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庭“小美”促鄉村“大美”——關於東營區“爭創和美之家·助力鄉村振興”的探析

為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充分發揮婦女和廣大家庭在建設美麗鄉村中的獨特作用,從去年開始,東營區在全區上下開展“爭創和美之家·助力鄉村振興”活動,活動以提升婦女素質和家庭生活品質為著力點,以“庭院美、生活富、家風好”為創建目標,發動和引領群眾從家庭做起,轉變生活理念,改變生活陋習,建立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以家庭面貌的煥然一新推進鄉村文明,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據瞭解,東營區有195個行政村,共有常住庭院27106戶,目前100%行政村參與創建,2星級及以上示範戶11740戶,達標率為43.3%。近日,記者走進東營區,探究如何以一個個家庭的“小美”促進鄉村之“大美”。

“咱不缺胳膊少腿,憑啥比別人差?”

以家庭“小美”促乡村“大美”——关于东营区“争创和美之家·助力乡村振兴”的探析

走進牛莊鎮灣楊村,映入眼簾的是整齊的房屋,道路乾淨,每家每戶院外擺放著三個垃圾桶,沒想到垃圾分類已經深入鄉村。正出門倒垃圾的村民楊秀花向記者介紹:“這兩個塑料垃圾桶,一個是用來裝可腐爛的垃圾,一個是裝不可腐爛的垃圾,這是村子裡給配的,我自己又放了一個鐵桶,可以用來裝燒完的炭灰。”

“2018年4月份剛開始創建的時候,有的村民比較抗拒,說怎麼抓衛生抓到家裡來了,可是看到別人被評為‘和美之家’,門口掛上牌,還發圍裙、鞋櫃、抽紙盒等獎品,大家就眼饞了,於是都比賽,看誰收拾得乾淨敞亮。”灣楊村婦女主任楊彩雲告訴記者:“村‘兩委’、黨員經常到戶裡去督促,很見勁,現在戶戶都有變化,有的變化還非常大。”

為營造良好的創建氛圍,東營區通過入戶發放宣傳單、微信宣傳、村喇叭廣播、黨員集中活動日宣講等方式宣傳動員的同時,通過不定期檢查督導、互相學習觀摩等方式,讓廣大群眾積極參與,確保100%參與爭創活動。通過開展“和美家庭隨手拍”、“庭院和美秀”、“廚房裡的媽媽”攝影大賽等主題活動,引導群眾互比互學互促。組織到濟南章丘和臨沂蘭山區等先進地區進行學習觀摩,聘請專家入戶進行科學收納等現場指導培訓,鼓勵老百姓斷舍離,積極打造示範戶,讓群眾看有樣板、學有榜樣、做有標準。區委、區政府還將和美之家納入鎮街年度考核內容,成立工作專班,形成區、鎮街、村居三級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設立專項資金,區財政統籌安排鄉村振興建設資金,列支專項資金,提供資金保障。

楊相文是村裡出名的愛乾淨,她家就是標準的示範戶。來到楊相文家,天氣雖然寒冷,夫妻倆正在院子裡熱火朝天地收拾雜物,她告訴記者:“原先院子裡是水泥地,正好要搞‘和美之家’評比,首先家裡得乾淨,孩子他爸就下力氣了,花了1萬元自己動手把水泥地鋪上了大理石,這不又趁著下班時間收拾院子,家裡收拾得敞亮了,心裡才舒服!咱不缺胳膊少腿的,憑啥比別人差?”

“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誰不想?”

何家村是個小村,68戶、186口人。村雖小,在各級政府部門的幫扶下,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就開始種植大棚蔬菜,成了遠近有名的蔬菜大棚種植專業村。經濟條件好了,村黨支部因勢利導,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創建“文明庭院”為載體,大力加強和諧文化建設,特別是連續十年舉辦重陽節歡聚會,引導農民向上向善、孝老愛親、重義守信、勤儉持家。

以家庭“小美”促乡村“大美”——关于东营区“争创和美之家·助力乡村振兴”的探析

如今的何家村,村容整潔、環境優美、綠樹成蔭、民風淳樸、治理有序,被評為省級文明村、市級小康文明村、市級平安村莊。今年“七一”前夕,何家村黨支部書記喬明洲被評為全市優秀黨務工作者。然而,領獎歸來的喬明洲依舊愁容滿面,村西廢棄的30多座大棚是他心中的痛。“去年和今年2場颱風,就把這些大棚徹底毀了。”站在村頭,望著眼前的殘垣斷壁,喬明洲眉頭緊鎖:“俺不是不想發展產業,俺也有個產業夢。讓老百姓都能過上好日子,誰不想?只是,明年秋天再來臺風怎麼辦?”

