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賞國畫呢?

博仁書畫院


前面兩幅山水挺好,有筆有墨,有傳統筆意。其它那幾幅太業佘了,欣賞畫和欣賞字差不多,都得靠譜,不能自己想怎麼寫就還麼寫,想怎麼畫就怎麼畫。國畫講究健筆見墨,初學多忽略這一點。





雲雪書畫


欣賞國畫一般是從構圖、意境、技法、寓意這幾個方面進行賞析!

一般來說國畫構圖要合理,整體給人的感覺是平衡的,很少出現一側景物特別眾多繁茂,另一側幾乎沒有,給人的感覺是畫面在傾斜一樣,合適的佈局是非常完善的!

其次,國畫描繪會塑造出一種意境,比如泰山巍峨,旭日東昇等讓人能夠感受到畫家所要描繪展現的感覺,讓人能夠細細的去品味,去賞析越看越有味道!

第三,描繪國畫並不是隨意塗抹,而是遵循一定的技法和繪畫理論,比如繪畫角度有三遠法,描繪山石有披麻皴、斧劈皴、錘頭皴各種皴法,描繪樹木植被有單勾法、雙勾法等等,通過技法也可以展現書畫魅力。

第四,通過書畫可以品味畫家想要表達的情感寓意,是積極向上,是寧靜淡雅,是逍遙自在等等不同的情感,也可以欣賞國畫!

除了這些之外,也可以從繪畫用色、用彩、細節處的描繪,畫中景物的多少來欣賞,舉例如下,

許吉爾的斗方,高山流水青綠寧靜,房屋細緻,還有文人憑欄遠眺,給人的感覺非常遼遠淡泊,如同人間仙境一般!

李佩錦的煙雲觀瀑,通過平臺上老人仰望飛瀑展現了水的動感,山石雲霧塑造寧靜之美,展現了淡泊名利的情懷!

給幾幅畫可以對比欣賞,


唯美悲傷的愛情


一、國畫的起源

國畫起源於漢代,漢朝人認為中國是居天地之中,所以稱之為中國,繼而,將中國的繪畫稱為“中國畫”,簡稱“國畫”。主要指的是畫在絹、宣紙、帛上並加以裝裱的卷軸畫。國畫是中國的傳統繪畫形式,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於絹或紙上。

二、國畫所用的工具和材料

國畫所用的工具和材料,有毛筆、墨、國畫顏料、宣紙、絹等,題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鳥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寫意。中國畫在內容和藝術創作上,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知。

三、國畫的題材包括哪些

中國畫自古就分為人物、山水、花鳥三大科,其師承傳授,都依老師的專長按科進行。元代以後,人物畫衰落,山水、花鳥興盛。


四、國畫題材與人之間的關係

中國畫是用藝術表現一種觀念和思想。所謂“畫分三科”,即概括了宇宙和人生的三個方面:人物畫所表現的是人類社會,人與人的關係;山水畫所表現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將人與自然融為一體;花鳥畫則是表現大自然的各種生命,與人和諧相處。中國畫之所以分為人物、花鳥、山水這幾大類,其實是由藝術昇華的哲學思考,三者之合構成了宇宙的整體,相得益彰,是藝術之為藝術的真諦所在。


五、國畫的意境和格調

中國山水畫是中國人情思中最為厚重的沉澱。遊山玩水的大陸文化意識,以山為德、水為性的內在修為意識,咫尺天涯的視錯覺意識,一直成為山水畫演繹的中軸主線。從山水畫中,我們可以集中體味中國畫的意境、格調、氣韻和色調。再沒有那一個畫科能像山水畫那樣給國人以更多的情感。若說與他人談經辯道,山水畫便是民族的底蘊、古典的底氣、我的圖像、人的性情。

