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田縣:扶志又扶智 斬斷“窮鏈條”——新田縣教育扶貧工作紀實

新田縣:扶志又扶智 斬斷“窮鏈條”——新田縣教育扶貧工作紀實

光大集團3年798萬元對口扶貧新田教育

近幾年來,新田縣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要提高基本公共服務能力,解決貧困地區的教育等條件,切實解決因教致貧等問題”的指示,圍繞“扶貧先扶‘志’和‘智’、徹底斬斷貧困鏈條”的總體目標,堅持教育優先戰略,構建多部門合力推進的教育扶貧機制,全面達到“貧困學生資助全覆蓋、義務教育零輟學”總要求。新田先後被評為全國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創新縣、全國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體制改革示範縣、全省平安校園建設先進縣、“國培計劃”項目縣、全省信息化建設示範縣、永州市教育扶貧先進縣。

目前,新田縣有各級各類學校(不含幼兒園)52所,村級教學點39個,共有在校學生61773人。2019年秋季學期,全縣有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16349名(本地戶籍本地學籍13074名、省內學籍717名、省外學籍2121名,外地戶籍本地學籍437名)。2014年以來,累計發放教育資助金1.43億元,累計投入建設資金9.23億元,實施學校建設、提質等項目490個,義務教育有保障得到全面落實。

新田教育扶貧工作有何特色?簡言之,就是“三個確保”,即:教育扶貧全推進,確保“學有優教”;辦學條件大改善,確保貧困孩子“讀好書”;職業教育深發展,確保鋪平貧困學員“就業路”。

教育扶貧全推進,確保“學有優教”。教育資助全覆蓋,確保貧困孩子“零輟學”。全縣義務教育階段實行“兩免一補”政策。2014年來免學費26.69萬人次2.01億元,免教科書費59.73萬人次3999萬元,發放貧困寄宿生生活補助5.52萬人次3263萬元。發放資助金1.43億餘元,資助貧困學生65.15萬餘人次;發放義務教育階段補助57.69萬人次7803.2萬元;發放普通高中補助2.88萬人次2714.4萬元;發放中職補助2.25萬人次2623.4萬元。落實“三幫一”控輟保學三級責任制,實現貧困學生“零輟學”。義務教育鞏固率始終保持100%,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和“三類”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穩步提高,其中2019年學前三年毛入園率為86.1%、高中階段毛入學率89.6%、“三類”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100%。全縣所有農村義務教育學生全部納入營養改善計劃,按每生每年800元的標準予以補助,減輕了4萬餘名貧困生經濟負擔。

實施“教學幫扶”策略,讓貧困孩子“讀好書”。全力推進教學聯盟建設,把全縣50餘所中小學劃分為5個教育聯盟,聯盟內實行管理互通、資源共享、教師互派、研訓同步、質量同進,讓貧困地區學生享受優質師資資源。一是以“強”扶“弱”。出臺《新田縣教育精準扶貧結對幫扶薄弱學校的實施意見》,實施“新田縣校校結對幫扶”行動,10所縣級中小學校與10所農村薄弱學校、8所市縣示範性幼兒園與9所薄弱幼兒園結成幫扶對子。截至11月底,結對幫扶學校之間共開展各類幫扶活動135餘次,教師、幹部交流232餘人次,有效促進城鄉學校共同進步。二是以“強”教“弱”。採取集中培訓、送教下鄉、“互聯網+教師培訓”等多種模式,組織實施鄉村教師培訓。三年來共培訓教師2.6萬餘人次,其中鄉村學校教師1.4萬餘人次,佔比53.8%,有效提高了鄉村教師隊伍教育教學水平。2016年我縣被定為“湖南省國培項目縣”,也是永州市教師培訓示範縣。三是引“強”入“弱”。積極推行教育聯盟內學校以強幫弱、教師幫扶及短缺學科教師走教制度,建立健全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定期交流輪崗制度。

辦學條件大改善,確保貧困孩子“讀好書”。2014年以來,累計投入資金9.23億元,實施農村學校提質項目114個。加快城區學位建設,新增城區學位21285個,超額完成省定任務;引進苦志育才學校,免費招收孤兒及特困家庭學生;加大教師資源配置力度,2014至2019年全縣招聘教師1288人,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全部安排在鄉鎮農村學校任教;推行教育聯盟,全縣52所中小學分為五個教育聯盟,實行學校、教師對口幫扶制度,選派優秀教師下鄉支教,提升了貧困鄉村學校教學質量;推進實施鄉村教師“國培計劃”等項目,貧困鄉村教師培訓率達到93%,有效提升貧困鄉村師資素質,讓貧困地區學生享受優質師資資源。2019年,該縣成功申報湖南省農村網絡聯校群實驗縣建設項目,通過網絡直播課堂,將城區優質教育資源推送到農村學校,有力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這些數據和事例,足以說明新田這個國貧縣為“扶貧先扶‘志’和‘智’、徹底斬斷貧困鏈條”所花的“血本”了。

