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佳“蘭州好人”發佈

  12月19日,蘭州市文明辦發佈組織評選出2019年12月十佳“蘭州好人”。他們分別是:“助人為樂”好人:包二妮、馮衛民、李晚明、朱成花、張琳、魏宏佔(已故);“見義勇為”好人:範效宏;“敬業奉獻”好人:嶽建國;“孝老愛親”好人:馬全花、曾朝蘭。

十二月十佳“蘭州好人”發佈

 包二妮,蘭州市城關區愛心驛站公益協會志願者

  包二妮出身農村,是一個只上過小學的家庭婦女。從第一次參加“春運暖冬”行動開始,她7年堅持每年參加暖冬行動,風裡來、雪裡去,幫助蘭州客運中心現場的過往旅客。連續三年的、年關歲尾的40天春運堅持,對每一名旅客的熱情笑臉和提拿幫運,都是她“不忘志願初心”的樸素表達。2019年秋天,蘭州市周邊農民的大白菜、芹菜、紫甘藍等眾多蔬菜賣不出去,出身農村的她聯合了大青山市場的菜販子們,從農民手上把這些菜買了下來,在她的倡導下,採收運送各類蔬菜58.3噸,免費發放蘭州10個社區、受惠市民兩萬餘人。本來只負責後勤工作的她,卻直接到一線,從一刀一鐮的採收,一簍一筐的背馱,到圍欄裝車的碼垛,包二妮風餐露宿,連續在田間地頭奮鬥了近40天,解決了30多戶村民的困難。自己卻瘦了十幾斤,臉凍得通紅,佈滿了血絲,一雙手上都是各種各樣的劃傷。七年來,從敬老院慰老,到山區留守兒童助學,從七彩節日的一碗碗餃子、粽子和臘八粥,到農民手上的一顆顆菜。她從一個普通的母親,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志願者,志願服務時長2000多小時,捐資捐款四萬餘元。

十二月十佳“蘭州好人”發佈

  馮衛民,蘭州吉祥雷鋒車隊隊長

  2017年11月25日上午9時,亞歐商廈門前一奧迪車突然發生自燃。情況危急,很多人都嚇壞了,害怕油箱著火發生爆炸,途經此處的馮衛民二話不說,下車從後備箱拿出滅火器幫助救火,最終火被撲滅,現場也沒有太大的損失。央視《東方時空》及多家媒體對他不顧自身安危英勇救火的事蹟進行了報道。2019年國慶期間,馮衛民和隊員又去看望行動不便的張奶奶。聊天中,老人無意間說起,她從電視上看到蘭州的變化好大,蘭州越來越美麗了。說者無心,聽者有心,他和隊員就決定帶張奶奶逛逛蘭州城。第二天,他們借來輪椅,放棄了週末的黃金跑車時間,帶著張奶奶和另外兩個腿腳不便的殘疾人,前往仁壽山、植物園、黃河風情線等地遊玩。2019年11月,他和吉祥雷鋒車隊的隊友們,打造蘭州市第一支“精緻出租車組”,在車上配備了宣傳蘭州的《文明蘭州》雜誌、垃圾袋,抽紙、礦泉水、暈車藥、急救包等物品,供乘客免費使用。精緻車組投入以來廣受市民好評,各大媒體也對此爭相報道。總志願服務時長達614小時。

十二月十佳“蘭州好人”發佈

李晚明,蘭州市富通鐵路通信物資有限公司負責人

  近年來,眼看著身邊許多退休老人熱衷於打麻將、玩牛九牌,甚至成群結隊參加各類傳銷、保健品等組織形式的授課,或參加非法集資、投資等,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潛在風險隱患。他作為一名老黨員,深感自己有責任、有義務,積極用文娛活動的方式,組織他們集體活動,使他們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健康快樂地過好退休生活,做一點力所能及的有意義的事情。從2013年以來,他自費一次性購置電子琴、揚琴各一架,胡琴50把,大功率功放2臺,調音器以及各種打擊樂器等若干,利用企業辦公用地作為活動場所,吸引器樂及聲樂愛好者前來交流學習。由於有了方便寬敞的活動場所,很快得到廣大老年音樂愛好者的讚許和參與,參加人員遍及七里河、城關、西固、安寧等區,人數達百餘人。2010年以來,他扶持創辦秦腔自樂班一個,併購置全部所需樂器。截至目前,已累計購置各類樂器價值20餘萬元。近年來,他所在的公司多次受到表彰,被蘭州市七里河區人民政府授予“守合同重信用企業”稱號。

