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送別老友,寫下一首豁達詞,結句堪稱神來之筆,驚豔千年

林語堂曾評價蘇軾,“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這是一個才子對另一個才子的評論,也是一個赤子對另一個赤子的褒獎。

蘇軾懷著一顆赤子之心,他不怕得罪人,哪怕得罪之人是皇帝。他敢於說真話,哪怕說出的話會讓他被貶官。敢講真話的蘇軾,因為烏臺詩案差點丟了性命,僥倖逃過一劫後,從此開始了連續貶謫的人生。

蘇軾送別老友,寫下一首豁達詞,結句堪稱神來之筆,驚豔千年

即便如此,蘇軾仍舊保持著樂觀豁達的態度,他的詞豪邁曠達,又不失細膩真摯,讀來總有令人豁然開朗的感悟。步入暮年的蘇軾對人生的感悟更加深刻,一次他與老友分別,寫下了一首經典送別詞:

蘇軾送別老友,寫下一首豁達詞,結句堪稱神來之筆,驚豔千年

《臨江仙·送錢穆父》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樽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錢穆父是蘇軾多年好友,兩人久別重逢,卻又要分別,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蘇軾寫了這首詞。此時蘇軾已經53歲,經過了多年的人生磨練,閱歷豐富更加豐富,看問題的方式更為深刻,心性更為豁達。

蘇軾送別老友,寫下一首豁達詞,結句堪稱神來之筆,驚豔千年

詞的上闋寫與友人久別重逢。早年間兩人同朝做官,性情相投,友誼甚篤。後來兩個人都經歷了太多的起伏變化。分別雖久,可情誼彌堅,相見歡笑,猶如春日之和煦。
“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這一句借用白居易《贈元稹》“無波古井水,有節秋竹竿”。寫出了友人已經修煉到了心如古井、不起波瀾的程度,而且像秋天的竹竿一樣有氣節有節操。這句是讚揚朋友淡泊、堅貞的品格,同時也是在表明自己的氣節。

蘇軾送別老友,寫下一首豁達詞,結句堪稱神來之筆,驚豔千年

詞的下闋寫月夜送別友人。“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因為分別,環境都變得悽清幽冷,分別是痛苦的,正是因為這種抑鬱不快的心情,環境也變得淒冷了。“樽前不用翠眉顰”由哀愁轉為曠達、豪邁,說離宴中歌舞相伴的歌妓用不著為離愁別恨而哀怨。世事本無常,人生就是如此,不必因為分別而痛苦,也沒有必要因為人生遭遇困苦而悲傷。這也是蘇軾人生的感悟和態度,忍著悲傷淚水,笑著面對一切。

蘇軾送別老友,寫下一首豁達詞,結句堪稱神來之筆,驚豔千年

詞末二句是點睛之筆,“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既然人人都是天地間的過客,又何必計較眼前聚散和江南江北呢?這是對朋友的勸慰,既動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兩忘、萬物齊一的人生態度。
蘇軾一生雖積極入世,但深又受老莊及佛家思想影響,每當官場失意、處境艱難時,他總能以一種恬淡自安、閒雅自適的態度來應對外界的紛紛擾擾,表現出超然物外、隨遇而安的曠達、灑脫情懷。

蘇軾送別老友,寫下一首豁達詞,結句堪稱神來之筆,驚豔千年

這首送別詞就是蘇軾這種豪放性格、達觀態度的集中體現。然而在這些曠達之語的背後,仍能體察出蘇軾對仕宦浮沉的淡淡惆悵,以及對身世飄零的深沉慨嘆。
人生在世,我們都不過是天地間的匆匆過客,人生不稱意的事情常有。每個人都在奔波勞碌,想要為身體和心靈找一個家。“吾心安處是吾鄉”“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只有達到了自我的統一,心之所向,就是自己的人生歸處。

不知看了這首詞你有什麼感想呢?歡迎大家留言,我們一起討論。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關注,分享!小編每天都會更新不同的內容,您的鼓勵就是我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