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今年買「蘋果」了嗎?

異彩紛呈的 2019 年裡,無論是從數量還是質量來看,蘋果都交出了一份還不錯的「硬件成績單」。

論數量,蘋果今年的產品發佈節奏比往年更頻繁,從 2019 年 1 月份國行 HomePod 上市開始,幾乎每隔兩個月就會有新品推出,既有「正經」的發佈會亮相,也多了許多官網「官宣」的驚喜;而論質量,除了有 iPad mini 5、全線升級 TouchBar 的 13 英寸 MacBook Pro 等多款「加量不加價」的迭代新品以外,還有性能最強 Mac Pro、蘋果首款顯示器 Pro Display XDR、自帶主動降噪 AirPods Pro 等。

你今年买「苹果」了吗?

雖然這裡面有部分產品屬於配置更新,外觀並無大改,但在價格基本無漲幅的基礎上(某些型號甚至還降價了),這種「換湯不換藥」的手法讓我們看到了蘋果戰略上的改變,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費者們的「真香定律」。這篇文章裡,我們就一起來回憶回憶蘋果今年推出的硬件產品,到底哪些會脫穎而出?

遲到的 HomePod

在亮相了將近兩年之後,國行版 HomePod 終於在 2019 年 1 月份上市,起售價為 2799 元,之後隨著蘋果在四月份進行全球性調價之後,降為 2299 元。但即使這樣,HomePod 的定價在智能音箱領域中還是「高高在上」般的存在。

你今年买「苹果」了吗?

我在 1 月份購買了一臺黑色 HomePod 並一直用到了現在,我承認 Siri 確實有時難以達到我的預期,但 HomePod 優秀的音頻技術(6 個麥克風陣列、7 個揚聲器陣列、4 英寸低音炮)又實實在在地讓我聽到了更動聽的音樂,其中六麥克風的收音效果至今仍然讓我震驚。特別是隨著家裡裝上了智能家居產品之後,HomePod 的重要性更是直線上升。因為要在 HomeKit 平臺實現智能家居自動化的功能,必須要有一臺「家庭中樞」,而 HomePod 是除了 Apple TV、iPad 以外的最優解。

雖然 Siri 不夠智能,但是用來控制智能家居還是綽綽有餘的。事實上從八月的一份三大語音助手對比報告來看,Siri 在處理指令類信息時的準確率是最高的,達到了 93%。

但我不建議你在這個時間點購買一臺 HomePod,箇中原因除了蘋果很可能在明年推出新款智能音箱以外,還因為我認為 HomePod 的表現還存在進步空間,例如 HomePod 上搭載的 iPhone 6 時代的 A8 芯片顯然已經落伍了,導致了 Siri 響應速度慢、接力功能反應慢等「併發症」。其次是過高的價格,雖然經歷了一次調價,但 2000 元的價格對於一臺智能音箱而言還是有些過高了。

相信這些問題都會在第二代產品上得到解決,而根據蘋果對產品定價策略的轉變,新品的價格值得期待。此外產業分析師郭明錤也曾預測過蘋果可能會推出一款價格更親民的 HomePod,所以不妨再等一等。

怎麼選,總有一款 iPad 適合你

你今年买「苹果」了吗?

對於那些期待新款 iPad Pro 的小夥伴來說,今年顯然對他們來說是不友好的一年,因為蘋果並沒有像外界傳聞的那樣在十月份更新 iPad Pro,我倒覺得蘋果的這個決定是合情且合理的。因為回看 2018 款 iPad Pro,這款產品無論是外觀設計還是性能表現都達到了新的境界,蘋果沒有理由急於在今年對這個產品線進行更新,如果生硬地為了更新而更新,推出傳聞中「雙攝 iPad Pro」的話,就有些小題大做了。

蘋果今年對 iPad 產品線做的事情更多是「基礎性」的,沒有太多大動干戈的升級,而是圍繞著內部配置和外觀設計做一些常規升級。

首先是三月份直接在官網上架的新款 iPad mini(第五代)以及 iPad Air(第三代)。這兩款 iPad 基本保留了前一代的外觀設計,但性能在 A12 仿生芯片的加持下得到了顯著提升。此外屏幕還加入了廣色域和原彩顯示技術,也支持第一代 Apple Pencil(新 iPad Air 還支持智能鍵盤)。更重要的是兩者的價格基本與前代看齊,絲毫沒有因為配置升級而導致價格水漲船高。

