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繪本大師巖崎千弘:上天選中的,為描繪孩子而生的畫家

提到竹久夢二和畢加索,大家都不陌生。

他們都是傑出的畫家,前者被譽為“大正浪漫的代名詞”和“漂泊的抒情畫家”,後者是現代繪畫中立體畫派的代表人物。

他們都喜歡畫美女,也喜歡畫孩子,創作了不少兒童畫。


日本繪本大師巖崎千弘:上天選中的,為描繪孩子而生的畫家

竹久夢二畫作


日本繪本大師巖崎千弘:上天選中的,為描繪孩子而生的畫家

畢加索畫作


日本曾舉辦主題為“從名作看世界上的孩子”的巡迴畫展,除了展出畢加索、高更、竹久夢二等畫家的作品外,還有一位女性畫家的作品。

這位女性畫家就是日本繪本大師、《窗邊的小豆豆》插畫作者巖崎千弘。


苦難中生長出的溫柔之花


巖崎千弘1918年生於日本福井縣,父親是工程師,母親是女子學校教師。她是三姐妹中的老大,14歲師從岡田三郎助,學習油畫和素描,18歲師從小田周洋學習書法,為日後的藝術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日本繪本大師巖崎千弘:上天選中的,為描繪孩子而生的畫家

巖崎千弘


1939年4月,巖崎千弘奉父母之命,和不喜歡的男子結婚,同年6月去往丈夫的駐地中國大連。

千弘在生理上牴觸和厭惡丈夫,一直保持處女之身。在大連生活的一年,她幾乎每天都給孃家寫信,不斷訴說著小家庭的寂寞。這段不幸的婚姻因為丈夫的自殺而終結,也給千弘帶來了難以言說的痛苦。

她被父親接回日本後,開始謀求自立,再次師從小田周洋,學習書法,還擔任代理教習(助教)。


日本繪本大師巖崎千弘:上天選中的,為描繪孩子而生的畫家

巖崎千弘書畫作品


但平靜的日子沒有持續多久,戰敗前的日本國內形勢日漸嚴峻,1944年4月,身為女子青年團主管的千弘母親安排千弘和妹妹世史子、畫家中谷泰等人與“滿洲勃利女子開拓團”同行,前往“滿洲”。

不諳世事的女孩對世界歷史的動向毫不關心,對政治也一無所知。在“滿洲”待了幾個月,千弘等人平安回到日本。半年後,美軍實施東京大空襲,日本宣佈戰敗投降。

多年後,千弘為自己曾置身日本不光彩的歷史而後悔不已。因為深知戰爭的殘酷,她一生渴望和平,還創作了繪本《戰火中的孩子》,表達對戰爭的控訴和對和平的祈盼,獲萊比錫國際書展銅獎。


日本繪本大師巖崎千弘:上天選中的,為描繪孩子而生的畫家

戰火中的孩子(1972年)


日本著名導演山田洋次說:“在戰爭中度過青春年華的巖崎千弘,勇敢地直面各種各樣的困難,揹負著巨大的苦難頑強地生活下去。在如此艱辛曲折的生活之下,卻能創作出溫暖、通透的美好作品。她的作品飽含人類最本質的溫暖的感性。”

《北京晚報》曾這樣評價巖崎千弘:“她似乎把所有的艱苦和眼淚都留給自己,在心中消化掉,而在作品裡滿懷著悲憫,為世界和孩子們祈禱和平和幸福。她是從深切的痛苦悲傷孤獨中誕生出了溫柔與美好。”

的確,她如一朵溫柔之花,在作品中“散播希望,展現令人愉悅的美好,同時呈現有尊嚴的哀愁,讓我們的心靈在藝術中得到撫慰,並被引領到光明那一方”。

傾盡一生繪兒童


1945年,千弘的家在空襲中被燒燬,她和家人不得不疏散到母親的孃家長野縣松本市,以墾荒種地為生。千弘開始在日記本上畫一些簡單的素描,打發無聊的時光。她渴望尋求思想寄託,還加入了日本共產黨。