十二月十佳“蘭州好人”發佈

  朱成花,西固區先鋒路同濟大藥房總經理

  一次,朱成花對西固一獨居老人入戶陪聊、身體健康檢查時發現,老人不僅孤獨,還患有嚴重的帶狀皰疹,朱成花和團隊帶著老人到就近醫院檢查,看醫生、取藥記醫囑,通過一個多月的精心照顧,老人的病慢慢地有所好轉,事後她心生經常幫助孤寡老人的念頭,這個念頭一堅持就是8年。8年間她深入約400多戶孤寡老人家中開展服務活動,400多名老人受到幫助;2016年,她帶領志願者團隊來到靖遠縣北灣鎮金山村,對村上134戶殘疾人進行幫扶;2019年8月,主動募集藥品及物資共計34156元,組織志願者對武威市古浪縣西靖鎮圓夢新村開展送醫送藥下鄉活動。2014年她被評為70後創業代表,2015年被評為創業帶頭人,2018年被西固婦聯評為巾幗創業帶頭人榮譽稱號,2019年榮獲西固區十佳志願者榮譽稱號。

十二月十佳“蘭州好人”發佈

張琳,甘肅無二珠寶首飾有限公司總經理

  2014年7月,張琳和志願者第一次走訪幫扶家庭,便來到蘭州市城關區伏龍坪街道二營村的柳文萍家中,見到其兒子王世鋼,雖然已經16歲了,但先天的腦癱讓他喪失了語言能力,一直都不會走路,每天盤坐在床上,一坐就是十幾個小時,自己不能照顧自己,需要有人時時刻刻照顧他,臨走時,張琳什麼話都沒有說,默默地留下了2000元錢……張琳瞭解到武警甘肅省總隊醫院有一個減免醫藥費救助家庭困難的腦癱和骨病青少年的項目,便和志願者們積極奔走,力促此事。當年12月,醫院迎來第一批腦癱患兒,對於腦癱孩子的治療,費用一直是這些家庭最大的負擔,她聯繫社會力量,通過各種籌措手段,免除了孩子們的治療費用。近六年來,張琳和志願者們共幫扶城關區伏龍坪街道、安寧區社會福利院、蘭州市盲聾啞學校、榆中縣馬坡鄉等39個鄉鎮(單位)殘障青少年家庭6256餘人次,捐助煤炭、衣物、小尾寒羊等物資總價值236萬餘元。總志願服務時長2765小時。她先後榮獲蘭州市優秀青年志願者、“敬老孝賢”優秀志願者等稱號。

十二月十佳“蘭州好人”發佈

魏宏佔,皋蘭縣石洞鎮魏家莊村村民,2019年10月28日因病去世

  魏宏佔是一名建築工人,樂於助人的他經常得到同事和朋友的稱讚,不幸的是,今年春節剛過,他因身體不適去醫院治療,卻被診斷為結腸癌。10月28日,魏宏佔終因醫治無效去世。按照其生前遺願,家人將兩片珍貴的眼角膜捐獻給了蘭州市紅十字眼庫。“剛開始家裡人也都想不通,但是他堅決說這也是一份大愛,要把大愛精神留在人間,我和孩子們也就支持他了。”魏宏佔的妻子說。10月29日,角膜檢測結果出來了,魏宏佔捐獻的角膜質量優異,適合移植。近日,在蘭州某醫院,角膜病專家邢華平為一名患有“角膜斑塊營養不良”的女子進行了角膜內皮移植,使她重獲光明。魏宏佔的另一片角膜則被送往千里之外的瀋陽,為一位罹患角膜盲症的陌生人點亮了希望。近日,蘭州市紅十字會聯合皋蘭縣紅十字會,探望慰問了魏宏佔家屬,並送上榮譽證書和慰問金。

