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做人的五種表現

做事先做人是代代相承的一句老話,但卻不是人人都懂得如何去做的一件事情。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經說過,各種學問,最根本的目的,是要解決“人怎樣活著”的問題,這個哲學上的“蘇格拉底命題”,主要是對人生中的做人與做事進行的深度探討。如何處理好做人與做事之間的關係,則是一個人獲得人生成功的根本性問題。

但往往生活中就會出現一些與之背道而馳的慣性行為,不僅阻止了自己成功的腳步,還會嚴重影響人際關係的和諧與生活的質量,因為不會做人,會不經意間得罪很多人,下意識的惹很多人不高興,從而是自己事倍功半,比如以下幾種表現,都是不會做人的表現。

一、搶了別人的功勞,還要自鳴得意的炫耀

不管是誰都不會希望自己做的事情被搶風光,更何況是被人搶功勞,那和盜竊掠奪沒有什麼不同,自己的辛苦卻為他人做嫁衣,把本來屬於自己的成績,變成了別人的榮耀,那會是一種損失的,不忿的,無奈綜合感受。

用別人的功勞來成就自己,本就是一種無能又無奈的行為,再加上如果還要刻意炫耀,那麼就多了幾分厚顏無恥的感受,人在向上攀登的時候是需要借力,但卻不能把別人踩死來當墊腳石,因為這是一種低劣的素質和道德缺失的問題。而這樣的人也是最不會做人的表現之一,因為風水輪流轉,別人一定會來報復自己。

不會做人的五種表現


二、強行要求別人一定認同自己

世間萬物不管任何事情,其實都不存在絕對的東西和定義,‘絕對’是‘相對’而言的存在,大家各自性格脾氣,受到的教育和各自所站角度不同的原因下,很難有相同的感受以及觀點,而不會做人的類型,一般都會蒐集敘述各種論據,從教科書,到各種身邊案例,甚至牽扯到個人經歷,滔滔不絕,激烈的演講背後,目的就是想說服那些與自己不同觀點的人來認同自己。

甚至部分人會為了急於求成,不惜奚落諷刺對方的觀點,凸顯幼稚和自負的同時,也將不恰當的做人行為發揮到了極致,這種抨擊就會成為一把利器徹底隔斷彼此可能的和諧關係。

生活不是科研,人有自己的理念和想法是個人的權利,不存在對錯問題,所以沒有必要去讓別人一定認同自己,那樣不能突出博學,也不能炫耀自己的能力,反而會讓人覺得有些自負到執拗,很難正常相處互動。求同存異,會使相處變得更加輕鬆和諧。

其實為什麼要被人認同?不過就是自負到自卑感需要得到點贊,不想被人輕視的原因而已。

三、過於執著表現正義

其實在生活中,更多時候很多方面,我們需要的是在不違法道德標準與底線的情況下遵循迎合,這是一種由於成長接納包容的成熟與豁達。而現實裡總會有些人無論什麼場合,與什麼人交談,都會是一副上綱上線的模樣,對所有自己鑑定下違反正義公證的事情都要嗤之以鼻,說教一番,對於他們而言,不表態就是默許,不反駁就是低頭和妥協。

但其實太多的事情,無需太過邊界線,那不過是一種個人處事方式與生存態度而已,你可以堅持自己的原則,而別人也需求你來操心,用自己的道德標準去綁架別人的思維與行動,是很不會做人的特質之一。

四、不會做人,其實就是不通人情

不會做人的人,往往不通人情,不通人情的人,往往不懂世故。都說做人難得糊塗,但那是世事通透後的一種超脫和釋然,而非渾噩的生存,人這輩子,有些事情是一定要清楚的,因為不清楚,就會處處碰壁,碰壁碰的多了,即便你不怕疼,但卻會因為自己的重複錯誤而故步自封,不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就是成為別人的禁忌和牴觸的對象,有些'苦',人本可以不吃,有些彎路也無需去走,通曉人情世故,是學會做人的條件之一。

五、喜歡頂嘴,別人說一句她就頂一句

不會做人的人,很多人都是槓頭,你說一句,他頂一句,重複的對白,沒有結果但也能跟你槓到底。還有一種類型,屬於自以為的“幽默型”凡事不和你擰巴著說,擰巴著幹就好像自己沒有存在價值,直到別人翻臉,他還一副大度無辜的樣子說一句“哎呀這不是開玩笑嘛,不至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