1947年春天,由於和父母關係緊張,千弘隻身回到東京,寄居在姨母家的小閣樓上。她幸運地找到了工作,在《人民新聞》報社當記者,為連載故事畫插畫,並萌生了當畫家的願望。

後來,她離開《人民新聞》,專注插畫創作。據表妹中村澄子回憶,只要有小孩子玩耍的地方,千弘一定在那裡畫畫。

1950年,千弘和同為共產黨員的松本善明結婚。1951年,他們的獨子松本猛出生。


日本繪本大師巖崎千弘:上天選中的,為描繪孩子而生的畫家

巖崎千弘和兒子松本猛


成為母親後,千弘專注於兒童畫創作。她融合自己的育兒經驗和童年回憶,畫筆下的嬰幼兒和孩童都生機盎然,純真可愛,更有獨特的表情和思想。

她描繪了孩子的各種姿態,體現出敏銳的觀察力。即使沒有模特,她也能畫出10個月大的孩子與1歲孩子的區別。

日本繪本大師巖崎千弘:上天選中的,為描繪孩子而生的畫家

《繪本窗邊的小豆豆》插畫

巖崎千弘之子、繪本作家、日本繪本學會會長松本猛回憶母親,說她曾為巖波書店的《育兒百科》畫插畫,每個月份的嬰兒都要畫幾百張圖,還為此去保育園取材,從中學到了很多。

黑柳徹子在創作《窗邊的小豆豆》時,驚訝地發現,巖崎千弘筆下有各種調皮可愛的女孩子的形象,無論寫哪個話題,都能找到相應的插畫。因此,她稱巖崎千弘為“上天選中的,為描繪孩子而生的畫家”。


日本繪本大師巖崎千弘:上天選中的,為描繪孩子而生的畫家

《繪本窗邊的小豆豆》插畫


1974年,巖崎千弘因肝癌不治,病逝於東京代代木醫院。在生命最後的日子,她還在病榻上為繪本月刊《孩子的幸福》修改封面插畫《小嬰兒》。


日本繪本大師巖崎千弘:上天選中的,為描繪孩子而生的畫家

小嬰兒(1974年)


雖然她的生命即將走向終點,但她筆下的嬰兒卻靈動可愛,充滿了無盡的生命力。從這幅畫中,我們能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以及巖崎千弘對孩子的愛和美好的祝願。

巖崎千弘去世後,留下了9000多幅兒童畫,被珍藏於東京千弘美術館和安曇野千弘美術館內,吸引無數大人和孩子。


日本繪本大師巖崎千弘:上天選中的,為描繪孩子而生的畫家

千弘美術館


安曇野千弘美術館副館長、日本繪本學會監事竹迫佑子說:“很多人看了巖崎千弘的畫後,都能對畫面上孩子那一刻的想法感同身受,這是因為巖崎千弘能體會孩子在童年時代各種各樣的喜怒哀樂。她就是這樣一位理解孩子的畫家。”


獨具一格的繪畫技法


巖崎千弘的畫有油畫、色粉畫和水彩畫等。她早期畫過油畫廣告,也嘗試先用鉛筆畫出草圖,再用溼的彩色粉筆勾勒人物的輪廓,這為她後來畫水彩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日本繪本大師巖崎千弘:上天選中的,為描繪孩子而生的畫家

巖崎千弘用過的彩色粉筆和水彩顏料


在巖崎千弘的畫作中,水彩畫最多。她的水彩畫融合了西方水彩畫和東方水墨畫的畫法,表現手法細膩動人,獨具一格。


日本繪本大師巖崎千弘:上天選中的,為描繪孩子而生的畫家

海邊奔跑的女孩和小狗(1973年)


首都師範大學繪本閱讀與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張迪說:“巖崎千弘的水彩畫極具辨識度,她創造了一種通過暈染來調節畫面色調的畫法,深淺明暗的豐富顏色變化,使得她筆下出現最多的兒童、花卉無一不充滿著無窮的生命力。”

