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M24型柄式手榴弹,德国从一战用到二战


德国军工企业在1916年研制出一种木柄手榴弹。在反复试验以后,这种手榴弹被命名为M18式长柄手榴弹,随即大量装备部队。M18手榴弹由拉环、拉火绳、拉火管、硫磺、雷管等部件组成,工作原理是用一根钢管内装玻璃粉,将铜丝卷成团放在玻璃粉内。铜丝一端连接拉火绳,另一端通导火索和硫磺,利用铜丝与玻璃粉的摩擦发火点燃导火索和硫磺。德国士兵使用时只要拧开弹柄上的盖,捅开防险纸,将拉环套在手指上即可投掷。

一战中,德军士兵对M18手榴弹的评价非常高,这种手榴弹的投掷距离很远,精确度相当高,还可以集束使用,能够有效地炸毁铁丝网和土木工事,甚至还可以对付英军的坦克。一战结束后,德国军工企业对M18手榴弹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在1924年成功推出了新产品——M24式长柄手榴弹。M24在M18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造:首先,M24手榴弹的爆炸时间大大缩短。M18手榴弹的爆炸时间过长,从拉动导火索到爆炸需要6到7秒的时间。

M24长柄手榴弹的引爆时间被缩短为4到5秒,M24会在投掷到目标区域后一秒钟内爆炸,敌人很难作出反应。M24手榴弹抛弃了耗费工时的整弹体铸造技术,采用了利于批量生产的钢板冲压技术。这种设计加快了生产速度,大大减轻了手榴弹的重量,增加了投掷距离。最后,M24手榴弹采用了爆炸力更强的TNT炸药,装药量约为100克,这个改进让手榴弹的威力大幅度提高。


M24手榴弹可以精准投掷,德军士兵往往将其掷入敌军控制的工事、房屋和狭窄的散兵坑内。M24手榴弹的TNT装弹量很大,爆炸力很强,基本上可以对5到8平方米内的目标造成杀伤。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军工企业开始大量仿制国外的手榴弹,当时主要有两大仿制系列,一种是苏联的1914/1930式手榴弹,另一种就是M24系列的长柄手榴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