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使命担当 忠诚履职尽责——山丹县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纪实


强化使命担当  忠诚履职尽责——山丹县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纪实

2019年,山丹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着力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

从严从实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加强党内政治生活监督检查,督促受到告诫约谈、函询、诫勉谈话等处理的43名干部在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上作出说明,取消69名干部职级晋升、评先推优等资格……

该县根据制定的《山丹县政治生态评价体系实施意见》,探索性开展政治生态建设评价试点工作,推动政治生态向好发展。

今年以来,山丹县结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始终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加强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监督检查,督促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基层减负年”和“四察四治”工作要求,着力整治文多、会多、督查考核多“三多问题”,文件、会议、督查考核事项与去年相比分别下降33%、44%、54%。着力整治党员干部不落实、不担当、不作为等“尸位素餐”问题,查处履职不到位、不作为等问题14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8人,组织处理32人。

同时,该县按照年初分责、季度督责、年度考责的方式,层层压实主体责任,督促各级党组织层级落实主体责任,对存在违纪违规问题的33个领导班子和47名党员干部取消2018年度考核评优资格,对工作业绩考核排名靠后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对单位主要领导进行提醒约谈。

多措并举增强“不想腐”的思想自觉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山丹县坚持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相结合,广泛运用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廉政教育,不断提升廉政教育实效。全县各级党组织开展“三个一”廉政教育265场次、“党纪教育一刻钟” 348场次,形成了学党纪、明底线、知敬畏、守规矩的浓厚氛围。在县融媒体中心开通“一把手廉政访谈”专栏,安排被巡察的3个乡镇、4个县直部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电视上公开亮相,谈廉政、话责任、讲承诺、促整改,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严格执行通报曝光制度,通报曝光典型案例27起45人,达到了查处一案、警示一方、教育一片的效果。

探索创新织密“不能腐”的监督网络

监察体制改革以来,山丹县注重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体系,全县信访工作呈现信访件总量、本级受理数量逐年上升,上级转交办件大幅下降的特点,形成了以本级受理为主、上级转交办为辅的良好态势。

持续深化巡察工作,对4个乡镇14个村、25个县直部门单位开展常规巡察、专项巡察,发现“三个聚焦”方面的问题414个,督促落实整改393个,整改率达到95%,向纪检监察机关移交问题线索16个。不断拓展网络监督,建成“一网两微四端口”新媒体监督平台,推送信息5万多条,提高了网络监督的参与率和实效性。同时,探索创新村级监督,依托甘肃省扶贫(民生)领域监督信息平台,以村级为单元在8个乡镇56个村和县民政局、农业农村局等4个单位推行“小微权力”清单化管理工作。特别是针对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村庄空心化的实际,健全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惠农资金发放查询、村级事务公示及村民办事政策咨询、结果反馈、作风评价及监督举报等机制,实现了群众对村级事务“指尖”监督和个人事项“掌中”办理。

持之以恒巩固“不敢腐”的高压态势

坚持不懈推进作风建设,重点围绕办公用房超标、公务接待不规范、滥发津补贴、违规举办“升学宴”“谢师宴”、违规使用公车、利用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谋取私利等6个方面开展专项整治,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9起13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9人、诫勉谈话4人。积极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一卡通”专项治理、产业扶持政策专项监察,查处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16件31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9人,组织处理12人。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挖伞破网”工作,受理和排查涉黑涉恶腐败及充当“保护伞”问题线索54件,立案6件,党纪政务处分12人,组织处理19人。

至11月,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处置问题线索341件,立案111件121人,给予党纪处分105人,政务处分23人(双重处分7人),惩治腐败工作呈现数量持续增长、质量不断提升态势。同时,该县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对29名信访反映失实的党员干部及时澄清事实,对2名干部试用容错纠错机制,免于党纪政务处分。 (山丹县纪委监委 胡增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