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溪古村落:湖南境內的隱祕之地,他們用刀在紙上雕花


瀘溪古村落:湖南境內的隱秘之地,他們用刀在紙上雕花

/ 瀘溪縣白沙新城 沅江,從雲貴高原滔滔而出,氣勢喧天。本以為會奔騰到海,萬物不可阻,但它卻在湖南省瀘溪縣停留了許久,最後才緩緩流入洞庭湖。

瀘溪古村落:湖南境內的隱秘之地,他們用刀在紙上雕花

瀘溪,三面環水,一面鄰山,有人說它是沅水河畔的一顆明珠。

乘船沿江盪漾,如在畫裡穿行,探訪過這裡的人,會情不自禁地放慢腳步。

瀘溪古村落:湖南境內的隱秘之地,他們用刀在紙上雕花

和它的名字一樣,這裡有一種天然的清新意境,若想訪古尋幽,在巷子的轉角處,便會有一處秘境。

位於瀘溪縣東南部的浦市,有「小南京」之稱,你可以選一個悠閒的午後,在這裡呡上一口茶。

瀘溪古村落:湖南境內的隱秘之地,他們用刀在紙上雕花

瀘溪古村落:湖南境內的隱秘之地,他們用刀在紙上雕花

晃著腦袋聽整天的戲,人生百態,皆在眼前。

踏著高山坪千里古驛道,可以找到古苗寨的蹤跡。

淳厚朴實的苗家風情,讓你疑問,這裡是不是也有一位叫翠翠的姑娘?

瀘溪古村落:湖南境內的隱秘之地,他們用刀在紙上雕花

天礄山奇偉清秀,佇立峰頂,山水盡收眼底,幽谷疊翠。 樹木間掩映的幾處人家伴著花香泉水,勞作歇息,經營著一日三餐。

瀘溪古村落:湖南境內的隱秘之地,他們用刀在紙上雕花

峒河邊的四季,美得讓人心醉。 無論被染成橙紅色的林木,還是夕陽與歸鳥,峒河都痴情地一一倒影在自己的心底。

瀘溪古村落:湖南境內的隱秘之地,他們用刀在紙上雕花

瀘溪,還是一個文化底蘊厚重的地方,盤瓠文化在這裡發源、東方戲曲活化石辰河高腔在這裡保留,屈原、沈從文也曾流連於此。

動人的自然風光和千百年積澱的民俗民風,總能給老百姓們的手藝創作帶來靈感,在瀘溪縣也不例外。

瀘溪古村落:湖南境內的隱秘之地,他們用刀在紙上雕花

踏虎鑿花

瀘溪古村落:湖南境內的隱秘之地,他們用刀在紙上雕花

相信很多人和李不知一樣,在看到這四個字時會想到,「心有猛虎,細嗅薔薇」,好奇心一下子被勾起。

踏虎鑿花,得名於這門手藝的起源地,瀘溪縣踏虎村。

之所以叫「鑿花」,是因為這種剪紙不是用剪刀鉸出來的,而是用刻刀鑿制完成的。

以花樣繁多的苗族服飾為紋樣藍本,製作鑿花可分為畫稿、固定稿樣、鑿刻、裝裱四個步驟。

瀘溪古村落:湖南境內的隱秘之地,他們用刀在紙上雕花

通過線的粗細變化、長短的組合,稿樣紋樣疏密有致。

固定樣稿後,就可由裡到外、從上至下在蠟板上進行鑿刻。

傳統的用剪刀剪紙,一次只能剪4層,但改為鑿刻後,一次可刻7到8層,甚至30層。

瀘溪古村落:湖南境內的隱秘之地,他們用刀在紙上雕花

指要實、掌要虛,運腕還要靈活有力。 看似簡單是鑿刻實則深諳法則,功底深厚的手藝人方能從容自若、刀如筆行。

瀘溪古村落:湖南境內的隱秘之地,他們用刀在紙上雕花

瀘溪古村落:湖南境內的隱秘之地,他們用刀在紙上雕花

製作講究的鑿花常常作為繡花底樣和慶典、祭祀活動中的裝飾品,在秀美絢麗的湘西苗族服飾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刀法細膩、作品精巧,鑿花猶如繡在衣服上的文明,傳承著一代代民間藝人的巧思。

