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兩首《望江南》充滿悔恨,無奈世上沒有後悔藥

李煜的詞,其風格以975年被俘虜分為兩個時期,前期的詞內容空泛,風格綺麗柔糜,不脫“花間”習氣;而後期詞作由於生活的鉅變,字字泣血,風格淒涼悲壯,意境深遠,他用血淚寫出了國破家亡的悔恨,並把自身所經歷的慘痛遭遇泛化,獲得一種廣泛的形態和意義,也成就了他“千古詞帝”的稱號。

李煜兩首《望江南》充滿悔恨,無奈世上沒有後悔藥

這兩首《憶江南》便是李煜被囚禁汴梁時懷念江南故國所作,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1、閒夢遠,南國正芳春。船上管絃江面淥,滿城飛絮輥輕塵。忙殺看花人!

這是一首記夢詞,夢中的景色是春天的江南。

起筆便點明主題是記夢。“閒夢遠”的“閒”是詞人由一國之君降為降臣的百無聊賴的“閒”。“南國正芳春”,他夢到正值仲春的故國。一個“芳”字,寫出了奼紫嫣紅、遍地芳香的江南春色。

李煜兩首《望江南》充滿悔恨,無奈世上沒有後悔藥

“船上管絃江面淥,滿城飛絮輥輕塵。”正值芳春時節的故國是多麼熱鬧啊!南國的水面上帆船往來不絕,船上的絲竹之聲在水面飄蕩。由郊外,轉到城內,只見滿城楊花飛舞,車馬往來如流水,所經之處,揚起淡淡煙塵。

李煜兩首《望江南》充滿悔恨,無奈世上沒有後悔藥

“忙殺看花人”,原來城裡城外如此熱鬧,全是因為人們忙著去賞花的緣故。“忙殺”二字,寫盡熱鬧與繁華。詞人通過對故園昇平景象的描繪,表達了他對故園的深切思念。

2、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這一首依然是記夢,“多少恨”三字劈空而來,直抒心中恨意,這股恨意由何而來呢?“昨夜夢魂中”,原來是昨夜裡的夢境引起了他滿腔怨恨。

李煜兩首《望江南》充滿悔恨,無奈世上沒有後悔藥

“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這三句由“還似”一起,鋪陳夢境,深入陳述“恨”之緣由。夢畢竟不是現實,因而用“似”;“舊時”指南唐亡國以前。且看看詞人身為國君時,過的是何等愜意的日子吧:他率著眾多王公大臣以後宮的嬪妃們遊賞精巧別緻、風景如畫的皇宮禁苑,一路上車馬如流,隊伍盛大,好不熱鬧。那時春風和煦,花開正豔,月光皎皎,一派歡樂景象。

李煜兩首《望江南》充滿悔恨,無奈世上沒有後悔藥

因此詞人的“恨”來自對過往生活的留戀,但這只是原因之一。他的恨更是一種悔恨,正所謂“亡國之音哀似思”,對於亡國之君來說,除了悲哀,還有反思,他是為之前的荒淫誤國而悔恨不已,然而世上沒有後悔藥。他對故國的懷念和心中的悔恨不僅對他毫無幫助,還成了他的一道催命符,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李煜因在《虞美人》中流露出不加掩飾的故國之思,讓宋太宗認為他有不臣之心企圖復國,因而將他殺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