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俗人與智者的區別,就是總把自己當“聖人”

道德經:俗人與智者的區別,是自我審查與反省。

道德經:俗人與智者的區別,就是總把自己當“聖人”

蛇不知自己有毒,人不知自己心狠,人性之中存在著最大的漏洞,就是所有人都非常輕易的能夠發現別人哪怕針尖點大的錯誤,但是永遠看不到自己如漏斗一般大的問題。

這個世界最大的錯誤就是所有人都像“聖人”一樣,都把自己當做“聖人”,都把別人當做俗人。

所以在生活中經常出現這樣一種現象,太多的鍵盤俠和噴子,他們把自己放在道德最高點,對於別人評頭論足,從來沒有反思過自己身上的問題,卻總在找別人的錯誤。

無論別人做什麼事情,他們都能從其中找出問題,並且以道德綁架的形式,或者把自己當做聖人,把別人當做漏洞百出的俗人去攻擊。

這就是人性之中最大的愚昧,而這一個現象在無形之中,對於很多人都產生了痛苦和紛擾。

道德經:俗人與智者的區別,就是總把自己當“聖人”

前段時間有一個明星,年紀輕輕的花季少女,卻因為受不了別人的指責和辱罵,最後選擇輕生,結束了自己短暫的生命。

當所有人都為她惋惜的時候,但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這樣一個花季少女就是因為別人的語言惡意攻擊而走上了這一條道路。

對於她來說,沒有人理解自己,這個世界讓她覺得所有人都是“聖人”,唯有自己好像是錯的離譜一樣。

其實從客觀角度來說,沒有人是聖人,因為真正的聖人,懂得最起碼的一個原則:從不惡意的去批評他人,更不會只能意識到別人的錯誤,看不到自己的缺點。

道德經:俗人與智者的區別,就是總把自己當“聖人”

聖人與俗人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能夠自我審查、反省。

《菜根譚》有這樣一句國學智慧:

氣象要高曠,而不可敕狂;心思要縝密,而不可瑣屑;趣味要衝淡,而不可偏枯;操守要嚴明,而不可激烈。

這就是《菜根譚》中“氣度需要曠達,自身需要反省”的道理。

所有人都在指責別人的時候,你是否想過需要審查自己的錯誤呢?

如果你只是對別人的錯誤瞭解的一清二楚,但是看不到自己的問題,那不就是世上最愚昧的人嗎?

道德經:俗人與智者的區別,就是總把自己當“聖人”

學會像旁觀者一樣審視自己,一來可以查看自己的問題,讓自己不斷的改正。

一個人需要為他的心性付出所有的代價,心性越是完善,人生活得越是舒服,心性缺失越多,人生的結局越是糟糕。

什麼樣的心性就造就什麼樣的結局,一個能夠反省自身的人,他能夠在人生的過程中不斷的完善自我,這也是每一個人成長的過程。

但是那些不懂得反省的人,會錯過任何一個改正自我完善自我的機會。

像旁觀者一樣審視自己,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也能夠避免自己總是犯最愚蠢的錯誤。

如同我們剛才所說,一個人不懂得反省自己的時候,總喜歡在別人身上找問題,總能看到別人的問題,意識不到自己的缺點,也沒有更多的時間去反省自我。

當他學會自我反省,便能養成一種站在對方角度去思考的習慣,評價別人的時候,自己先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如果是自己的話,自己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嗎?自己會犯同樣的錯誤嗎?

道德經:俗人與智者的區別,就是總把自己當“聖人”

養成這樣一個習慣,也更能理解當事人的做法,也不會整天像聖人一樣只會指責別人。

《道德經》中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瞭解別人並不是什麼智慧,瞭解自己才是真正的高明。

這就是智者和俗人之間的區別,心性之中看似不經意的一個轉變,會帶來人生莫大的不同,因為萬事皆因心念起,養成心念的自我反省,自有人生最好的力量。

文|國學書舍

看了這一篇章的智慧,您有什麼不一樣的感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