瀘溪古村落:湖南境內的隱秘之地,他們用刀在紙上雕花

苗族挑花

瀘溪古村落:湖南境內的隱秘之地,他們用刀在紙上雕花

去到瀘溪縣,會感慨於苗族姑娘們所戴頭帕的精緻。

上面的一針一線都出自姑娘們的巧手,所用的工藝就是俗稱「數紗」的苗族挑花。

瀘溪古村落:湖南境內的隱秘之地,他們用刀在紙上雕花

挑花所用面料,也是苗族姑娘們自己紡紗、織造的「家織布」。

家織布棉紗較粗,織成的布料縱橫分明、經緯清晰,是挑花工藝的最佳材料。

瀘溪古村落:湖南境內的隱秘之地,他們用刀在紙上雕花

基於面料,挑花刺繡的所有的圖案紋樣,全在表面行針。

製作時,從圖案紋樣的中心起一針,數三根紗下一針;再數三根紗下一針,直到圖案紋樣畢顯。

瀘溪古村落:湖南境內的隱秘之地,他們用刀在紙上雕花

挑花的最後一針通常會回到圖案紋樣的中心(即起針處)。

工藝過程極其細緻而嚴格,在一針一針的挑數過程中,不能數錯一根紗。

若是數錯一根紗,則後面的紗數全部皆錯,圖案紋樣會產生變形。

瀘溪古村落:湖南境內的隱秘之地,他們用刀在紙上雕花

從小看著長輩們挑花,各種技法、紋樣,姑娘們早已爛熟於心,當需要為自己繡出一頂頭帕時,她們已非常嫻熟了。

雙鳳朝陽、龍鳳呈祥、石榴花、陽球花等六十多種經典的傳統樣式,由一根根青絲藍線挑繡而成,十分雅緻。

瀘溪古村落:湖南境內的隱秘之地,他們用刀在紙上雕花

儺面具

瀘溪古村落:湖南境內的隱秘之地,他們用刀在紙上雕花

儺戲,源於先祖們對自然、鬼神的崇拜,也是先輩生活場景的再現。

從最開始作為一種人類取悅神靈的儀式,到後來慢慢演化成娛神娛己的活動。

瀘溪古村落:湖南境內的隱秘之地,他們用刀在紙上雕花

瀘溪古村落:湖南境內的隱秘之地,他們用刀在紙上雕花

巫儺文化在瀘溪縣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應運而生的是專門雕刻巫師面具的手藝人——儺面師。

在古代,儺祭是全民參與的,按規格不同,有「天子儺」、「國儺」、「鄉儺」之分。

瀘溪古村落:湖南境內的隱秘之地,他們用刀在紙上雕花

「鄉儺」與平常老百姓的聯繫最緊密,在這裡用到的儺面具常常是造型誇張、做工也不甚講究的。 太精細、被賦予太多意義的儺面,鄉里鄉親欣賞不來,也會讓他們產生距離感。

瀘溪古村落:湖南境內的隱秘之地,他們用刀在紙上雕花

有著40年製作經驗的儺面匠人劉明生還說,「儺面的木料沒有太多講究,一般是就地取材,因為戴儺面的就是普通百姓,太名貴的木材沒必要,也沒人要!」

戴上儺面,你可以想象自己是原始人,耕田、狩獵,勞作歸來時,一群族人圍著火堆歡慶豐收……

瀘溪古村落:湖南境內的隱秘之地,他們用刀在紙上雕花

如今,瀘溪縣的許多手藝都有被列為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當人們走進瀘溪的美景風光時,也能感受到更多手藝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