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網評】打造蘭州山水城市 建設黃河生態明珠


【文明網評】打造蘭州山水城市 建設黃河生態明珠

  山水城市是生態文明在城市文明中的重要體現和重要內容,生態城市也是生態文明的重要節點和重要構成一環。蘭州作為黃河上游十分重要的節點城市,不僅在黃河流域特別是黃河上游流域生態協作和治理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和起著良好的治理示範作用,而且由於其自身得天獨厚的優勢具有打造山水城市和循環生態的條件。山水城市不僅為一個城市的生活、生產和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直接影響人們的精神面貌和心理行為,而且也是生態文明和生態治理的璀璨明珠與典範之一。因此,每個城市都在盡力根據自己的特點、基礎和具備的條件、優勢等,全力打造一個符合自己條件、具有自己風格、自然與文化、特色和優美相結合的山水城市。

打造蘭州真正意義上的山水城市

  蘭州作為唯一黃河穿城而過、具有“兩山夾一河”河谷型地理地勢的省會城市,先天具有建設山水城市的條件。蘭州市歷屆政府和建設者歷來都重視將蘭州建設成為一個山水城市,打造具有自己特色的黃河流域生態文明,為此做出了許多構想和努力。但是,受制於水源和成本等問題,這一美好的設想並未取得根本的突破。比如過去南北兩山綠化用水問題主要靠黃河水提灌,成本非常高,更別提通過提灌來實現“綠水繞城”的生態城市夢想。現在進行的蘭州實施第二水源地建設,即利用高位引水的天然地勢落差和富裕的水源,修建沿南北兩山輸水管道,並利用現有的密佈的兩山的排洪道和新建的水面設施,構成河道網絡,真正實現水繞蘭州,為建設蘭州真正意義上的山水城市,可謂起到決定性的條件,並將徹底改變蘭州的生態、生活、居住和發展環境,為文明城市的創建和打造黃河流域生態明珠奠定堅實的條件和基礎。

  那麼,如何打造好山水城市,許多專家提出了寶貴的構想和意見,綜合這些設想,本文認為,主要應做好水的文章和山的文章兩大方面:總體構想就是,充分利用蘭州第二水源地建設的契機,通過從劉家峽水庫大壩上游取水,利用地勢,建設高位輸水線路,充分利用蘭州在黃河水資源方面的水質、水量、水能上獨特的疊加優勢,不僅為蘭州提供第二穩定優質水源,而且憑藉其富餘出的水源,修建沿南環、北環兩山輸水管道,覆蓋整個蘭州城區,直接解決南北兩山用水問題,滿足綠化用水及生態景觀建設用水需求,真正實現“水繞蘭州”,打造蘭州真正意義上的山水城市,並且進一步加大兩山綠化和生態建設,極大改變蘭州的生態環境,推動國家園林城市、蘭州生態文明城市創建,同時也為黃河流域生態治理的提供典範。

做好水的文章是建設山水城市的切入點

  關於水的建設方面,這是建設好蘭州山水城市的切入點和突破點,也是最大的亮點。重點應抓好的幾大方面工作——

實現自流輸水。從劉家峽水庫引水至西固區後,在寺兒溝上游設控制閘,並將配套建設3條生態水系自流輸水管線,其中一條從寺兒溝開始,向西固區輸水;一條從彭家坪開始鋪設,向七里河、城關區輸水;另外一條則為穿越黃河的頂管,負責向安寧區以及黃河北地區的洪道源水。

  形成魚骨狀的南北兩山水系。充分利用分佈黃河兩岸,從西固、安寧、七里河、城關4區山間匯入的105餘條洪道,將沿南北兩山修建兩條高位供水管道的潔淨活水注入洪道,構建魚骨狀的南北兩山水系,從而將分佈在黃河兩岸的“龍鬚溝”,打造成四季流水的清溪和生態水系;在此基礎上,加強環境治理,加強對洪道的改造提升,打造集防災、休閒、生態為一體的兩山水系和步行綠道,把洪道建成綠樹成蔭、生態盎然的水生態景觀。同時,還可將高位管道的活水輸送到已經建成的許多河道,使這些地方具有源頭活水,真正實現綠水繞城、水在城中和城在水中、水韻蘭州的“山水城市”。

