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之慾》:斯皮爾伯格大讚,豆瓣9.1,黑澤明想告訴觀眾什麼?

人生最終的價值在於覺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於生存。 —— 亞里士多德

《生之慾》是由電影大師黑澤明執導的一部黑白影片,上映於1952年,曾獲得柏林電影節參議院特別獎,並被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評為“史上最佳亞洲影片”,豆瓣評分高達9.1。

《生之慾》:斯皮爾伯格大讚,豆瓣9.1,黑澤明想告訴觀眾什麼?

《生之慾》豆瓣評分

該片的主角是一個身患絕症的市民科科長渡邊勘治。作為公務員,他創下了三十年全勤的模範記錄,然而每天的工作任務只是重複地給文件蓋章而已,他已經習慣了在無聊的工作中消磨時光。直到他被查出胃癌晚期,時日不多時才猛然驚醒過來,決定結束自己渾渾噩噩的“木乃伊”生活,去尋找真正的人生意義。

這部電影從小人物的內心出發,導演黑澤明運用鮮明的鏡像語言,展現了垂死之人的掙扎與反抗,創造了一個極富哲理的故事。對於即將到來的死亡,渡邊陷入深深的恐懼和迷茫,從不知所措到縱情享受,再到為弱勢群體抗爭,在向死而生的過程中,他逐漸覺醒:生命的意義並不取決於時間的長短,而在於要做些什麼、留下些什麼。

《生之慾》:斯皮爾伯格大讚,豆瓣9.1,黑澤明想告訴觀眾什麼?

《生之慾》電影海報

1. 對官僚機制的諷刺

電影的開場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公務員群像:人員眾多、機構冗雜,每個人的桌子上都堆滿了山一樣的文件,工作看似很忙碌,但他們其實什麼也沒有做。

鏡頭下的渡邊不停地看著懷錶,時間對於他來說,只是不停變化流淌的數字而已,唯一不變的是重複地在文件上蓋章、簽字。幾十年前,他也曾熱忱地寫下厚厚的一本《促進辦公室效率方案》,然而現在,他把這些資料撕下來當做廢紙擦拭著手上的印章。

《生之慾》:斯皮爾伯格大讚,豆瓣9.1,黑澤明想告訴觀眾什麼?

男主渡邊勘治

在市政府毫無意義的忙碌中,渡邊的工作熱情被一點點消磨,他逐漸變得跟其他人一樣,為了保住自己的職位,什麼也不做。碌碌無為、相互推諉成了大家共同的默契。

一天,一群抱著孩子的婦女來到市政府反映汙水問題,土木科把她們推給了公園科,公園科推給了保健處,保健處推給了衛生科……兜兜轉轉,婦女們就像皮球一樣被這群政府官員踢來踢去,問題沒有被解決,耐心已經消耗殆盡,她們憤怒地摔門而去。

《生之慾》:斯皮爾伯格大讚,豆瓣9.1,黑澤明想告訴觀眾什麼?

反映汙水問題的婦女們處處受阻

偉大的電影不會過時,60多年前的場景如今看起來也毫不陌生,政府部門工作人員抱著鐵飯碗,秉持著“不做事就不會做錯事”的態度,對於老百姓消極應對、敷衍了事,對於上級阿諛奉承、蠅營狗苟,喝著茶、看著報紙、聊著天,不作為、慢作為、懶作為。

二戰結束後,在反法西斯同盟國的強烈要求下,由美國主導對日本實行“民主化改革”。1951年,日本頒佈新的公共服務法,旨在通過公職系統的改革,更好地解決民生問題。然而事與願違,公職改革只是形式化的變革,公職人員非但沒有成為人民的公僕,反而處處掩蓋民生問題,降低政府工作效率。

黑澤明導演通過快速切換的蒙太奇鏡頭、戲謔的背景音樂對當時的官僚體制進行了強烈的抨擊和諷刺:政府機構得到進一步細化,然而一個簡單的汙水問題卻投訴無門,毫無民主可言。

2. 對過去生活的反叛

當渡邊發現自己得了胃癌,只剩下不到半年時間時,他崩潰了,就像往深海里丟了一顆炸彈,爆炸的一瞬間,天崩地裂。

《生之慾》:斯皮爾伯格大讚,豆瓣9.1,黑澤明想告訴觀眾什麼?

崩潰的渡邊

三十年沒有請過一天假的渡邊在生病後開始請假,一輩子省吃儉用的他從銀行取出了5萬元,他決定用這些錢去喝酒、去享樂、去感受真正的人生。他在酒館遇到了不入流的通俗小說家,小說家直呼從未見過他這樣的人,過去是奴僕,現在要翻身做主人。小說家帶著渡邊去彌補之前浪費掉的人生,他們玩彈子機、跳舞、唱歌、出入風月場所……

在一個個看似熱鬧的場景下,渡邊卻感到無所適從,他的悲涼與周遭的歡愉格格不入,想要追求快樂的他變得更落寞了。

《生之慾》:斯皮爾伯格大讚,豆瓣9.1,黑澤明想告訴觀眾什麼?

