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10年:920億枚被“偽造”比特幣曾命懸一線

200多次被死亡,競爭幣圍追堵截,代碼“溢出漏洞”,都沒能撼動比特幣江湖老大的地位。如今,比特幣10歲了,接下來還會走過多少個10年呢?

比特幣10年:920億枚被“偽造”比特幣曾命懸一線

比特幣誕生於2009年,曾一度被當做極客手中的玩具,並不被重視,於是發生了程序員用1萬個比特幣換兩個披薩的故事。

如今10年過去了,比特幣的身份標籤已從暗網、犯罪、泡沫,逐漸變成了財富的代名詞。價格則從最初的幾分錢,暴漲到13萬,但是這個過程卻並不“順利”。

10年間,比特幣經歷200多次被死亡,擺脫競爭幣的“圍追堵截”,最終穩坐加密貨幣的“頭把交椅”,難以被撼動。

這10年間,比特幣就像熱血漫畫中的主人公一樣,與各種“敵人”搏鬥。

比特幣的“自殺”

“比特幣、以太坊等其他加密貨幣制造了‘歷史上最大的泡沫’。”

最近,擁有“末日博士”之稱的美國著名經濟學家 Nouriel Roubini 這樣評價比特幣。而類似唱衰比特幣的聲音,在這10年裡,層出不窮。

事實上,比特幣也的確有幾次“驚魂時刻”。

2010年,前比特幣核心開發者 Jeff Garzik 在 Bitcointalk 上發帖稱,他在比特幣第24638個區塊上,發現了一個溢出漏洞。該漏洞是核心代碼的溢出錯誤所引起,這導致920億個比特幣被“偽造”。

按照中本聰的設計,比特幣總量是2100萬個,溢出漏洞對比特幣來說,著實是致命的。

比特幣10年:920億枚被“偽造”比特幣曾命懸一線

嚇壞了社群的920億比特幣

溢出漏洞嚇壞了當年的社群維護們,“如果這個漏洞被成功利用,就不可能見到現在的比特幣了,把這稱為比特幣的自殺,毫不為過”。

幸運的是,在 Garzik 發現該問題之後的5個小時,核心代碼被及時修復,同時,偽造的比特幣也被“銷燬”。

更幸運的是,由於該漏洞事件發生在2010年,當時比特幣還只是極客手中的“玩具”,因此“溢出漏洞”事件對比特幣幾乎沒有影響。假設該事件發生在2018年,毫無疑問將會對比特幣、乃至加密貨幣整個行業造成致命打擊。

雖然在社群努力下,比特幣成功度過此次危機,但並不意味著比特幣核心代碼絕對安全,不會再發生“自殺”事件。

就在今年10月份,萊特幣創始人李啟威在《神器密友》的節目現場談到,比特幣的“通脹漏洞”非常糟糕,幾乎是比特幣面臨的最嚴重的挑戰之一。按照李啟威的解釋,通脹漏洞是指有人利用比特幣核心代碼漏洞,生產出更多的比特幣,進而導致比特幣發行處於嚴重通脹狀態。

比特幣10年:920億枚被“偽造”比特幣曾命懸一線

有人可能會心一笑:“李所說的不就是雙花嘛”。

關於該漏洞,李啟威還提到了更多細節:“該漏洞產生是由於一名礦工試圖通過攻擊,製造出更多比特幣導致的。”

如果有人能創造出無限多的比特幣,這將會完全扼殺比特幣的價值,同時也一定會導致整個加密貨行業的“雪崩”,尤其是在加密貨幣行業資金規模達到2000億美金的今天。

與“溢出漏洞”不同的是,該“通脹漏洞”與比特幣網絡未驗證雙花有關,如果攻擊者找了將交易打包進入區塊的方式,那麼這些憑空產生的比特幣將會被人接受。進而導致比特幣生態不斷處於通脹狀態,因此被稱為“通脹漏洞”。

社群處理通脹漏洞的方式,也相當有趣。

通脹漏洞一經發現,比特幣開發者就緊急發佈了修復補丁。但是李啟威談到:“開發者並未對外公佈威脅漏洞”,他提到,開發人員只表示該錯誤會導致節點被Dos攻擊,進而導致比特幣網絡崩潰。

在李啟威看來,開發人員有意弱化了問題嚴重性。

比特幣10年:920億枚被“偽造”比特幣曾命懸一線

比特幣網絡在運行過程中,經歷了多次迭代升級,才成為我們今天看到的版本。任何軟件、程序在發展過程中,遇到漏洞,打補丁是再常見不過的了,這就像是施工隊在施工過程中“逢山挖洞,遇水架橋”的道理是一樣的。

