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喝不同的茶要用不同類型的茶具?

為什麼喝不同的茶要用不同類型的茶具?

為什麼喝不同的茶要用不同類型的茶具?
根本原因大概是,喝茶並非喝水那麼簡單。

為什麼喝不同的茶要用不同類型的茶具?

為什麼喝不同的茶要用不同類型的茶具?

為什麼喝不同的茶要用不同類型的茶具?

如果僅為解渴止欲,那麼用什麼茶具泡茶都無所謂。

但當你開始為茶葉精心挑選茶具時,你便會發現其中的樂趣。

為什麼喝不同的茶要用不同類型的茶具?

你以為自己只是換了一套茶具,但其實換的可能是一種心境;

你以為給你帶來愉悅的是一杯簡單的茶湯,但其實是此刻與茶相對的片刻閒暇。


就如同你以為你喜歡的是前女友,但其實你不過是喜歡愛著別人的這種感覺而已。

所謂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
大家好,我是喜歡故作深沉,說起話來玄之又玄的李不知。

為什麼喝不同的茶要用不同類型的茶具?

為什麼喝不同的茶要用不同類型的茶具?

為什麼喝不同的茶要用不同類型的茶具?

不同的水土,孕育出各樣的枝葉脈絡。

每一片茶葉都帶著它生長地的陽光雨露,當它被沖泡開來,就好比在講述它的成長故事。

為什麼喝不同的茶要用不同類型的茶具?

而故事講得好不好,和沖泡它們所用的茶具有著莫大的關係。

比如“紅茶配紫砂,烏龍用蓋碗”這樣經典的搭配,就是許多愛茶人士的不二選擇。

為什麼喝不同的茶要用不同類型的茶具?

試想你翹著二郎腿,在老成都的小茶館裡聽著戲。

門外的陽光灑在你身上,你在咿咿呀呀的唱詞裡微微閉上眼睛,臺上的人兒正在唱著國仇家恨纏綿悱惻......

而你手中端著一個一次性紙杯.......停!這像話嗎?

為什麼喝不同的茶要用不同類型的茶具?

劇情應該是這樣的吧:

你手中端著端著一隻清朝雍正年間的蓋碗,指間輕撫,似乎能感受到百年前為它上釉的匠人的溫柔。

輕輕端起茶托,濾濾茶蓋上的水滴,吹開還未沉下的茶葉,細抿一口,茶香四溢。

用這樣一隻蓋碗喝茶,連呼吸也變得緩慢,好像一切都不必那麼繁忙。

為什麼喝不同的茶要用不同類型的茶具?

為什麼喝不同的茶要用不同類型的茶具?

為什麼喝不同的茶要用不同類型的茶具?

喝茶,喝的是文化,而不僅僅是飲料。

這是像“Chinese功夫”一樣,西方人所get不到的東方神韻。

為什麼喝不同的茶要用不同類型的茶具?

耐心泡好一壺茶,就算“浪費時間”,也覺得心安理得。

而用玻璃杯泡上的茶,除了像喝白開水那樣灌下,再有什麼多餘的動作都顯得格格不入了。

為什麼喝不同的茶要用不同類型的茶具?

拿一隻朱泥秋水壺才配泡新產的烏龍,普洱紅茶則應該放在一隻柴燒清灰泥守拙壺裡。

用竹製的茶則取些許茶葉,稍等片刻,嫩芽在水中慢慢舒展。


為什麼喝不同的茶要用不同類型的茶具?

握著稱手的流把,茶水依次巡迴注入並列的茶杯裡,先聞其香,後嘗其味。

飲量雖不多,但能齒頰留香,喉底回甘,心曠神怡,別有情趣。

為什麼喝不同的茶要用不同類型的茶具?

為什麼喝不同的茶要用不同類型的茶具?

為什麼喝不同的茶要用不同類型的茶具?

所以為什麼喝不同的茶要用不同類型的茶具?

或許只是為了,當你拿著一隻胎釉精細、青花鮮豔的小茗杯喝茶時,感受到的那一份“松月下,花鳥間,清泉白石,綠鮮蒼苔,素手汲泉……”的安靜恬淡。

為什麼喝不同的茶要用不同類型的茶具?

隨著白釉菱花杯被灌滿,水聲逐漸渾厚,茶香飄出。

看著窗外,陸游千百年前寫下的那句“青燈耿窗戶,設茗聽雪落“,就是你此刻的心情。

為什麼喝不同的茶要用不同類型的茶具?

身邊有三五好友,圍坐在爐火旁,聽鐵壺中的水咕嚕咕嚕地沸騰。

每人手捧一隻青花纏枝喜字紋蓋碗,“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說的不就是現在的情境嗎?

為什麼喝不同的茶要用不同類型的茶具?

用不同的茶具喝茶,喝的其實是漫漫歲月裡的一口閒情雅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