十二月十佳“蘭州好人”發佈

範效宏,蘭州理工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學生

  範效宏是一名品學兼優的大學生,是學院2018級首批確定的入黨積極分子之一,在家裡他是孝敬父母、關心家人的好孩子,在學校他尊敬師長,團結同學,思想積極上進、學習勤學好問,大學一年級就開始擔任班級學習委員,為人正直樂觀,樂於助人,身邊的同學遇到困難,他總能第一時間伸出援手,經常給人陽光溫暖、積極向上的印象。2019年10月20日下午2時許,範效宏與朋友在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940醫院附近的黃河邊散步,就在此時,一位在河邊玩耍女孩突然不慎落水並迅速被河水衝向下游,女孩大聲呼救,聽到呼救聲的範效宏毫不猶豫衝到黃河岸邊救人,與市民李先生合力將女孩成功救上岸。與範效宏一起遊玩的朋友張蓉是甘肅衛生職業學院學生,她立即對落水女孩採用心肺復甦、倒掛控水等急救措施,經過20多分鐘的搶救,成功挽回了女孩的生命。

十二月十佳“蘭州好人”發佈

嶽建國,蘭州市技術市場服務中心二級調研員

  2014年至今的5年時間裡,作為蘭州技術市場管理辦公室副主任的他,勇於擔當、不畏難、不推諉,主動承擔起主體責任,主持全面工作,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實踐著對技術市場事業的敬業和奉獻。他“舍小家,為大家”,雖然妻子遠在300餘公里之外的天水市工作,但他從未休過一次探親假,也很少因私事請假,20年裡,他休公休假的時間加起來不超過半個月。2013年4月初,他帶病工作,輕傷不下火線,堅決完成上級指派的各項工作任務。一天深夜,突然出現的劇烈腹痛,讓他大汗淋漓,家人緊急扶他住院檢查,經診斷為闌尾炎穿孔,大量膿水已散入腹腔,手術後他放不下精準扶貧工作,僅僅在家休息一週。從2013年到現在,他個人為扶貧聯繫點的貧困戶、聯繫戶解決生活困難、就醫買藥、子女上學等問題捐款捐物價值近萬元。近年來,他榮獲中國技術市場“金橋獎”先進個人1次,甘肅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1次、甘肅省科技廳“技術市場先進工作者”3次,蘭州市“技術市場先進工作者”1次、“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2次、優秀公務員9次。

十二月十佳“蘭州好人”發佈

馬全花,原段家川小學退休人民教師,現為蘭州新區中川園區新安社區居民

  馬全花丈夫有四個弟弟,其中三個均為後天性聾啞,聽力喪失,只會簡單語言表達,四弟今年因車禍身亡,馬全花到現在還在自責,覺得她沒有做好一個家長,沒有照顧好弟弟。其三弟和四弟一直單身,二弟妹也為智力殘疾。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家庭裡,馬全花作為大嫂主動承擔起照顧他們的重任。她積極鼓勵幾個弟弟勇於面對生活,她騎著自行車為在五公里之外工地打工的幾個弟弟們送去熱菜熱飯。作為嫂子,馬全花不辭辛勞,一直對弟弟們的生活給予無私照顧和關愛,看他們一天天步入社會,自食其力,她總算放下心來。

十二月十佳“蘭州好人”發佈

  曾朝蘭,紅古區宣傳部工勤人員

  曾朝蘭有個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婆婆因患腦溢血失語、癱瘓在床十多年,生活不能自理。當初婆婆深度昏迷,在醫院住院治療期間,她和丈夫在醫院守護3個多月,端水餵飯,精心服侍。在婆婆癱瘓臥床的十多年裡,為了更好地照顧婆婆,她從城區搬到婆婆居住的農村小院和老人共同生活,照顧婆婆生活起居,二十年來每天都重複著這些繁瑣而又必須的護理步驟。常言道“久病床前無孝子”,可曾朝蘭卻用實際行動改寫了這句話。經過十多年的精心護理,曾朝蘭婆婆的身體有了奇蹟般的轉變。公公因高血壓、膽結石、雙腎腫瘤住院多次,在公公手術後,曾朝蘭要照顧婆婆的生活起居,還要精心照顧公公,同時為了不影響兒女們專心工作,還要照顧兩個上學的孫子。她多年如一日,不怕髒、不怕累、不怕苦,任勞任怨地照顧公婆、照顧家人。她使老人安享晚年、使家庭溫馨和睦,用實際行動教導兒女們的感人事蹟在紅古區海石灣地區廣為傳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