但不可否認的是,比特幣自身平穩運行了近10年,已經算得上“奇蹟”。

除了源代碼漏洞對比特幣產生的負面影響,大量競爭幣的湧現,也對比特幣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威脅”。

競爭者們

在比特幣生態逐漸發展成熟的過程中,一大批比特幣的模仿者與競爭者相繼出現。

上千種“競爭者”中,萊特幣、以太坊、瑞波幣、EOS、恆星幣、零幣、DCR等加密貨幣也逐漸進入大眾視野,並不斷分割比特幣的市值份額。作為金融屬性較重的加密貨幣領域,誰的市值最大,“誰才是老大”已成為共識。

從2013年到2018年,比特幣市值佔比從95%下降到最低點33%,最近再次回升到52%左右。相比比特幣核心代碼的“致命一擊”,競爭幣與比特幣的市值之爭,更像是“拉鋸戰”。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中,各種共識、標籤被創造。

《忍者神龜》中的斯普林特老師與他的小龜們

萊特幣(Litcoin)

“比特金,萊特銀”是加密貨幣領域的共識。

2011年11月,萊特幣誕生。在谷歌工作期間,萊特幣創始人李啟威受比特幣啟發,基於同樣的去中心化數字貨幣原理開發了萊特幣。由於萊特幣更易於挖礦,以及更高的社群共識,使得萊特幣從眾多所謂的“山寨幣”中脫穎而出,2013年成為當時僅次於比特幣的第二大加密貨幣。

2018年萊特幣漲到歷史最高價2480元人民幣,流通市值一度達到1350億人民幣。歷史上萊特幣市值曾達到比特幣總市值的6.8%。

由於比特幣、萊特幣主鏈難以開發,2013年底,以太坊發明人Vitalik Buterin 離開比特幣核心開發團隊,並召集了一批認可以太坊理念的開發者,啟動以太坊項目。

以太坊(Ethereum)

從2017年1月開始,以太坊市值從7億美元迅速爬升至162億美元,在區塊鏈資產中排名第二,僅次於比特幣。2017年6月中旬,以太坊市值更是達到比特幣總市值的80%。作為比特幣的競爭幣,以太坊絕對是最得力的干將。

當然,這是有原因的。Vitalik在設計以太坊公鏈時,加入了智能合約與虛擬機功能,讓基於以太坊的開發,就像在Windows系統上開發應用一樣方便。而且,最關鍵的是以太坊解決了發幣、募資難題,將鏈上發幣,變成“一鍵式”。

有了這些優勢,以太坊吸成功引了大量資金關注,直接促成了幣圈大繁榮。但是以太坊本身卻存在諸多問題。

比特幣10年:920億枚被“偽造”比特幣曾命懸一線

比特幣與眾多競爭幣

柚子(EOS)

以太坊的收費機制將很多用戶擋在門外,同時每秒幾十筆的交易頻次,更不能滿足大量Dapp併發,因此EOS應運而生。

EOS是一個全新的Dapp開發平臺——EOS。

EOS採用了一套全新的共識算法,即DPOS,這個共識機制在之前的Bitshare、Bteemit有了成功實踐,所以被無限看好。

有了這樣的共識,EOS生態發展十分迅速。目前有839個Dapp,是以太坊的8倍。市值337億人民幣,總市值最高達到比特幣的10%。

EOS的成功,得益於其在應用方面的突破。而瑞波的異軍突起,則得益於其在支付領域的突破。

瑞波(Ripple)

由於受到出塊速度與區塊鏈容量限制,比特幣轉賬既慢又貴,小額轉賬很難得到保證,於是瑞波出現了。

Ripple成立時吸引了大量風險投資。 Google支持的高科技創業公司設法從銀行機構中提取了超過5000萬美元,在眾籌時總資金獲得了驚人的9億美元。同時,Ripple提供全球金融解決方案,使世界能夠交換價值。Ripple 的解決方案,使銀行能夠立即直接和確定地進行結算來降低結算成本。

作為比特幣的競爭者,Ripple市值增加迅速,目前總市值1259億人民幣,今年5月19年總市值達到比特幣的45%。

比特幣10年:920億枚被“偽造”比特幣曾命懸一線


門羅幣(Monero)

