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出國還不學好英語?這些華語電影的英譯——嗯,有內味兒了

​每部電影的進出口,譯名都是至關重要的。


之前寫過一篇關於外國片的奇葩譯名。戳這裡→讓人笑cry的外國片譯名


今天就講容易被忽略的,經典華語電影的英文譯名,看它們夠不夠味!


要出國還不學好英語?這些華語電影的英譯——嗯,有內味兒了



1.《我不是藥神》,譯名“Dying to Survive”。


要出國還不學好英語?這些華語電影的英譯——嗯,有內味兒了


不同於中文譯名,本片的英文名是從病患的角度而來的。


“be dying to do”表示“極度渴望做某事”。結合影片,可以理解為患者“渴望活下去”。


dying:垂死,survive:倖存。這是兩個有強烈對比的詞,影片也是通過反映社會矛盾,講述一個“向死而生”的故事。


是個不錯的譯名。


要出國還不學好英語?這些華語電影的英譯——嗯,有內味兒了


2.《中國合夥人》,譯名“American Dreams in China”。


要出國還不學好英語?這些華語電影的英譯——嗯,有內味兒了


意為“中國的美國夢”。本片正是以美國夢為背景,而“夢想”一詞也貫穿整部影片。


在時代激流中,有人美國夢圓,有人美國夢碎。最終創辦英語培訓學校的新夢想,又將三位主角緊緊綁在了一起。


他們最終在中國實現了“美國式夢想”——這的確是個非常貼切的譯名。


要出國還不學好英語?這些華語電影的英譯——嗯,有內味兒了


3.《歲月神偷》,譯名“Echoes Of The Rainbow”。


要出國還不學好英語?這些華語電影的英譯——嗯,有內味兒了


echo:迴響;回聲。片名直譯過來是“彩虹的回聲”。


影片講述了一個社會底層的香港家庭在面對歲月和人生困頓時,依舊頑強樂觀的故事。


片中反覆出現的兩條彩虹,正好隱喻哥哥和弟弟。


在弟弟眼中,哥哥是英雄。最終他也成為了像哥哥一樣的人,成了另一條彩虹的“回聲”。


風雨過後總會有彩虹,“rainbow”也寓意著苦日子到頭後,對迎來好日子的期盼。


譯名雖不是歲月神偷的意思,但依舊錶達了對過往歲月的緬懷。


要出國還不學好英語?這些華語電影的英譯——嗯,有內味兒了


4.《花樣年華》,譯名“In the Mood for Love”。


要出國還不學好英語?這些華語電影的英譯——嗯,有內味兒了


本片上映後,掀起了一股懷舊潮。那一幕幕黯然掠過的旗袍、西服,留聲機中傳出的婉轉歌聲令人難忘。


《花樣年華》是舊上海歌手周璇的知名歌曲。而“In the Mood for Love”也是出自布萊恩·費瑞的歌曲《I'm in the Mood for Love》。