職業教育深發展,確保鋪平貧困學員“就業路”。注重教學與產業相結合,把全縣各類職業教育培訓和技能培訓統一歸口職教中心,做大做強職業教育。2014年以來,新田職業教育招收培訓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兩後生”900餘名,開展各類技能培訓420餘期,培訓貧困勞動人口9000餘名,幫助貧困家庭勞動力就業6500餘名,自主創業3000餘名,逐步實現“培訓一人、脫貧一戶”,全面增強貧困家庭脫貧發展的內生動力。全面實施“雨露計劃”,為就讀職業院校建檔立卡學生髮放職業教育補助5780人次838.8萬元;投入資金20.6萬元,對面臨失學、輟學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學生103人每人資助2000元,幫助其完成學業;投入資金312.66萬餘元,選送772名創業致富帶頭人赴省參加專業技能培訓,為貧困人口脫貧致富培養了一批致富能人。圍繞“精準培養、創業帶動”的總目標,通過落實扶持政策、培育創業人員、搭建創業平臺、構建服務體系,培養了一批在貧困村創業發展、增收致富並帶領貧困群眾共同致富的骨幹力量,為促進貧困村產業發展、貧困農戶脫貧致富提供人才支撐。

全縣脫貧摘帽後如何鞏固提升教育扶貧成效?新田縣提出了“五個進一步”的“後續鞏固提升措施”:

進一步強化教育扶貧政策宣傳。通過各種形式廣泛宣傳扶貧助學政策。印發教育扶貧惠民政策明白卡,做到學生及家長人手一份,確保建檔立卡貧困戶“一個不漏”地知曉扶貧助學政策。深入宣傳國家和地方扶貧助學政策,通過廣播、微信、QQ等線上方式,發佈國家資助政策、地方教育扶貧政策、建檔立卡學生資助申請程序和需要提供的材料等信息,繼續加大教育扶貧典型事蹟的宣傳報道。

進一步推進控輟保學工作。繼續堅持“三幫一”控輟保學工作機制。加強分類指導,做到“三避免”:提高質量控輟,避免因學習困難或厭學而輟學;落實扶貧控輟,避免因貧失學輟學;強化保障控輟,避免因上學遠上學難而輟學,從源頭杜絕適齡兒童失學輟學。繼續嚴格執行控輟保學責任制考核。繼續加大送教上門工作力度。繼續強化留守兒童之家的建設和管理。

進一步推進人才強教工程。抓好教師補充。進一步完善編制動態管理體制,確保新進教師有編有崗。繼續按照《新田縣人才引進實施辦法》新委人才[2017]2號文件的規定引進優秀人才補充教師隊伍。新進教師向農村傾斜。繼續招聘農村中小學校特崗教師、加大公費定向培養農村中小學教師力度,緩解農村中小學校學科教師緊缺問題。實施“銀齡計劃”和支教走教制度。推進“縣管校用”的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制度,實現縣域內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制度化、常態化,實現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均衡配置,促進教育公平,整體提升全縣辦學水平。

進一步推進技能培訓工程。繼續擴大招生規模。科學調配普職招生比例,加強兩後生招生工作。強化技能培訓。繼續抓好異地培訓工作,鞏固原有在廣東和廣西的7個“跨省職業技能培訓基地”,力爭貧困家庭外出務工勞動力通過培訓掌握一技之長。加強就業跟蹤指導服務。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優化人才培養方案,不斷增強貧困家庭畢業生和培訓合格學員的就業競爭力。

進一步推進信息化建設工程。加強“寬帶網絡校校通”運維與應用。建設綠色、安全、穩定、可控的教育信息化網絡環境和高效實用的公共服務網絡平臺。加強“優質資源班班通”應用。加強“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建設。加強信息化設備管理與應用。充分利用互聯網、多媒體教學設備和新田縣教育雲平臺,全面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突出抓好“1+N”、“N+N”的網絡聯校等利用教育信息化設備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