六、國畫裝裱

國畫裝裱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對於國畫創作者以及國畫收藏者來說都是要了解以及清楚的地方,裝裱的成功與否直接與其保存的時間與方式有很重要的聯繫,並且裝裱的樣式形成一種對藝術品極好的烘托作用。一幅完整的國畫需要使其更為美觀,以及便於保存、流傳和收藏,是離不開裝裱的。因為中國畫大多畫在易破碎的宣紙上或絹類物品上的。裝裱也叫“裝磺、“裝池”、“裱背”,是我國特有的一種保護和美化書畫以及碑帖的技術,就像西方的油畫,完成之後也要裝進精美的畫框,使其能夠達到更高的藝術美感。


通過以上對國畫基本信息的瞭解,能否欣賞一幅繪畫作品,需要具備多方面知識的積累。畫家們是怎樣來看畫的?就國畫而言,內行人看畫一般是看畫面的整體氣勢,用美術術語來說,就是先體味其“神韻”,或者“神似”,然後再看它的筆墨趣味,構圖、著色、筆力等。最後才看它的造型,即像不像或“形似”。內行人的這種抓“神韻”的欣賞方法當然是抓住了實質,因為“神韻”就是一種高的藝術審美享受,常常是中國畫家們的追求達到的目標。


當然,一般的人要從畫中去體驗到一種“神韻”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但需要一定的審美能力、藝術修養,也還需要具備一定的繪畫方面的基本知識,特別是通過繪畫而訓練出來的一種“感覺”。所以要很好地欣賞繪畫,還得具備多方面的才能和藝術修養。如果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欣賞繪畫作品也許更能理解一些。

首先,審美感知就是要求我們直觀地去感知審美對象,即藝術作品本身。我們可以去感知作品上畫的是什麼?畫得像或是不像,色彩是鮮明的或是灰暗的,線條是流暢的或是笨拙的,表現手法是工筆的或是寫意的等。



第二步,在審美感知的基礎上進行審美理解。即在直觀感受的基礎上,進行理解和思考,把握作品的意味、意義和內涵。這種理解包括對作品的藝術形式和藝術技巧的理解;對作品表現的內容和表達的主題的理解;以及對作品的時代背景和時代精神的理解等等,這就需要充分調動我們的思考能力。


第三步,作品畫的內容要表現什麼?是怎樣表現的?所採用的藝術手段是否恰當?能否充分地表達出主題?同時,透過作品的畫面,猜測作者的心思,是熱情地歌頌或是辛辣地諷刺;透過畫面的氣氛。

第四步,體驗畫面的情調,是深沉或是豪放,是樂觀或是悲傷。再還可以根據已有的知識結構,結合作者的身世、創作特點和所處的時代背景等進行分析。


第五步,通過審美的感知和審美的理解,在對作品審美的基礎上進行再創造。通過自己積累的審美經驗、文化知識、主活閱歷等進行豐富的聯想,再創造出一個新的意象來。這樣,你才真正獲得了啟迪和教育,欣賞繪畫才獲得了真正的意義。列舉了一大堆如何欣賞國畫,不知理解的是否透徹,您覺得國畫我們應該怎樣去欣賞呢?歡迎您接著說下去。


走進洪門


1一幅國畫必須留天空地,然在其間置影物。或上虛下實,或下實上虛,或上下實而中間虛。同時,在畫中形態必須有主次之分,主與次之間有相互對應的朝揖關係。忌沖天撞地,橫撐兩邊。

2一幅畫中各部分彼此聯繫的重要條件是呼應顧盼,反之是一盤散沙。呼應和顧盼之間要有畫內的呼應與畫外的呼應,要有彼此情感的對應,還要有形式,色彩,筆墨,書法,落款上的呼應顧盼。

3造勢要有形象的運動感,如同佈置陣勢,在方寸之間的畫面中形成萬里之勢的感覺。明代顧疑遠在《畫引《》中說“凡勢欲右行者,必先用意在左,勢欲左行者,必先用意在右。或上若,勢欲下垂,或下者,勢要於上聳。”有勢,肯定有形態上的相讓與跟進,也就是開合爭讓,或左爭右讓,或右讓左爭,如果一幅畫裡沒有開合,畫幅就塞實了,無勢。