美育專家戴亞楠說:“巖崎千弘招牌式的東西合璧的水彩畫,既有細膩唯美的細節,又有抽象大氣的現代意味。她的繪本完美地把東方藝術的‘留白’和西方的‘抽象’混合,讀來讓人意猶未盡。”

在畫水彩畫時,巖崎千弘喜歡用暈染的畫法,通過在溼水彩畫上用水進行渲染,利用白紙的滲透性,使畫面的顏色從深到淺,從明到暗自然過渡,表現出多種顏色。


日本繪本大師巖崎千弘:上天選中的,為描繪孩子而生的畫家

拿著葡萄的少女(1973年)


以這幅《拿著葡萄的少女》為例,畫面主色調為紫色,大面積的紫色營造出浪漫純真的氛圍。

畫中的少女戴著和葡萄一樣顏色的帽子,有著健康的膚色。不論是她的帽子,還是手中的葡萄,深深淺淺的紫色自然過渡,有一種透明的質感。而葡萄代表著愛的分享和傳遞,拿著葡萄的少女就像小豆豆一樣,熱情、活潑、友愛。

巖崎千弘還注重惜墨和舍技,只畫最有必要畫的東西,減少用色,留給人們想象的空間。


日本繪本大師巖崎千弘:上天選中的,為描繪孩子而生的畫家

媽媽、孩子和水仙花(1972)


把留白看作是畫面中重要的構成因素,這在構圖合理的西洋畫中是沒有的。這種技法和日本古代的繪畫方式相通。俳句中的五七五的短歌,以及能樂內斂的演技,都是做減法,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因此,可以說巖崎千弘的繪畫極具日本傳統文化特色。

為了增強畫的表現力,巖崎千弘會運用多種畫材。她往往用鉛筆畫勾出輪廓,作為水彩畫的輔助顏料。有時她還會用到墨水,因為墨水也可以通過加水來調節顏色的深淺,還能體現鉛筆無法表現的溼潤感。


日本繪本大師巖崎千弘:上天選中的,為描繪孩子而生的畫家

女孩和鬱金香(1973年)


此外,巖崎千弘還嘗試在揉皺的紙上作畫。


日本繪本大師巖崎千弘:上天選中的,為描繪孩子而生的畫家


在畫上面這幅畫時,她先把紙揉皺,然後畫了蝴蝶花,表現花朵被雨淋溼的感覺。紙上的顏料有的滲進褶皺線中,有的沒有滲進去,留下一道白線,非常有意思。

日本新繪本的領路人


作為畫家,巖崎千弘成就卓著,曾獲日本文部大臣獎、小學館兒童文化獎、博洛尼亞國際童書展插畫獎等。此外,她還是日本繪本史上的先驅人物,積極踐行繪本改革,推動了日本原創繪本的發展。

早在1956年,她就創作了繪本處女作《一個人就能辦到》,發表在福音館繪本月刊《兒童之友》上。


日本繪本大師巖崎千弘:上天選中的,為描繪孩子而生的畫家


當時,日本的繪本都以文字為主,插圖為輔,算不上真正的繪本。福音館的《兒童之友》和至光社的《兒童的世界》都是繪本月刊,兩本雜誌的編輯分別是松居直和武市八十雄。為了出版高品質的繪本,松居直對武市八十雄說:“我們創作繪本,用它在大海中楊帆吧。”

當時,繪本的製版水平不高,很多繪本畫家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印得面目全非後,放棄了繪本創作。於是,武市八十雄對松居直說:“我要努力為製版技術提供後援、建立基礎,松居你先行一步吧。”

於是,松居直負責策劃編輯繪本,武市八十雄致力於改進製版技術,兩位日本繪本史上的重要人物一起為日本繪本的發展努力著。

後來,松居直策劃編輯了《蘇和的白馬》《桃太郎》等優秀繪本,被譽為“日本繪本之父”。


日本繪本大師巖崎千弘:上天選中的,為描繪孩子而生的畫家

《蘇和的白馬》


而武市八十雄和巖崎千弘合作,創作“用圖畫來展開故事”的新繪本。兩人分工明確:巖崎千弘只管輕鬆愉快地畫,嘗試各種技法和畫材,拓寬繪本的可能性;而武市八十雄則致力於改進製版、印刷、用紙等技術。