  連通和形成河洪道整體網絡。在將來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將兩山水系能夠連通的排洪道連通起來,同時連通各個南河道,形成排洪溝水系和南河道水系的完整水系網絡。

建設生態湖泊。首先建設山頂湖泊。充分利用已有的位於南北兩山高海拔地區6個水面,同時再新建八九處蓄水設施,形成15處小型湖泊,通過這些儲存的水,還可以可方便地為蘭州臺地和整個城區輸送多類生態用水,澆灌兩山綠地。其次是在城市其他地方,實施“百湖工程”,做美城市生態。

  修復和擴大溼地公園。溼地被稱為城市的腎,在山水城市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從蘭州黃河新城大橋至桑園峽段,約有28塊、總面積超過550萬平方米的溼地,但大都亟待保護和修復。應加強規劃和計劃,有步驟的做好溼地的保護、修復和治理,增加溼地面積和公園綠地,建成沿黃生態溼地走廊,使之成為山水城市、黃河生態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規劃建設高水平的音樂噴泉。建設大型、有特色的音樂噴泉,可以使水靈動起來。建議在西固公園、仁壽山、索道雲峰、馬灘、宛川河等地建設世界級的音樂噴泉工程,做足水的文章。總之,通過以上努力,最終構建起排河道、南河道、湖泊、溼地、渠道互聯互通,由“1河2山+南河道+溼地+湖+洪道+噴泉”的生態新水系。

做好黃河風情線文章。重點抓好黃河風情線的改造提升,通過綜合治理和建設,使黃河風情線成為城市道路暢通、綠樹成蔭、建築特色突出、生態環境良好的景觀長廊,使黃河這一貫穿蘭州的景觀軸線得到充分凸顯,創造性地體現“顯山露水,因河成景”的濱河景觀特色。同時,進一步加強各類汙水治理和環境保護,保護母親河,使黃河風情線也成為生態文明的靚麗風情線。

突出山的特色提升蘭州知名度

  山的文章是山水城市和生態建設的另一重要方面,重點應抓好綠化、生態景區及特色建設幾大方面工作——

  繼續抓好綠化工作。充分利用高位引水和山頂湖泊的建設的有力條件,加大南北兩山綠化建設,提升綠化效果,豐富植被種類與群落層次,進一步打造南北兩山生態環境。

進行南北兩山景點和“大景區”建設。在加強南北兩山綠化和保護的基礎上,發揮好生態屏障的綜合功能,進一步做好山的文章。在中心城區,南北兩山應根據山勢和各處特色,打造景觀各異、功能突出的不同景點,與“百里黃河風情線”相呼應,進一步增強山水的有機融合和協調,增加山水亮點。在蘭州整體山的建設的大布局上,應規劃南北兩山“大景區”和公園建設,整體形成大蘭州的生態屏障。

  突出山的特色,提升蘭州知名度。山水城市建設必須要突出自己的特色,突出自己在全國山水城市裡獨一無二特色和優勢。位於蘭州不足20公里的永登境內的丹霞地貌,使蘭州恰具有這方面的優勢。永登境內的丹霞是一個色彩豔麗、規模巨大、保存完好、具有很強代表性的西北部高寒乾旱山地型丹霞的又一典型代表(另一個為張掖丹霞),而且是目前國內離城市最近的原始丹霞,具有巨大的景觀、旅遊和人文價值,也成為蘭州黃河流域生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把旅遊開發與生態保護有機結合起來,走出一條兩者相互促進的生態文明之路。(蘭州市社科院科研室主任、副研究員張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