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三大治理理念 構建社會共治格局 大連奏響新時代食安智慧監管最強音

曲壽巍本報記者

李苑田 羅穎琳

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除了要求食品安全“底線”外,還不斷地追求更營養、更健康的“高線”。明年遼寧省大連市將創建食品安全城市,如何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食品安全的新需求、新期待,大連監管部門正在用新理念指導食品安全監管,用新格局實現全社會共治共管共享。同時,也希望為全國各地創建食安城市起到很好的示範作用。

新理念指導食品安全監管

新時代,以更加科學的食品安全治理理念,來指導食品安全工作滿足人民群眾的新期待,顯得尤為重要。

一是風險治理理念。食品安全具有很強的科學性、社會性和政治性。樹立以風險評估、風險管理和風險交流為核心內容的風險治理理念,有利於提升監管針對性和實效性,這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也是確保食品安全法律政策及各項管理措施有效落實的重要基礎。風險治理理念,是食品安全監管從經驗治理到科學治理、從傳統治理到現代治理重大轉變的標誌。當前,社會各界已經越來越重視風險治理,大連市也建立了食品安全風險會商制度,並運用故障模式影響分析(FMEA)風險工具開展餐飲服務食品安全風險管理,牽頭構建了黃海、渤海周邊及東北三省旅遊城市的食品藥品安全應急處置協作機制,是對風險治理的有益探索。

二是責任治理理念。責任治理是食品安全工作的基石,責任治理理念強調的是將食品安全責任科學分配並有效落實到所有的利益相關者或者利害相關者。目前,在食品安全領域,包括政府、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社會團體和公眾在內的社會共治體系已經基本搭建,包括地方政府屬地管理責任、部門監管責任、行業主管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在內的責任體系也已基本健全。今年,中辦、國辦印發了《地方黨政領導幹部食品安全責任制規定》,大連市也於去年印發了《大連市關於落實食品安全黨政同責的意見》。政府對食品安全工作已經越來越重視,責任機制也越來越清晰,擺在監管部門最重要的任務,是抓落實,通過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既把部門責任落實到位,也倒逼食品生產經營者把企業主體責任落實到位,同時引導社會各界廣泛參與食品安全監督,共同推動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向更高層次發展。

三是智慧治理理念。智慧治理理念強調的是以更科學、更現代的方式方法破解新時代食品監管中出現的新矛盾、新問題。要圍繞食品質量安全、監管效能、機制優化、方式創新等核心要素,從科學、管理、法制等多角度,加快推進食品監管科學研究,積極探索前瞻性、創新性的監管工具、標準、方法、制度、機制等,努力破解快速成長中的食品監管難題。智慧治理離不開現代信息技術的強力支撐,“智慧監管“”機器換人”有利於緩解監管力量相對薄弱的矛盾,有利於提高監管效能,是當前食品安全監管的發展方向,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

新格局——實現全社會共治共管共享

政府、食品生產經營者、社會組織和消費者都是“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全鏈條生產經營與監管的參與者,因此,構建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共管共享的工作格局,形成優勢互補的社會共治合力,顯得十分重要。

發揮政府主導作用,主動適應三個轉變

由於消費者和食品生產者間的信息不對稱,極易造成食品消費的逆向選擇,導致市場失靈,劣幣驅逐良幣。因此,政府及監管部門需要承擔起食品安全治理的“主導者”角色。

一是市場準入由“發證式規制”向“服務式監管”轉變。當前,監管部門與企業都是食品安全治理領域的參與主體,監管部門需要逐步由“發證式監管”轉變為“服務式監管”。比如,小餐飲監管的解決方案:城市規劃+變堵為疏,由政府統一建設“小餐飲一條街”,以低租金等優惠政策將周邊小餐飲、小攤販吸引至固定區域經營,配備必要的設施設備集中監管。今年,大連市市場監管局開展了“兩不、一心、十行動”建設,以“買賣公平,不讓消費者吃虧;文明規範,不惹消費者生氣”(簡稱“兩不”)為主題,以打造放心消費城市(簡稱“一心”)為目標,開展十個專項行動,就是向“服務式監管”轉變的一個舉措。

二是對違法行為的“單一懲戒”向“聯合懲戒”轉變。食品安全法規定,被吊銷許可證的食品生產經營者及其法人等5年內不得申請食品生產經營許可,但不法分子常常“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由於信息不暢,不同地域的監管部門很難做到許可審批環節的聯動。因此,建立上下貫通、橫向聯動的信息化食品安全信用體系,並將其融入社會誠信體系範圍,才能讓失信、違法等行為在金融、土地、許可等領域得到聯合懲戒。

三是將有關行業由“被動式監管”向“主動式管理”轉變。當前,校園及托幼機構、養老機構、醫療機構和工地等行業的集體用餐安全已經越來越受到重視。這四個行業均有相應的行業主管部門。要落實有關部門的行業主管責任,自上而下加強“條線”上的食品安全管理,主動督促行業內集體用餐單位落實食品安全責任,也要認真落實監管部門的監督檢查、監督抽檢、監督執法的職責,雙方協作配合、共同發力,才能確保集體用餐單位食品安全。

發揮企業主體作用,積極實現兩個保障

目前,大連市有超過12萬家食品生產經營單位,還不包括分散經營的廣大農戶,而從事食品安全監管的執法人員卻只有數百人,且絕大多數人還要兼顧其他工作。因此,必須倒逼食品生產經營者落實主體責任。一要通過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來保障食品安全。除了必要的教育引導以及監管外,可以鼓勵企業設立“食品安全基金”,從企業盈利中抽取一部分設立,主要用於食品安全技術研發,補償、救助因食品安全而陷入困境者。也可以鼓勵企業投保食品安全責任險,實現食品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與獲取合理利潤的相統一。近年來,大連積極推動食品生產經營者投保食品安全責任保險,為企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去年,已經有314家企業投保,保費91萬餘元,保額近6億元。二要通過完善食品安全生產保障機制來保障食品安全。要加快大連市食品行業的工業化水平、信息化水平和國際化水平,大力推廣“龍頭企業+農戶”“專業合作組織+農戶”形式,以統一標準、統一種苗、統一技術實現標準化生產,逐步減少粗放式農業生產模式所佔的比重。加快HACCP、ISO等生產規範在食品企業中的應用,建立綜合運用數據庫、網絡、信息系統、條碼等多種信息技術,囊括政府、食品企業、消費者等廣大社會主體在內的食品可追溯體系。

發揮社會監督作用,引導各方全員參與

社會共治,是以政府監管為基礎,引入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引導全社會共同治理,即包括各類行業協會、消費者維權組織和新聞媒體及消費者。

一要提升社會組織的參與。西方等發達國家的社會組織作用發揮比較成熟,參與社會共治能力很強,我國在這方面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加大對社會組織的扶持力度,通過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發展水平的提高,增強其公信力,不斷提升其參與社會共治的能力。二要提升人民群眾的參與。要讓人民群眾掌握包括合理健康飲食結構的建議、對食品安全的簡易識別方法等,加強公眾的選擇能力。建立暢通渠道,鼓勵公眾有效參與,在信息公開平臺上進行充分的交流溝通。三要提升新聞媒體的參與。通過媒體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做好涉及食品安全熱點問題的輿情監測和協調處置,綜合治理食品安全謠言,營造良好輿論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