日本繪本大師巖崎千弘:上天選中的,為描繪孩子而生的畫家

巖崎千弘和武市八十雄


從1968年到1974年,他們合作創作了6本繪本。其中,創作於1972年的《鳥兒來的那一天》在1973年獲博洛尼亞國際童書展插畫獎。英國《泰晤士報》評價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書,對孩子們來說,還是一次藝術的體驗,整體上創造出一種詩意的冒險”。


日本繪本大師巖崎千弘:上天選中的,為描繪孩子而生的畫家

巖崎千弘經典美繪本系列


正是以巖崎千弘為代表的繪本作家和出版人的實驗性合作,繪本中的圖畫不再作為文字的陪襯,而是被推到了主角的地位,開啟了一個日本繪本的新時代。

“大家一起來做吧”


談到繪本創作的初衷,巖崎千弘曾說:“當我感到疲憊無力時,人心的溫暖讓我熱淚盈眶。我終生的志向不是畫雄偉壯觀的巨幅油畫,而是小小的繪本。希望看了這些繪本的孩子長大後,繪本的溫情能留在他們心中的某個角落,當人生遭遇痛苦、絕望時,能回想起這些溫柔的感動……”

她對工作的無限熱愛,也深深地影響了家人。松本猛說:“媽媽的繪本,我到現在一直還在讀。繪本中隱藏的微妙的情感,小小的歡樂,對我的生活來說非常重要。”


日本繪本大師巖崎千弘:上天選中的,為描繪孩子而生的畫家

松本猛


母親去世後,松本猛和朋友想聯繫美術館舉辦巖崎千弘紀念作品展,對方卻認為繪本不算美術作品而拒絕了他。於是,他有了將自家的舊居改建成繪本美術館的設想。

經過多方努力,1977年,東京千弘美術館開館,成為世界上第一家繪本美術館。館內收藏了33個國家230位畫家,共約17300件作品。一樓收藏了巖崎千弘的7000多件作品,以兩個月換一個主題的方式輪流展出。在二樓,有三個畫作展覽室、兩個世界繪本作品展覽室,一個日本畫家作品展覽室。每月都會更換展示主題。館內還會舉辦大人孩子都感興趣的特別展,並對繪本進行調查研究,致力於國際兒童圖書團體間的交流。


日本繪本大師巖崎千弘:上天選中的,為描繪孩子而生的畫家


1997年,安曇野千弘美術館在長野縣一座綠樹成蔭的公園中開館。館內除了收藏巖崎千弘的作品,還有來自其他國家兩百多位畫家的作品。

2016年,在離安曇野千弘美術館不遠的松川村,小豆豆廣場和電車教室落成,黑柳徹子還參加了揭幕儀式,在電車教室窗邊和街頭藝人打招呼,重溫巴學園的美好生活。


日本繪本大師巖崎千弘:上天選中的,為描繪孩子而生的畫家


除了創立千弘美術館,積極推廣繪本文化,松本猛也積極投身創本創作,主要著作有《我想有一雙翅膀》《蘋果園的12個月》等。她的女兒松本春野也是繪本作家,出版了《福島來的孩子》《Life幸福小鋪》等作品。


日本繪本大師巖崎千弘:上天選中的,為描繪孩子而生的畫家

松本善明、松本猛和松本春野


在日本,雖然子承父(母)業很常見,但巖崎千弘祖孫三代從事繪本創作工作,更多的是源於對繪本的熱愛,想把幸福的種子播撒到更多的地方。

目前,中國原創繪本雖然比歐美國家和日韓等國起步晚,但發展迅速,湧現出不少優秀作品,有的甚至將版權輸出到國外。通過了解巖崎千弘的藝術創作歷程,也許能給我們的原創繪本創作一些啟迪和力量。

1968年的一個下雨天,武市八十雄對巖崎千弘說:“千弘小姐,路還很遠。一起創作繪本吧!”現在,讓我們傳遞幸福接力棒,大家一起來做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