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的人,吸引不來想要的東西?

吸引力法則的真相 | 為何有的人,吸引不來想要的東西?

推薦打開音頻,用我的聲音帶你進入內心的安寧

圖:網絡

聲音:網絡

你若有心事,你願講,我願聽...

真空生妙有,宇宙中無所不有。

秘密法則裡有一條,轉換您的負面理念,說“不要痛苦”只會招來更多的痛苦,不如說,“我很幸福,我正在幸福的路上。”當你知道自己到底想得到什麼的時候,吸引力法則才會有效果。但你也要可以承受失去,才可以承受擁有,只有你足夠的鬆弛,才能離心想事成更進一步。

秘密:轉換自己的負面理念

我有個朋友,外號叫小巫婆,她沒有信仰,但經常向宇宙祈禱,也經常收到宇宙給她的驚喜。

比如她想要一個新手機,過了兩天就會收到朋友快遞過來的手機;她祈禱見客戶的路上暢通,果然那段時間高架上車流並不擁堵;

她甚至運用這個秘密法則,迎來了生命中的第二春,

她列了一個清單,寫下了她對未來伴侶的六十七個條件,

比如喜歡寵物、熱愛孩子、會說兩門外語之類,當然這些要求,她自己也能做到,

結果,她真的心想事成,找到了心儀的男友,居然符合她百分之九十的條件!

我們不得不驚歎,她實現了這個奇蹟。

吸引力法則的真相 | 為何有的人,吸引不來想要的東西?

確實,秘密法則裡有一條,轉換您的負面理念,說“不要痛苦”只會招來更多的痛苦,不如說,“我很幸福,我正在幸福的路上。”

事情的發生是根源於自己的心理模式,比如一個悲觀的人,看什麼都是悲觀的,一旦悲劇發生,一邊哭嚎,一邊心裡深處暗暗得意,您看我的判斷準確吧?

心想事成,在潛意識裡埋下一顆正向的種子,擺脫了那些“不可能”,“我不行”的固有模式,綻放出自我的能量!

比如那段時間,我那個小巫婆朋友就會經常給自己暗示:我正走在幸福的路上。

每次等車,就對自己說,看,我的幸福就像我要等的車,早晚要來的,不過五分鐘和十分鐘的差別。

吸引力法則的真相 | 為何有的人,吸引不來想要的東西?

吸引力法則為何失靈?

但很有趣的是,有部分人運用這個法則改變了這個命運,也有很多人在這條路上重新跌倒。

我們都渴望“夢想成真”,宇宙是非常慷慨的,問題是,你是否真的只有這樣一個願望?

譬如,你愛一個人,很想和他共度一生,但真的嗎?

你是不是同時又覺得,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你不配他,你不配有幸福?

如果是,你想和他共度一生的願望自然很難實現,因為慷慨的宇宙同時也會幫你實現另一個想法。

關鍵還是我們內心深處的選擇——我到底想得到什麼。

馬爾茨認為潛意識有神奇的能力——只要你設立了一個目標,潛意識的制導系統就會幫助你接近並擊中這個目標。

但為什麼很多人並沒有擊中自己的目標呢?

吸引力法則的真相 | 為何有的人,吸引不來想要的東西?

那是因為,你的意識不僅輸入了目標,還輸入了你沒有覺察到的目標。

例如你可能一方面說“我要掙錢”,另一方面自我意象卻是“有錢人是壞蛋”;一方面說我渴望成功,另一方面卻說,我就是低人一等……

讓我們回到小巫婆的故事,她是否從此就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其實,他們和世界上所有的伴侶一樣,在經歷了蜜月期後,也進入了戰爭和磨合期。

她太過強烈的念力,恰恰成為這個階段的阻礙。

她從小特別好強,什麼都要好的,優秀的,所以吸引力法則對她也特別有吸引力。

也正因為這樣,她特別害怕表現出自己的負面思想和情緒,她無法接納自己本質上是個憂傷的人;

正因為她沒有洞察和接納到自己的內在衝突,她也無法接納伴侶有情緒低落的時候,於是紛爭經常就此而起。

處境的改變,最根本在於對自己內在心理的洞察,和觀念、行為模式的改變。人如果處在一種困境裡,基本可以肯定人的內在肯定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聲音正在抗爭中。

吸引力法則的真相 | 為何有的人,吸引不來想要的東西?

比如我們都渴望有幸福的愛情和婚姻,但往往求而不得,為什麼?

