販賣焦慮度日,缺乏剛需認知,編程貓離辦學起點漸行漸遠

販賣焦慮度日,缺乏剛需認知,編程貓離辦學起點漸行漸遠

  出品 | 於見(ID:mpyujian)

  近日,兒童編程平臺編程貓宣佈,已獲得C輪融資4億元,累計融資總額10億元。據介紹,這一輪融資主要用於產品投資、師資隊伍建設和教學體系升級。

  資本市場加註編程貓,是看好其市場規模和發展前景的表現。資料顯示,目前編程貓的學員已達3147萬人。今年3月,編程貓實現經營性現金流正增長,6月,實現單月收入6122萬元;2019年第三季度,實現收入突破2億元,連續8個季度實現收入環比兩倍增長。不過,其學員繳納學費似乎並不高。究其原因,可能與我國兒童編程教育還處於培育市場觀念的階段有關。

  在2018年的GET大會上,編程貓CEO李天馳坦言,要解決行業自身問題,外部滲透只是輔助,課程標準化和人才培養標準化才是真正解決當前行業痛點的辦法。

  同時,李天馳也明確了編程教育培訓行業存在的問題。一是沒有做好“標準化”工作,二是沒有在其它行業引進相應的先進方法,仍然是傳統的“地推+加盟”模式。

  值得玩味的是,最近宣佈獲得4億元C輪單輪融資、累計融資10億元后,編程貓也依然走著加盟的老路。現在看來,編程貓也為其所累。

  正如其同行小碼王創始人王江有所言,在K12教育和少兒英語的基礎上,少兒編程賽道上出現了很多商業模式探索。事實上,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都不是那麼快就催熟的,其中需要做的最關鍵的事情,就是認知。通過時間和成本踐行,使資本、行業參與者、客戶、家長和學生正確理解和認識兒童編程,不要盲目地進行商業試錯。

  初創期已過,但仍不見成熟

  根據《2017-2023中國兒童編程市場分析與預測研究報告》,中國大陸兒童編程學習普及率僅為0.96%,預計每人每年在編程培訓領域投入6000元。據估算,目前國內兒童編程市場規模約為百億元左右。隨著知名度的提高,普及度每提升1%,預計市場總規模將擴大100億元。

  也就是說,面對百億元市場規模的兒童編程市場,編程貓竟獲得了10億元的融資,但這與其3000多萬學生的數量並不匹配。突破2億元單季度收入的表現雖然不奇怪,但編程貓的收入可能並不全來自學生。

  據編程貓官方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編程貓已開始進入中國11500所公立學校,並將建立100所“人工智能雙師課堂”教學示範基地,採用人工智能引擎+編程貓專業教師,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師授課相結合。2019年,編程貓開始實施“百城千店”計劃,在全國100個城市設立1000個編程學習中心。

  然而,所謂的“百城千店”的編程貓計劃並不是由自己來實施和運作的,而是通過與線下組織加盟合作來實現的。由於採用加盟方式,自然要求合作組織支付相應的加盟費。根據其開放式特許經營政策,每家合作代理機構僅第一批購買費就在3.5萬-4.5萬元。事實上,自2017以來,編程貓也一直以2B的形式與線下中小培訓機構進行合作。但這種模式帶來現金流的同時,也使其問題頻發。

  在資本湧入的同時,裁員、虧損、與加盟商混戰等問題也頻頻暴發,加劇了目前兒童編程行業的困難現狀。

  近期,編程賽道迎來新一輪大規模融資,核桃編程獲得了5000萬美元的B輪融資。在此之前,1月份核桃編程曾獲得1.2億元A+輪融資。編程貓近日也宣佈,已獲得單輪4億元的C輪融資,累計融資總額達10億元。

  2019年,編程貓、小碼王、核桃編程均獲得1億元以上融資。大規模融資在行業中的出現,一方面表明資本對明星企業的追捧,另一方面意味著現有的行業內企業已經走出了初創期,逐漸走向成長的中後期階段。

  但與此同時,自去年11月以來妙小程爆雷、西瓜創客裁員,童程童美的母公司達內科技再次收到納斯達克退市警告,原因是該公司股價連續30天低於1美元……兒童編程步入“中場”。

  加盟模式的雙面不利

  無論是行業的試錯還是加盟擴張,少兒編程的中場入局者都在尋找生機。本來開展一對一或小班課程的編程貓、西瓜創客、編學編玩等線上企業也在今年紛紛押注線下。

  線下模式一般分為三種:一種是直營店;一種是線下特許加盟,企業為特許經營者提供課程、師資等方面的培訓,並收取大量費用;還有一種是招募城市合作伙伴,通過與合作伙伴資源共享開拓新市場。只是線下擴張的日子可能並不容易。

  在兒童編程的軌道上,說到線下直營店,我們不得不談談達內旗下的童程童美。2015年以來,達內拓展業務線,確立了同城同美兒童編程領域的戰略佈局,並對媒體表示兒童編程業務將超越成人業務,成為達內的主要業務增長板塊。

  目前,達內科技兒童業務部已在全國50多個城市建立了220多個直營培訓中心,中心數量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

