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法律服务赢得群众好口碑

抬头能见、举手能及、扫码可得……近来,不少地区群众欣喜地发现,方便快捷不再是互联网服务的“专利”,公共法律服务正在各地司法行政机关积极推进下,更加贴近百姓,为群众提供随时、随地、随身的方便快捷服务。

随着政府主导提供的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不断朝着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目标迈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移动客户端等途径不断扩充、延伸,“触角”深入到街道、社区、乡村,百姓足不出户即可获得优质服务,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知晓率、首选率、满意率大幅提升。

位于西南地区的云南省,很多地区山高路远,群众获得法律服务曾面对诸多不便。一台台法律服务机器人悄然出现在群众身边,改变了这种状况。

“云岭法务通”法律服务机器人的外观是一台触摸屏电脑,内部集成的软件接入云南掌上“12348”微信公众号,涵盖法治宣传教育、法律援助、公证办理、人民调解、司法鉴定、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律师、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公共法律服务版块,还联通了省政府“一部手机办事通”,公共法律服务渠道进一步拓宽。

这是各地司法行政系统努力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公共服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各地司法行政机关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司法所、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努力建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

湖南省将“如法网”打造为“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湘字品牌,借鉴“淘宝”模式,创建“法律服务电商”,实现全省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一网汇聚、信息一网联通、服务一网办理。集中全省所有资源,涵盖13类服务,真正让老百姓上一张网,就能办司法行政全部业务,便民化程度不断提高。

甘肃省推广应用公共法律服务智能终端,依托“公共法律服务‘三网融合’项目工程”,首批为人流密集区域、火车地铁站、贫困县区乡镇、精准扶贫村配备智能终端303台。

贵州省出台加强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意见,明确工作目标和7项工作任务、4项保障措施,为搬迁群众提供全方位和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

“陕西司法”微信公众号在推送全省司法行政工作动态的同时,提供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机构和人员信息查询、地图定位服务等,展示厅机关政务公开工作情况并积极向社会开展法治宣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