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的“豺狼虎豹”中,豺憑什麼能居首位?

在影視劇作品或是文學作品中,我們常常可以看見"豺狼虎豹"這個詞。"豺狼虎豹"一詞原先指的是危害人畜的四種猛獸,後來被引申為兇殘的惡人。這個詞出自於清朝劉鶚的《老殘遊記》,而在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中也有一句俗廣為人知的俗語:"郎才配女貌,豺狼配虎豹"。

人們常說的“豺狼虎豹”中,豺憑什麼能居首位?

"豺狼虎豹"中的狼、虎、豹都人盡皆知,它們的兇猛程度,捕食能力都令人害怕,而豺相對於其它三種動物的名氣好像更低一些,但為什麼古人將豺排在這四種動物的第一位呢?只是為了寫書的時候更押韻嗎?還是豺真的有這麼強?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豺這一生物。

豺,別名印度野犬、亞洲野犬,大小與犬相似,比狼更小一些。其四肢較短,尾巴比狼略長,尾巴毛長而密,與狐狸尾巴也有些相似。其實不僅是尾巴與狐狸有些相似,在我看來,豺的整體形象都有些像狐狸,準確的說應該像是狐狸犬。

人們常說的“豺狼虎豹”中,豺憑什麼能居首位?

豺的體型在常年生活在野外的犬科動物中算是比較小的,它的體長在95到103釐米之間,肩高也只有52到56釐米,成年豺的體重也就20千克左右。一群豺中的豺王可能體重會稍微重些,但也不過30千克。那為什麼這麼一個體型較小的動物能夠在"四大猛獸"中排名第一呢?問題的答案在於豺的生活習性,以及捕食智慧。

人們常說的“豺狼虎豹”中,豺憑什麼能居首位?


如果單單隻有一隻豺,那它的戰鬥力肯定遠遠不如孟加拉虎、野豬這些體型稍大的動物,但豺一般都以群居為主,不愛以個體獨行。一群豺少則兩三隻,多則數十隻,想想一隻孟加拉虎被一群豺團團圍住,就算豺群死傷大片,孟加拉虎也難以抵擋數量上的弱勢而被打敗啊。這樣的例子就如同諺語中所述,"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有人可能會覺得豺以多欺少的行為過於奸詐,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大自然的淘汰體制中,只有活下來的才算是真正的王者。

人們常說的“豺狼虎豹”中,豺憑什麼能居首位?

同為犬科動物的狼,也喜群居生活,那為什麼體型更大一點的狼卻比豺排後一位呢?這裡就需要看到豺捕食的智慧了。相對於狼群捕食的血性,勇敢直面對手,豺群捕食就顯得更有智慧一些。拿捕食水牛為例,豺群會派一隻豺在牛的面前分散水牛的注意力,再派一隻豺為水牛"按摩"令其放鬆警惕,等水牛放下戒心後,就會有一隻豺突然對水牛的肛門下手。除了這個方法以外,豺在捕食前還常會先攻擊獵物的眼睛,致使獵物失去視覺難以逃跑。

豺以它的兇殘、智慧、靈活使它成為了現存最強的犬科動物,這也就說明了古人為什麼會將豺放在"四大猛獸"之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