  據達內科技統計,今年9月以來,兒童培訓現金收入連續兩個月超過成人培訓業務,兒童培訓業務已支撐起達內科技半邊天。

  在今年3月的一個教育論壇上,達內教育集團創始人韓少雲透露,“去年達內旗下子公司童程童美的營收達到4.5億,四捨五入到5億,很容易實現5億營收,虧損只有2億,這比現金收入的虧損要少。”

  當時,韓少雲在接受採訪時表示,“K12要想盈利需要時間,童程童美可能也還需要幾年時間盈利。今年肯定還會虧損,明年有可能會盈利。”事實如此,達內的兒童編程業務今年預計虧損降低50%,但也仍然要再虧損近2億。

  目前尚不清楚快速擴張是否是達內科技出現問題的原因。但巨大的損失和市場價值的迅速貶值是擺在眼前的“焦慮”。

  隨著少兒編程機構之間競爭的日益激烈,許多少兒編程機構為了獲得更多的資金和學生,紛紛推出特許經營加盟模式。編程貓就是一個例子。

  擴大特許經營加盟的佈局模式,有利於企業迅速獲得生源,獲得持續的資金注入。然而,即使企業盡力去幫助,大多也還是依賴於加盟商自身的實力。

  加盟的方式,確實可以加快兒童編程企業的資金回籠,規避其沉重的資產負荷,但質量如何保證,師資隊伍如何建設,明確的標準還沒有建立。近日,也有報道稱,有一些兒童編程機構沒有經營備案,經過大量投資,加盟商可能為他人做了嫁衣,幫助大廠完成獲客,但自身卻無法盈利。而另一方面,由於加盟商的辦學能力和師資力量侷限,也給編程貓帶來一些口碑和品牌方面的負面影響。

  焦慮營銷,偏離辦學起點

  企業是這番光景,家長和學生對於兒童編程又是另一張圖景。在GET教育展區可以發現,很多家長和老師對編程還是很感興趣的。事實上,不少非一線城市的家長表示,只是在最近一年他們才看到自己的城市出現了兒童編程培訓。

  家長李海稱,“如果有能力,一定會讓孩子在上學前多學點東西。不過,三線城市還沒有出臺任何規定,在學校教育中增加編程教育。如果自己孩子上學,將不會考慮學習編程。”

  同時,對於企業宣傳的3歲就能學會編程的說法,他也有點懷疑。通過操作,他覺得即使是模塊化編程也需要一定的英語基礎和邏輯能力。不用說孩子們能學什麼,李海認為孩子們能不能理解都成了問題。

  事實上,家長的質疑恰恰反映了兒童編程賽道的痛點。一方面,這個行業的生命週期很短,儘管大量兒童編程機構主要針對6-16歲的青少年兒童,然而8歲以後,學校學科培養將佔據他們大部分的課外時間,家長可能就不會再去選擇學習編程課程,只有少數學生會在k12教育階段全面參與編程學習。因此,後期續費困難,企業自身不能造血也是一個問題。

  另一方面,課程效果難以量化。《2018中國少兒編程產業研究報告》曾指出,目前少兒編程教育發展缺乏統一的評價體系,編程教育的學習成果無法量化。對於該賽道學員來說,學習評價體系的缺失是一大問題。

  一家在線編程教育企業的產品總監透露,“目前,兒童編程軌道還處於燒錢推廣階段,最大的成本實際上是招入和獲取客戶的成本,在線試聽課的獲客成本甚至達到單人6000元左右。”

  只有用戶後期續費情況下才能產生利潤,但如果後期招生效果不佳、更新率不理想或融資不到位,就容易造成資金鍊斷裂。

  網絡教育的獲客成本正在飆升,與線下培訓相比,其價格體系雖然成熟,但線上提價能力不足。一方面,網絡教育的高成本逐漸壓縮了利潤,另一方面,競爭產品之間的價格比較又進一步壓低了課程售價。

  獲利困難的企業只能不斷刷新學員學齡下限,瘋狂地向家長灌輸,越早學習編程,越能培養孩子的思維的觀點。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曾說過:“培訓機構對兒童編程培訓的焦慮營銷將使這種新型教育和培訓起點偏離。”

  缺乏剛需,認知薄弱

  根據艾瑞報告顯示,中國兒童編程的市場滲透率約為1.5%。缺乏剛性和趣味性是當前該賽道的教育從業者對兒童編程教育面臨問題的共識,認知轉換的過程也需要太多耐心和時間。

  有道小圖靈的業務總監武志飛認為,家長看到孩子通過編程表達自己的想法的過程,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這甚至比應試製度中的剛性需求滿足還要難。

  近兩年來,關於鼓勵發展編程教育的政策文件相繼出臺。2019年3月,教育部發布《2019年教育信息化網絡化》,明確啟動中小學生信息素養評估,並推動相關人工智能課程的佈局,逐步推進編程教育。

  在推動兒童編程剛需化的過程中,公辦學校是一個尤為重要的陣地,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普及窗口。

  然而對於編程貓來說,如何推動C端與B端聯動,進行市場下沉和校端分流,其困難程度並不較改變家長和學員認知為小。但也唯有如此,才是編程貓不斷擴大市場份額,使各業務的資源進行優勢互補的有效途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