通俗小說家

於是,渡邊轉頭去找職員小田切。這個姑娘青春、活潑、健康,充滿生命力,這些都是渡邊沒有的。渡邊即將離開這個世界,而小田切正處於陽光燦爛的美好時光,這另他十分羨慕,他拉著小田切去喝茶、吃飯、給她買禮物,然而,小田切很快就厭煩了這種無聊的“約會”:因為渡邊總是不吃不喝、不說話,他只是呆呆地看著神采奕奕、閃閃發光的小田切……

《生之慾》:斯皮爾伯格大讚,豆瓣9.1,黑澤明想告訴觀眾什麼?

小田切和渡邊

面對小田切的疑惑,渡邊道出了實情,他患癌症快死了,他想起了小時候自己溺水的場景,身邊沒有一個人幫他,他只能不停地在水裡掙扎,卻連一根稻草都抓不住,這種瀕死的絕望令他感到窒息。小田切不知道怎麼安慰渡邊,她拿起了手邊的白兔玩具,說自己做這種玩具就像跟嬰兒做朋友,她勸渡邊也做些什麼。

渡邊恍然大悟,他追求的並不是物質上的享受,而是精神上的滿足,是生命的價值。他衝出了餐廳,身後響起了其他顧客為壽星唱起的生日歌,這歌彷彿是為渡邊而奏,那一刻,他宛若新生。

酒館的三流作家對渡邊說,不幸也有偉大的一面,不幸會讓你懂得道理,胃癌讓你重獲新生。一語中的,渡邊經歷了一番與過去截然相反的生活後,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他回到了市民科,到處翻找著“修建暗渠”的資料,他決定在彌留之際為市民做點什麼。

3. 對生命價值的拷問

影片的後半部分聚焦於渡邊的葬禮現場,導演採用了倒敘閃回的講述方式,用每個人的記憶碎片拼湊出了渡邊的最後幾個月時光。

渡邊為了治理汙水溝、修建成公園可謂是卑躬屈膝、嘔心瀝血。他一遍遍地拿著計劃書奔走於各個部門,他拖著疲憊不堪的病體去祈求副市長啟動公園項目,他被要佔地修美食城的黑幫威脅,他在工地現場親力親為地考察、驗收直到暈倒……

《生之慾》:斯皮爾伯格大讚,豆瓣9.1,黑澤明想告訴觀眾什麼?

渡邊在考察汙水現場

起初,大家都疑惑一輩子按部就班的渡邊為什麼會突然性情大變,以一己之力在部門間遊說,拼命推動公園項目的開展。當同事們發現渡邊是因為身患重病時,紛紛自我安慰道,如果換做自己,也會在臨死前想辦法創造些價值的。

然而一個同事尖銳地指出:可是我們每個人都隨時會死的。其他同事聽後神情驟變,他們被渡邊的堅定和努力所深深觸動,他們慷慨激昂地發誓要以渡邊為榜樣,重新去審視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諷刺的是,第二天上班,又有市民來反饋汙水問題,新市民科科長頭也不抬地說道,找土木科。豪言壯語終究是一場空。

導演用一場羅生門,鮮活地演繹了渡邊的執著和偉大。對於渡邊而言,他生命的價值是對官僚機制的反抗,是為民眾爭取權益,是盡心盡力做些對社會有意義的事情。雖然他在臨死之前才發現生命的價值,但更多的人直到死也不懂人生。

《生之慾》:斯皮爾伯格大讚,豆瓣9.1,黑澤明想告訴觀眾什麼?

渡邊在建好的公園裡盪鞦韆

《生之慾》被斯皮爾伯格奉為最經典的黑澤明影片。在死亡中探討生命的價值、個體的意義,將政治、家庭、情感、文化、人性這麼多元素糅雜在一起,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既包羅萬象、又主題鮮明,只有大師黑澤明能辦到了。

不過,在這些話題之外,有一個黑澤明最想呈現給觀眾的核心觀點:甦醒。

渡邊在臨死之前發現生命的意義不在於生存,而在於創造價值。於是他在病魔前反思,在死亡前掙扎,擺脫了軀體的束縛,他的精神和靈魂得以覺醒。

《月亮和六便士》中,斯特里克蘭德也是如此。他為了追求夢想,拋棄了常人羨慕的幸福生活,即使窮困潦倒、居無定所他也沒有絲毫抱怨,最終在一個小島上創造了驚世駭俗的鉅作。斯特里克蘭德覺醒於藝術,從此告別了平庸,踏上了追夢的征途。

《生之慾》:斯皮爾伯格大讚,豆瓣9.1,黑澤明想告訴觀眾什麼?

《月亮與六便士》圖書封面

覺醒分為兩個步驟,先是覺知、後是醒悟。這個過程無法一蹴而就,需要你去感知、去行動,當你見過光明後,便無法忍受黑暗,人生亦是如此。

羅振宇曾說,堅持做一件事,有意義的事,一直做,然後等待時間的回報。

不要放棄思索、不要放棄追尋,心之所向,素履之往。當迷霧散盡,留下的將是你用努力、掙扎和孤勇創造的美好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