mood:情緒; 心情。直譯過來是情緒中的戀愛。


影片中的男女主角心裡互生情愫,實際兩人之間什麼也沒有發生。


他們確實只是“沉浸在愛的情緒中”,一種壓抑、剋制的曖昧情緒。


英譯雖不如《花樣年華》優美,但也算契合劇情。


要出國還不學好英語?這些華語電影的英譯——嗯,有內味兒了


5.「志明與春嬌三部曲」,該系列三部為:《志明與春嬌》、《春嬌與志明》、《春嬌救志明》。


第一部譯為“Love in a Puff”。


puff:吸,抽(香菸、菸斗等)。


這就很好理解,志明和春嬌是因為香港室內禁菸,在後巷吸菸時認識的。


兩人的愛情源起於香菸,所以是love in a puff。


要出國還不學好英語?這些華語電影的英譯——嗯,有內味兒了


第二部譯為“Love in The Buff”。


導演彭浩翔說過,“buff”在西方俚語裡有“麻煩、煩惱”的意思。


“Love in the Buff”就是想說“戀愛的煩惱”。


第二部中的志明和春嬌因為種種原因分開,並各自遇到了新的戀人。


所以徐崢和楊冪飾演的角色,就是男女主角間相互的buff。


要出國還不學好英語?這些華語電影的英譯——嗯,有內味兒了


第三部譯為“Love Off the Cuff”。


cuff在這裡有手銬、禁錮的意思,off the cuff即掙脫禁錮。


從2010-2017,兩人的感情走過七年。遇到過波折,猜疑,執拗,分分合合。


張志明成長為一個真正有責任有擔當的男人。而缺乏安全感,略帶成熟的餘春嬌也找到了歸宿。


這無疑給了觀眾最好的慰藉——相信愛,放手去愛,終究能達到幸福。


要出國還不學好英語?這些華語電影的英譯——嗯,有內味兒了


6.《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


譯名“A Chinese Odyssey Part One - Pandora's Box”。


Odyssey:奧德賽。《奧德賽》是古希臘的史詩,它講述了奧德修斯歷盡十年艱辛回家的故事,這與《西遊記》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旅程非常相似。


同時用Pandora's Box(潘多拉魔盒)對應月光寶盒。


兩者都是在各自世界,極具影響力的神話故事。能讓國外觀眾迅速進入影片的情境中。


要出國還不學好英語?這些華語電影的英譯——嗯,有內味兒了


《大話西遊之仙履奇緣》——


譯名“A Chinese Odyssey Part Two - Cinderella”。


cinderella:灰姑娘。


灰姑娘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她便是指代為愛撲火,奮不顧身的紫霞仙子了。


要出國還不學好英語?這些華語電影的英譯——嗯,有內味兒了


7.《東邪西毒》,譯名“Ashes of Time”。


要出國還不學好英語?這些華語電影的英譯——嗯,有內味兒了


ashes:灰燼。


“Ashes of Time”,“時間的灰燼”。這是個相當漂亮的譯名。


由於“東邪西毒”四個字根本無法被翻譯成英文,片方最終將其翻譯成了這樣。


看過電影的都知道,“時間”在片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這裡的時間,指的是往事——因為片中的人物都沉浸在往事中無法自拔。


你有的你不要,你要的得不到,能得到的不敢要。一旦糾結於此,活著就是蹉跎,time就不再是時間。來不及燃燒,就已是灰燼。


要出國還不學好英語?這些華語電影的英譯——嗯,有內味兒了


當然,還有一些經典的影片翻譯得並不好。如:


《霸王別姬》,譯名“Farewell My Concubine”。


要出國還不學好英語?這些華語電影的英譯——嗯,有內味兒了


farewell:再見。concubine:妾;小老婆。


這是根據片名的直譯。由於“霸王”沒有對應的英文,於是只翻譯“別姬”。


其實“Farewell My Concubine”譯成“再見,我的妾”都算還行。


只不過在盜版流行時期,有廠家就把本片從國外盜版回了中國。


但由於因為盜版人員的整體素質不高,根本不知道這是中國的片子,就直接將其翻譯成了《再見了,我的小老婆》,鬧出了笑話。


要出國還不學好英語?這些華語電影的英譯——嗯,有內味兒了


同樣張國榮的電影,《倩女幽魂》的翻譯簡單粗暴——


“A Chinese Ghost Story”,一箇中國的鬼故事。


聶小倩的確是鬼,黑山老妖也是鬼沒錯,但本片內核完全是講愛情的啊。


如果蒲松齡還在,看了應該會吐出兩口老血。一是因為譯名,二是因為美版的海報——


要出國還不學好英語?這些華語電影的英譯——嗯,有內味兒了


濃濃的美版漫畫風,星球大戰和無頭騎士的混合山寨版。應該很符合當時西方人的審美。


不過本片的翻譯方還是有點貢獻的,三年後美國電影《Ghost》引入中國,都是講人鬼情感糾葛的故事。


“A Chinese Ghost Story”可以是《倩女幽魂》——


那“Ghost”就翻譯成《人鬼情未了》吧!


要出國還不學好英語?這些華語電影的英譯——嗯,有內味兒了



歡迎點贊、轉發、評論、收藏,更多精彩陸續有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