往往是因為我們的潛意識在作怪,特別是那些無意識認同的未被覺知的思維模式。

有個來訪者,由於從小被父母遺棄,有很強烈的被拋棄感和不配得感,潛意識裡渴望有悲劇感的情感生活,心理學上稱為“強迫性重複”,所以她喜歡找個不靠譜的男人,不喜歡穩定的有安全感的男人。

只有她覺知到這個模式,願意去打破這個輪迴,運用吸引力法則才有效。

還有個朋友,找的男朋友,老是遇到男方家人的阻撓,為啥,因為她找的都是沒有真正長大的男人,聽父母話的奶嘴寶。

所以一旦父母反對,感情就進入死衚衕。

問題的焦點是,你為什麼要找個奶嘴寶?

這個需要探究,也許找個軟弱的男人,有控制感,也許在原生家庭中,自己角色錯位。

只有我們對自己瞭解得越清晰越深入,我們發出的願望才越單純直接,宇宙才能接收到我們內心真正的期待。

吸引力法則的真相 | 為何有的人,吸引不來想要的東西?

你越執著的,你越容易失去

為何我們有了強大的念力,仍然吸引不來我們想要的東西?

除了覺知我們的模式,還需要了解下這個奇妙規律——你越執著的,你越容易失去。

比如小巫婆,她根子裡的行為模式是:好強,什麼都要好的,什麼都要優秀,這也解釋了她為何對心想事成這麼著迷,也是因為她覺得自己想要的都能拿到。

執著於好的,符合自己心念的,對不符合自己心意的生老病死、成住壞空越不喜歡,逃避、抗拒,希望自己天天好情緒、處在正向狀態裡,對自己低落的、憂傷的情緒根本不接受,事實上,她內心埋藏了太多憂傷,但表面上她是個特別快樂爽朗的人。

一旦執著,世事就來考驗她了,婚姻、孩子都是功課。

再回頭看心想事成,最根本的原則是,不管發生什麼,不管是不是符合自己心意,都是OK的,都是可以欣然接納的,所謂好壞正向負向都是人心自己的二元分別。

我們可以承受失去,也可以承受擁有。

如果一定執著在某個形態的有或者無上,就把自己給束縛住了。

當然,人性喜歡擁有,如果我這麼說,你先學會承擔失去和遠離,就更能學會如何擁有,是不是更容易吸引人?

或者,更文藝點,心就像個容器,越空就能接納更多的有,所謂真空妙有。

吸引力法則的真相 | 為何有的人,吸引不來想要的東西?

如何實現心想事成?

在這種基礎上,我們再來看心想事成,就會更明瞭如何才能吸引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首先,我們要洞察自己的模式和動機,讓潛意識和表面意識矛盾的那一面浮出水面,釋放掉它,也就是從原來的模式裡掙脫出來,重塑內心的自我意象。

比如看到自己對婚姻幸福的渴望,同時又受困於原生家庭的模式,覺得自己不配得到幸福的矛盾心念。

其次,洞察之後重塑自我意象,表面意識和潛意識就得到整合,就會真正讓你的目標變得很單純,或者說,你真的設立了一個目標,潛意識就自動會幫助你實現它。

武志紅曾經提到一個案例,植物學家路易斯·阿加西一直致力於搞清一個石塊中鑲嵌的魚化石。

由於百思不得其解,他將工作放在一邊,試圖從頭腦中摒棄這一切。

他在晚上反覆對自己說:我明明白白看到了那條魚,如此這般到了第三天晚上,他在睡覺前拿了紙和筆放在床邊,快到早晨時,那條魚出現在夢中,一開始很模糊,但它的動物學特點最終變得十分清晰。

吸引力法則的真相 | 為何有的人,吸引不來想要的東西?

有天仍然伸手不見五指,他在半夢半醒之間將這些特點寫在床邊的紙上。

第四天早上,他驚奇地看到自己的草圖,以之作為指引鑿開化石的表面。

當魚完全顯露出來時,竟然與草圖完全一致,於是他很快判定了它的種類。

這說明,只要你設定了一個目標,你就可以將其交給潛意識去工作,這時甚至你不需要努力,反而越放鬆越好。

放鬆是更容易找到答案的渠道。

努力藏著一個邏輯“我能找到答案”,而放鬆是“我要鬆弛掉緊張的神經,打開通向宇宙之門”。

也就是說,答案不是我找到,而是因為我打開了通道,答案自動來到身邊。

因此,愛迪生才說:“思想就在空氣中。”

真空生妙有,宇宙中無所不有。

所以,只有你足夠的鬆弛,這也許才是心想事成的最核心秘密。

這裡是幸福伊人研習社,我在這裡陪伴你,我和你在一起,請和我一起成為自己!歡迎大家的轉發和留言,我愛你,謝謝。

吸引力法則的真相 | 為何有的人,吸引不來想要的東西?

吸引力法則的真相 | 為何有的人,吸引不來想要的東西?

吸引力法則的真相 | 為何有的人,吸引不來想要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