比特幣最大的特點之一是匿名性,但是由於地址之間的可溯源性,一旦某一筆轉賬被確認身份,其他所有的交易都會被追蹤到,這讓那些渴望更加匿名的用戶感到“不安”。

門羅幣的出現,徹底解決了地址之間可追蹤的“弊端”。門羅幣允許資產所偶有者“發送和接收資金,而不會在Blockchain上公開顯示記錄。”但不幸的是,由於門羅幣的高度隱私性,導致它已被黑社會和其他犯罪組織所採納。

雖然門羅徹底匿名了,但是市值目前市值只有121億美金,今年4月份佔到比特幣總市值的2.3%。

在比特幣發展過程中,核心開發組起到了功不可沒的作用,但是開發組內部也會產生很大的分歧,Decred 就是從核心開發組“出逃”的程序員創建。

Decred(DCR)

2015年,幾位比特幣核心開發人員對比特幣現狀不滿,無法忍受比特幣核心開發組壟斷比特幣的軟件開發,認為其已經被“中央化”並且缺乏良好的管理和升級機制。在這樣的背景下,他們離開了比特幣團隊,並開始正式創立Decred。

Decred於2015年9月首次推出,是基於社區管理系統集成到區域塊鏈中的一種開放的和漸進的加密數字貨幣。

但與比特幣最大的區別是,Decred採用PoW和PoS混合方式挖礦,即所有PoW產生的礦都必須先經過PoS驗證才能成為合法的塊。所以在 DCR 的網絡中,幾乎杜絕了算力壟斷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去中心化項目的治理機制問題。

比特幣10年:920億枚被“偽造”比特幣曾命懸一線

看來,競爭幣不僅在與比特幣爭市值,還在與比特幣爭“人才”。

除了這些較為成功的加密貨幣項目,2017年還湧現了大量公鏈開發、Dapp應用為主的公鏈項目。這得益於行業的快速發展,這些新興項目的體量也在逐漸增大。隨著加密貨幣牛熊更迭,這些項目也偃旗息鼓。在此期間,比特幣市值佔比也從33%增加到52%,其江湖地位也逐漸穩固。

比特幣的江湖地位

由於比特幣的“天然缺陷”,比如交易時間緩慢,不可延展性等,導致1500種加密貨幣誕生,每一種都在試圖克服比特幣的一個或者多個缺陷。

但是比特幣卻始終坐“老大”位置,一統江湖。

比特幣10年:920億枚被“偽造”比特幣曾命懸一線

比特幣與競爭幣的市值變化趨勢

不可否認,競爭幣在2016年以來也取得了長足發展。以以太坊為例,2017年比特幣的價格從1700美元左右升至9000美元左右,增幅達到了450%,在同一段時間內,以太坊實現了1000%的收益,達到了當前的700美元左右。

從收益比上來看,以太坊確實潛力無限。但是從流通量上來分析,比特幣的流通量是以太坊的五倍還多。這意味著以太坊的市值還不到比特幣的一半。比特幣的地位已經確立的非常穩固,短時間內並不會失去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加密貨幣這一地位。

同時有人認為,像EOS這樣的有應用的公鏈項目,會吸引越來越多的用戶。超越比特幣指日可待。

但是,從用戶增加速度與應用來看,EOS與以太坊生態建設正逐漸繁榮。目前EOS公鏈與以太坊應用總數為950多個,EOS和ETH上的Dapp總量分別是111個和839個,EOS日活達到32130,ETH為1768。

比特幣10年:920億枚被“偽造”比特幣曾命懸一線

與純應用類公鏈相比,比特幣與這類應用型公鏈不同,比特幣本身就是應用——錢。而比特幣的地址數,目前已接近3000萬,可以說秒殺這類應用型公鏈。

所以,從應用角度來說,比特幣依然是江湖老大。

當然,這比不意味著,比特幣永遠會一家獨大。也許隨著市場發展,生態應用的繁榮,應用類公鏈最終崛起,獨佔鰲頭,也不是不可能。

孕育了整個區塊鏈行業的比特幣,是否會繼續領跑加密貨幣行業?沒人能給出確切的答案。

區塊鏈行業的快速發展,得益於加密貨幣價格的不斷上漲。財富效應讓這個行業快速聚集了大量人才。

因此,站在行業發展角度,留給不同數字貨幣發展的空間還很大,這些加密貨幣之間也並不是競爭關係。正如李啟威的觀點,加密貨幣之間的競爭並不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遊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