緊接著在 9 月秋季發佈會上,第六代 iPad 發佈,這款型號基本就是 2018 年第五代 iPad 的「小改款」,有變化的地方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屏幕由 9.7 英寸稍微增大至 10.2 英寸,另一個則是機身加入智能接點以支持智能鍵盤,價格也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線。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 iPad mini 以外,目前官網在售的其他 iPad 都已經邁入了「10 英寸屏幕俱樂部」,所以蘋果在三月份上架了兩款新 iPad 之後,也隨之下架了 10.5 英寸的 2017 款 iPad Pro,整個 iPad 產品線也變得更加明朗,也基本能夠覆蓋大部分用戶群體的需求:

追求便攜、性能→ iPad mini 5(¥ 2921 元起)

追求大屏、實惠→ 第六代 iPad(¥ 2699 元起)

追求大屏、性能→ 第三代 iPad Air(¥ 3896 元起)

追求專業、性能→ 2018 款 iPad Pro(¥ 6331 元起)

16 英寸 MacBook Pro 是驚喜,但其他 Mac 也不差

在多次更新過後,蘋果的 Mac 產品線,特別是 MacBook 系列也同樣變得更加清晰。蘋果今年一共對 Mac 系列進行了五次更新。

三月份 21.5 英寸和 27 英寸視網膜屏新 iMac 上線, 在外觀不變的基礎上對內部配置進行了升級,其中新 21.5 英寸 iMac 最高可選六核處理器、Radeon Pro Vega 20 顯卡、32GB 2666MHz DDR4 內存、3TB 融合硬盤,新 27 英寸 iMac 最高可選八核處理器、Radeon Pro Vega 48 顯卡、64GB 2666MHz DDR4 內存、3TB 融合硬盤,這分別為兩者帶來了 60% 以及 2.4 倍的性能提升。

你今年买「苹果」了吗?

五月份 MacBook Pro 迎來配置升級,2019 款 13 英寸和 15 英寸 MacBook Pro,分別搭載英特爾第八代和第九代處理器,13 英寸版本採用四核處理器,而 15 英寸版本更是首次最高可選八核處理器。除了升級全新處理器外,蘋果還為這一代 MacBook Pro 加入了第四代蝶式鍵盤,蘋果表示新鍵盤使用了一種全新的材料,可顯著減少部分用戶此前遇到過的按鍵問題,比如按鍵黏滯、重複按鍵、漏按等。

六月份新款 Mac Pro 在 WWDC19 大會上亮相,這是蘋果迄今為止推出的性能最強的模塊化 Mac 。28 核 Xeon W 處理器、1.5TB 內存、8TB 存儲、128GB 顯存雙 Vega II Duo 顯卡...這些強大的配置將頂配版 Mac Pro 的價格拉高到了創紀錄的 40 萬元。

你今年买「苹果」了吗?

七月份 MacBook Air 和入門款 MacBook Pro 迎來升級。新 MacBook Air 最大的變化是屏幕加入了原彩顯示技術,並且下調了價格;入門款 13 英寸 MacBook Pro 全線搭載 Touch Bar 和 Touch ID,屏幕加入原彩顯示技術,並且升級到了第八代四核處理器。值得一提的是,在推出這兩款新機型之後,蘋果也隨之下架了 12 英寸 MacBook。12 英寸 MacBook 的優勢在 2018 年秋季蘋果推出 13 英寸 MacBook Air 之後就不再明顯,因為新 MacBook Air 的價格更低,端口更多,電池續航時間更長,而且僅僅比 MacBook 重一點,特別是隨著這一次新 MacBook Air「加量降價」之後,已經兩年沒更新的 MacBook 被淘汰也就不足為奇了。