4畫面應有疏有慮,不能平均羅列,要有聚有散,有極密處,亦有極疏處。就是虛實變化。一般情況下,聚,密,緊,重是互相關聯的,散,疏,松,輕也是互相關聯的,但不絕對,聚不一定要緊,而要聯繫著松。古人說“密處不使通風,空處可使走馬”。有疏密可打破平,齊,均,當平而不平,齊而不齊,均而不均。

5畫的脈絡,也就是佈置眾多景物時,有一條聚合成勢的線貫穿在裡邊,把景物都連起來。脈絡,不是全擺在外邊的,要有起伏,有隱有顯。要有藏有露,不能都畫出來,也不都藏。畫上的空處就是藏處,即虛處,實處就是外露,就是畫處。有畫處易,無畫處難。

6留白是中國畫的特殊表現手法之一。中國畫的空白事實上並非空白,而是虛藏的地方。所以白在畫面上很重要。作畫實中求虛,黑中留白,如一燭之光,通窒皆明。(黃賓虹),所以說,沒有空白藝術處理便不成其為中國畫。畫中的空白關係到,空與實相生,相對,實與虛,空與疏的關係,疏密關係的處理。

7畫面上八須錯落不齊,要有主次,一虛一實,一疏一密,式左一右二,或上奇下偶,或近高遠低,反之亦然。如果不室靈畫面會不生動,死板,缺少生命力。


明月1218420406


中國書畫的大美,是“平凡”之美。“平凡”是一種心情,而不是平凡的無所作為,更不是淡而無味的意思。“平凡”是一種涵養,是一種沒有參加任何潤飾,借用了最為奢侈的言語,把最深沉的意境、最富裕情味的意味表現進去。畫面的“平凡”之美更是表現了畫家技法的高度和思維的深度。

書畫是文明提高的連續歷程,更是文明的啟發,所以他是從生涯所需而來。因此書畫本身就帶有“平華有調”的天然之美。書畫的藝術之路也是由生涯所需所漸漸演化而來,歷程中經過了熱心瀰漫、豪放澎湃、五彩絢麗,然而這些都是書畫由生涯所需到啟發文明,到教化大眾,到豐碩生涯,到彰顯身份的必經之路。當書畫成形為藝術後的返璞歸真才是真正的書畫藝術,才會把功用性轉化為藝術性。

“平凡”就是書畫藝術的中情意義,也是中國書畫的所發生到成為藝術品後沒有損失實質的書畫應有的外延。書畫的“平凡”之美,始終都隨同著書畫走到了今日,兩頭書畫也經過了無數的開展和革新,然而原生的“平凡”之美始終沒有被代替和遺棄。藝術起源於生涯,那麼她就必需依託於生涯。當然前面還有一句話就是“高於生涯”。這也是稱謂為書畫藝術而不再是用書畫記載的起因。書畫是把生涯的提煉、整合、再塑造。其中外面更是參加了人類的聰明和思維。

書畫不只是藝術,更是一種生涯,是表現生涯的態度和心情。簡樸、純樸的“平凡”之美,詩情畫意的文人情懷,更是深深紮根在我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宗白華先生說過一段話:“所有藝術的美,以致於人格的美,都趨勢玉的美,外部有榮耀,然而悠揚的榮耀,這種榮耀是極燦爛,又極平凡”。


眼鏡哥說科技


國畫我們該怎麼去欣賞呢?我一直在畫國畫,談談我的體會。

國畫是我國傳統文化,它通過筆墨紙硯展現出了。中國文化的內涵和優美。一般我們欣賞時要看這幾個方面:

  • 看畫的整體效果,看整幅畫的佈局,看筆墨的功底,是否流暢自如,如行雲流水一般。色彩的搭配,是否和諧。
  • 看畫的寓意,一般國畫都是有寓意的。比如牡丹象徵著富貴;大雞小雞🐥象徵著吉祥;葫蘆象徵著福祿;松鶴象徵著長壽;梅蘭竹菊四君子;柿子象徵事事如意;魚🐠象徵著年年有餘。等等
  • 看畫的創意~情景交融的意境創造即:將大自然的美與文人逸趣(中國文化)緊密地糅合在一起,用高遠、平遠、深遠(或合三遠)法的結構畫面。
總之,我覺得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欣賞:中國的歷史、文化背景、文學藝術(詩情畫意)和筆墨技巧以及中國畫色彩的魅力等方面去品味(欣賞)中國畫作品。


