傢俱做得好不好,重點看他能否“刨”不平

刨子,是傳統木匠製作傢俱時的另一個重要工具,它的操作技巧要比鋸子更難一些:有時候,用同一個刨子,有人刨出的面即光滑又平整,有人就可能刨出粗糙而折紋的板面。可見,刨子使用是否得當,技巧是否純熟,是評估一個木匠能否打製出美觀耐用傢俱的重要標準。

刨子的種類有很多,常見的有平底刨、槽刨、邊刨、彎刨等,它們的作用不盡相同,但不外是把木材表面刨成平、直、圓、曲等各種所需要的形狀。接下來,我們就以手工平底刨為例,對刨子的結構、使用和保養進行科普。

傢俱做得好不好,重點看他能否“刨”不平

1、刨子的結構

一把典型的平底刨,主要由刨身、刨鐵(刀)、蓋鐵、刨楔和把手等幾部分組成。刨身的材料,需要選擇堅固耐磨、材質均勻、紋理通直、不易翹曲的實木來製作,常用的木材有紅木、檀木、楠木、柞木、棗木等。選料時,最好選擇那些沒有缺陷的木材。刨底的中部應該微凸,否則刨不出直料,中部凸出量約為0.5毫米,具體需要反覆試刨確定。

新買來的刨鐵,要用雙面油石或粗細天然磨石進行磨礪,前者要加油,後者要加水,都要溼磨。溼磨可以降溫,避免刃口退火變軟。研磨前推是磨刃行程,可輕微地加力推過,後拉是空程,輕輕帶過即可,否則會使刀口滾脫。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磨刀時只能磨刨鐵的後面,禁止磨它的前面,因為前角變小,刀刃就不鋒利了。

傢俱做得好不好,重點看他能否“刨”不平

在刨削時,刨鐵下部因刃部受力大太容易發生顫動,此時必須加上蓋鐵,使蓋刃逼近刨鐵的刀刃,這樣,刨楔就可以通過蓋刃將刨鐵下部緊緊扣壓在槽底;刨楔也需要用硬木製作,大小、坡度要和槽身相配。刨楔下端可略前歪,以使刨花能順暢卷出;把手有兩種安裝形式,一是在刨身上鑽孔穿入,二是加螺釘卡裝在刨身。

2、刨子的使用

刨子的選擇,由待刨削的傢俱部件而定,刨削普通木材時,一般只使用中刨,較平直的長木料,可選用長刨。刨削的基本方法是:雙手握住把手,兩食指著力壓住刨身,將傢俱木料置於身體右側,刨底緊貼木料,雙手平行用力推送,每次都順刨到木料前端後,刨底仍貼住木面往後拉。

傢俱做得好不好,重點看他能否“刨”不平

一個初學木匠的人,刨削時常常會把刨頭翹起,刨到木料尾端後又把刨頭向下沉,這種操作,會造成傢俱木料刨過以後,材面中段出現“凸肚”現象。正確的方法是,始終要保持刨身平貼材面操作。木匠在開刨前,應對木材材面進行確認:先看木材的平直程度,識別裡材和外材,瞭解哪裡是順紋,哪裡是逆紋。

一般來說,木料的裡材比外材的面更為潔淨整齊,紋理也更清楚,刨削裡材比外材更省力。因此,大多是把裡材面向外,作為傢俱的可見部分。刨削比較平直的木材,必須先進行一次粗刨。如果刨削麵有翹楞時,可先用中刨刨去翹楞部分,再用長刨修刨平直。刨身行進方向,要保持順木紋直行,並注意不要讓刨身偏斜,以免養成不正確的操作習慣。

傢俱做得好不好,重點看他能否“刨”不平

​3、刨子的保養

刨子不使用時,要將刨楔敲松,使刨刃縮入刨底內,在刨底部分塗一點油,放在適當的地方,防止和其他工具碰撞造成損壞。刨底經長時間使用後,會因損耗而不平,或因環境影響發生變形,此時必須及時檢修。如果刨鐵鈍了,就要按前面的方法進行研磨。一個研磨工夫到家的師傅,研磨好的刀刃斜面呈烏青色,十分鋒利,用拇指輕刮鋒口,會發出清脆的響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