MacBook 在 2019 年的最後一次更新,同時也是最重要的更新是十一月份的 16 英寸 MacBook Pro。除了更大的屏幕以外,重新迴歸的剪刀式鍵盤、新一代圖形處理器、更先進的散熱設計、六揚聲器音響系統、100 瓦時的大容量電池、最高 64GB 內存/8TB 存儲等亮點都使其成為迄今為止最專業的 MacBook Pro,另外價格也有驚喜,即使在加入了多項新功能之後,起售價也基本與 15 英寸 MacBook Pro 持平。

今年是對那些「Mac 欲購者」最友好的一年,特別是 MacBook 系列,多款型號在不提價的基礎上用上了更好的處理器、更強的顯卡、更大的內存和存儲,16 英寸 MacBook Pro 甚至還重新迴歸到了剪刀式鍵盤的懷抱,這讓那些一直期待蘋果做出改變的人終於如願以償。雖然新 Mac Pro 高昂的售價讓許多普通用戶望而卻步,但對於高端專業用戶而言,這卻是他們一直等待的「性能怪獸」,因為高成本的同時也能為他們帶來的高回報。

降噪功能是 AirPods 的「最後一塊拼圖」

在三月份第二代 AirPods 發佈之後,原本以為蘋果將就此收手,但讓人沒想到的是蘋果還是趕在了 10 月份的末尾,將加入防水和降噪功能的 AirPods Pro 推到了大眾的視野裡。

相比第二代 AirPods,AirPods Pro 最大的變化是採用入耳式設計,並且加入主動降噪功能和抗汗抗水等級認證,但整體的體積並沒有比前一代大多少,依舊保持著小巧便攜的有點。特別是在內置的「通氣系統」的幫助下,AirPods Pro 能夠平衡耳腔內外壓力,從而實現比普通入耳式耳機更舒適的佩戴效果。

你今年买「苹果」了吗?

雖然 AirPods Pro 的音質表現提升不大,但是憑藉著小巧的體積、優秀的降噪能力、舒適的佩戴體驗,這款真無線耳機一經推出便快速風靡全球,目前在全球各地的 Apple Store 在線商店下單後都至少需要一個月才能收到貨,這足以證明 AirPods Pro 的受歡迎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 目前 iPod 產品線中唯一還在官網發售的 iPod touch 也罕見地在時隔四年之後重新獲得更新。第七代 iPod touch 的外觀和第六代幾乎沒有區別,只是在粉色、銀色、深空灰色、金色、藍色五種配色的基礎上,新增了紅色,依舊搭載的是 4 英寸屏幕,以及一枚不支持 Touch ID 的 Home 按鈕。但第七代 iPod touch 的處理器升級到了 A10 Fusion,相比第六代所搭載的 A8 芯片,前者將具備更強的性能,而且這也是 iPod touch 首次支持 AR 功能。

你今年买「苹果」了吗?

但這些改變依舊很難讓這款產品煥發活力,即使它曾經在十年前創造過輝煌。

2006 年 10 月,科技記者史蒂文·利維出版了一本書,名為《完美的產品:iPod 如何改變商業、文化和新潮》。當時,iPod 是蘋果公司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一種全球現象。2007 年 9 月,喬布斯在舞臺上說,iPod 的總銷量已經達到 1.1 億臺。但隨著 iPhone 在全球走紅,iPod 產品線也開始出現變化,最大的驚喜就是 iPod touch 的面世。

在 2007 年的秋季發佈會上,喬布斯在介紹了 iPod Shuffle 和 iPod nano 的更新後,公佈了 iPod 系列的最新進展。「當我們在 1 月份介紹 iPhone 時,我們說它是有史以來最好的 iPod。iPhone 用戶也同意我們的觀點。」喬布斯說,「人們一直在問我們,你打算什麼時候把這項技術應用到 iPod 上?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我們今天要做的,這就是產品的樣子,它叫 iPod touch。」

之後幾乎保持著一年一更的節奏,iPod touch 走過了六代的歷史,銷量對於蘋果來說也變得越來越不重要,但它仍然是最便宜的 iOS 設備,也是為蘋果生態系統引進新用戶的理想方式。

變「Pro」的 iPhone

蘋果今年推出了三款 iPhone,分別是 iPhone 11、iPhone 11 Pro、iPhone 11 Pro Max,升級重點放在了攝像頭。

你今年买「苹果」了吗?