今年7月,市派鄉村振興服務隊來到了牛莊鎮,下派幹部兼任何家村第一書記,一次次座談交流,一次次思想碰撞,產業發展的思路逐漸清晰。經過村“兩委”反覆商議,並經村民代表大會通過,何家村收回租賃給村民種植的17畝集體土地,每家每戶再以1分地入股,靠著這24畝土地,黨支部領辦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吸引有種植意願的農民加入到股份合作社中來,不斷擴大種植規模。“咱們村現在先期建設拱棚8個,佔地面積10畝,明年2月底種下早春土豆,5月底就能收穫,正好打了個時間差。到時再種植其他作物,再來臺風咱就不怕了。”喬明洲告訴記者。

據瞭解,圍繞“生活富”的創建目標,東營區打造牛莊辛集和陳莊社區巾幗居家創業基地,幫助賦閒在家的婦女實現再就業。居家創業基地是一處集創業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服裝訂單式加工於一體的鄉村振興產業項目,兩處巾幗居家創業基地投入機器設備近50臺,價值12萬元。結合東寨村作為檉柳種植基地的便利條件,組織東寨村婦女學習柳編技術210人次。

“村民素質提高一分,村莊形象提高十分”

岳家村,這裡的村民大都是岳飛的後代,而在抗日戰爭時期,全村280口人,參軍37人,帶出去一個岳家排,犧牲15名烈士。

在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岳家家訓、村規民約、傳承家風掛在醒目的位置。“村民素質提高一分,村莊形象提高十分。”岳家村黨支部書記嶽玉海指著牆上的字說:“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國家富強,民族復興,最終體現在千千萬萬個家庭都幸福美滿上。岳家村把群眾‘人人都愛家、戶戶盼和諧’的樸素願望與‘岳家是我家,和諧靠大家’的理念融合在一起,鼓勵群眾‘建家、利家、學家、創家’,以小家的和睦促進大家的和諧,合力打造‘家’文化。”

以家庭“小美”促乡村“大美”——关于东营区“争创和美之家·助力乡村振兴”的探析

圖為在岳家村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村黨支部書記嶽玉海(右)介紹岳家村的“家”文化。

“岳家村深入挖掘家文化內涵,通過關愛幫扶弱勢群體、切實維護婦女兒童權益、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組織就業培訓等一系列措施,凝聚全村向心力。”嶽玉海是岳飛第31代子孫,他鄭重地告訴記者:“我們村評選‘和美之家’,不遵紀守法、不遵守村規民約、不孝順父母、不和睦鄰里的都不能評。老百姓的生活習慣就要慢慢改變,有的村民說俺家髒亂和你有啥關係?可現在,有的大門口掛著四五個牌子,而有的一個也沒有,自己就覺得不好意思。”

據瞭解,東營區整合社會資源,打造“和美之家時間銀行”、“和美之家志願村民學院”,以特色活動為載體,構建了“1+N”的活動載體模式。“1”就是和美之家志願村民行動項目,針對老弱病殘薄弱戶、創業需求、素質提升需求等,開展“人文思想素質提升、鄉村文化作品創作、致富引導、庭院衛生清潔、整理收納指導、心理關懷或疏導”志願幫扶。“N”就是創新性開展“最美廚房裡的媽媽”攝影大賽、“行走的書房讀書會——謀局之夜”、“少年家風說”等系列活動,啟發思維,引導群眾互比互學互促,逐步實現從被動創建到主動創建的積極轉變。

“村民從開始的拒絕,到三五戶掛上‘和美之家’牌子的不在意,隨著創建的深入,到三五十戶被評上後自己臉上掛不住、沒面子,到現在的越來越在意。通過評選,有的村已經嚐到了甜頭,以前村‘兩委’有事才入戶,現在有事沒事經常入戶,和村民的聯繫密切、關係親近了,對鄉村治理有大的促進,這是意外之喜。村風轉變了,比如有的村開展‘曬曬孝心活動’,大家比著給老人拆洗被褥,有的乾脆給老人買新被面做新被子,把老百姓淳樸的一面激發了出來。有的志願者服務,可以把服務時間存在‘時間銀行’,等自己需要時可以兌換時間,讓別的志願者為自己服務,形成良性循環。”東營區婦聯主席剛憲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總結道:“‘爭創和美之家·助力鄉村振興’不能操之過急,不能鬆懈,一旦鬆勁,就權當二次啟動,要久久為功,全年保持一個勁頭。”

(欄目主持人 王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