雲生活ABC


說到“怎樣欣賞”這個問題,其實可用兩種方式來解答:

第一種是“就像蔬菜怎麼挑?”一樣,新手總是挑新鮮的、養眼的。舉個例子:當一群人嬉鬧著到朋友家門口時,大家看到迎面牆上那幅畫突然安靜下來了;——畫面上安靜祥和的氣氛猶如氣場感染到每個來客。畫有這樣的作用,一般來說就是好畫。好畫首先要能調適人心或使人心靜;當然這個說法並不包括以喜氣熱鬧為要求的北方年畫。但就像買菜一樣,當時感覺好過了一會都發現菜太老了、黃葉太多了等等不足都出現了,於是覺得當時的“養眼”“看著舒服”是有問題的。這就像老一輩國畫名家們說的:“畫要掛起來看。一幅畫,假如看兩三個月就厭倦了,就不如掛兩三年還看不厭的作品。”為什麼?因為畫的技巧、畫的內涵都不同,當欣賞者眼光逐步提高了,自然是好畫驅逐劣畫了。

另一種情況是:大家都有一定的欣賞水平,自然會用“六法”“五筆七墨”“流派創新”等專業標準來欣賞、評論國畫,而“耐人尋味”“可以反覆推敲”則是重要前提。特別是對名頭大筆墨差的作品或贗品,只有到了一定的修養和實踐後才能作出判斷(就像廚師看萊一樣)。

所以說“怎樣欣賞”四個字,實際上要因人而異來說的。接觸中國書畫藝術久了,欣賞水平和能力自然會不同的。

千萬不要以為會有個一成不變的法則!


孔王興1


中國國畫,真正有工筆繪畫水平來說,概括的年代是從晉代至清三代的畫家共百數人,近現代畫作已完全摒棄了老祖宗的高難度繪畫技巧,取而代之的是水墨畫,一天可以畫十幾幅的畫,這屬於什麼畫?俗畫,什麼潑墨潑彩、中西合璧之畫,這些俗畫完全沒有欣賞價值、審美價值、收藏價值可言,在當時至80年代,一袋米便可換得,在當時可能會受到當時社會審美影響,但時至今日這等俗畫已成天價之物,這離不開徐、張、齊等人的徒子徒孫盲目吹捧和炒作的功勞,顛倒黑白審美概念,現今所謂的國畫若和歷代失佚名畫真跡對比,如分三六九等,它們只屬六流至九流畫作而已,國畫,指的是老祖宗的歷代名畫,並非近現代的書畫。請進宣齋欣賞林衡所藏的歷代失佚名家名畫真跡數百卷,包括有中國十大名畫如張擇端《清明上河圖》《洛神賦圖》《歷代帝王圖》《韓𤋮夜晏圖》《九龍圖》《五牛圖》《富春山居圖》《天王送子圖》等等名家真跡,卷卷精美絕倫,全卷無一敗筆,閱後有寧神養神之功效,林衡改變的是你對藝術的欣賞能力、審美能力和鑑賞能力的提升,請你關注宣齋藝術館。











宣齋藝術館



wu吳金泉


中國畫喜歡安靜,古畫保留下來肯定是好的,不需要去思索,慢慢欣賞,搜作品知識加深瞭解!當今的作品,浮躁的確實很多,記住太過於辣眼的一定不好,顏色不能過於跳躍,這種作品是經不住時間沉澱的,早晚被撕!畫要有主題,有自己的風格,而不是人云亦云,千篇一律,模仿古人的技法和畫風並不提倡,我個人覺得作品再高超,作品本身只是炫技,並不能給後人帶來學習,因為你畫不過古人!作品一定要有自己的態度和符合當今世界的氣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