iPhone 11 Pro 和 iPhone 11 Pro Max 首次搭載的三攝系統由廣角鏡頭+長焦鏡頭+超廣角鏡頭組成,超廣角鏡頭的加入使得 iPhone 能夠覆蓋 13 毫米到 52 毫米焦距範圍,最高可實現 4 倍光學變焦。對於創作者來說,更廣的焦段往往意味著更多樣化的創意想法,他們可以利用超廣角鏡頭特有的透視效果拍出普通廣角鏡頭和長焦鏡頭所實現不了的鏡頭感,而對於普通用戶而言,超廣角鏡頭帶來的最直接感受就是在拍攝大合照或者風景照時不用再為了拍全畫面而往後挪幾步了。

但 iPhone 11 Pro 最大的亮點還不是多了一個超廣角攝像頭那麼簡單,更重要的是實現了三個攝像頭的平滑切換,體現在幾乎一致的白平衡、曝光等,這使得三個攝像頭能夠完成如同只有一枚攝像頭一般的體驗,例如「超取景框功能」便是得益於這種改進的產物。

你今年买「苹果」了吗?

除了超廣角鏡頭的「硬件提升」,iPhone 11 系列的影像能力也有夜間模式帶來的「軟件提升」。雖然來得有些遲,但 iPhone 11 的「夜間模式」依舊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不同於其他 Android 手機,iPhone 上的「夜間模式」更重於還原真實情況,而非將「黑夜拍成白天」。

除了攝像頭,iPhone 11 系列的升級點還有 A13 仿生芯片、續航、屏幕、超寬帶技術等,這些改進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果粉們多年的訴求,例如一直被吐槽的續航表現終於在這一代 iPhone 得到改進,iPhone 11 Pro 比前代提升了將近 4 小時的續航就是最好的證明。

我自己首發購入了一款 iPhone 11 Pro,在這三個月的時間裡,我發現新機的拍照、續航、性能確實比 iPhone XS 好很多,例如超廣角鏡頭能極大拓寬我的拍攝視角、夜間模式在暗光環境下能提高出片率、續航提升則讓我徹底擺脫了一天多充...這些實實在在的提升對於果粉來說都是吸引力所在。

使用 iPhone 11 Pro 拍攝,經過後期編輯

你今年买「苹果」了吗?

展望 2020

2019 年對於蘋果來說是策略轉變的一年,雖然硬件產品還是主要的收入來源,但服務營收的增長速度也在直線上升。長期關注蘋果股票的分析師 Leon Wilfan 就曾在《福布斯》的報道中表示:「當你擁有如此忠誠和活躍的客戶群時,你所需要做的就是開始為他們提供服務...而這正是蘋果一直在做的...如果你查看蘋果的財報,會發現它的服務營收的年增長率約為 25%,現在佔到了總收入的 20%。」

即將到來的 2020 年,預計蘋果將持續在服務領域發力,我們將看到更多的 Apple TV+ 自制劇集/電影、Apple Arcade 遊戲訂閱服務將帶來更多遊戲並登陸更多國家和地區、Apple News+ 和 Apple Music 則繼續在各自的擅長的領域深耕,獲取更多潛在客戶...

你今年买「苹果」了吗?

而在硬件方面,目前的爆料信息已經開始讓我們對 2020 年的新 iPhone 產生許多期待,首先到來的可能是定位趨近於 iPhone 8 的「iPhone SE2」,這部機型將重新扛起 iPhone 在 2000 元~3000 元價位的大旗;而到了秋季,我們極有可能看到四部全面屏 iPhone 的到來,它們將更加細分地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取代從 2018 年開創的三機型路線。預測這四款全面屏 iPhone 均將搭載 OLED 屏幕,但在屏幕尺寸上有所區分,分別為 5.4 英寸、兩款 6.1 英寸,以及最大的 6.7 英寸,並且均支持 5G 通信能力,在外觀設計上也會有些不同。

你今年买「苹果」了吗?

除了 iPhone,雙攝 iPad Pro、支持睡眠監測的 Apple Watch Series 6、14 英寸 MacBook Pro、新 HomePod 等產品也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