會服務,缺一不可,只要一直努力,總會離目標越來越近。機遇是給有準備的人創造的,預則立不預則廢,只要心中有夢,就會照亮你前進的路,指引你不斷走向光明。為了心中的那個夢想,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