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白銀籍北大博士,中年放棄百萬年薪回黃土地創業

十年寒窗磨一劍,跳出農門闖天下,這是很多學子的夢想,也是賈博士的夢想。十年商海育驕才,回鄉創業慰鄉愁,這是賈博士如今的夢想。

長大於黃土地的北大博士,是全村人的驕傲!

賈博士名叫賈存勤,是靖遠縣糜灘鎮人,現年44歲,北京大學生藥學博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關村高端領軍人才;從事藥用植物栽培和新藥開發數十年,主持和參加國家重大科技項目13項,參與新藥和功能食品研發14個,獲得發明專利3項;曾任北京以嶺藥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的,他不僅是家裡人的驕傲,更是村裡很多人羨慕的對象,家家戶戶有孩子的都以他為榜樣激勵孩子好好學習,長大後走出大山。

一位白銀籍北大博士,中年放棄百萬年薪回黃土地創業

賈存勤

放棄金飯碗選擇回鄉創業

而在他心中,一直有一個純真的夢想,希望有一天能用自己的知識改變家鄉貧困的面貌。為此,2014年,賈存勤放棄了知名上市制藥公司近百萬元年薪的工作,從發達繁華的首都北京毅然回到家鄉靖遠縣,開創自己的事業。“聽上去像是一個輪迴,從終點回到了起點。”賈存勤說,這次回鄉創業經過了深思熟慮,現在是時候用知識改變家鄉了。

一位白銀籍北大博士,中年放棄百萬年薪回黃土地創業

靖遠縣糜灘鎮

家人的不理解,但是依然選擇前行

“這是一次非常艱辛的創業,遠離妻兒,缺少資金、合夥人退出,同時揹負眾多非議和指責……”賈存勤說,放棄北京的“金飯碗”,父母和親戚們曾非常不解,“他們常說‘博士回家種地能有啥出息?’”

2015年3月,最初和他合作的2個合夥人看不到希望,主動退出;女兒、愛人和岳母同時生病,他卻不能回京照顧,這讓賈博士一度陷入絕境。朋友和家人勸說他就此放棄,但是性格倔強的他反而堅定了最初的信念,再苦再難也不能放棄。

只為家鄉荒山變綠,農民變富而努力

在回鄉創業之前,賈博士又有兩個夢想:一是給家鄉的荒山植綠,二是讓旱區群眾掙上錢。為此,他利用所學知識,計劃幫助當地農民用梭梭苗和肉蓯蓉種子給荒山披綠,既保持了水土、綠化了環境,又給當地貧困群眾送來了“真金白銀”。

賈存勤是土生土長的靖遠人,糜灘地處黃河上游,是典型的黃土高原溝壑地帶。在兒時的記憶裡,他常常跟玩伴們翻過一道道山樑、一條條土溝外出玩耍,滑土坡、玩泥巴成了他孩童時期“最溫馨”的記憶。

“小時候,光禿禿的黃土樑上沒有草、沒有樹,只有一眼望不到頭的黃土,風一吹,漫天黃沙,嘴裡全是土。”賈存勤說,現在是時候用實際行動改變家鄉面貌了。

一位白銀籍北大博士,中年放棄百萬年薪回黃土地創業

荒山變綠洲

多次失敗的堅守 ,終於換來成功

沒有資金想辦法湊,技術不成熟繼續鑽。多少次,賈存勤孤身一人前往新疆、甘肅民勤、內蒙古等種植梭梭和肉蓯蓉的基地去考察學習;親自做土壤、凍土層、蓯蓉接種和越冬等數據比對研究;為了種好肉蓯蓉,他在無人的大山裡一住就是四十多天。

賈存勤介紹說,梭梭種植在靖遠歷史上是沒有過的。梭梭耐寒、耐旱、耐鹽鹼,生命力極強,肉蓯蓉是寄生於梭梭根部的名貴中藥材,在年降水量50-200毫米的地區都有種植,靖遠年降雨量200毫米左右,部分乾旱山區的沙化土地非常適合種植。因此,種植梭梭和肉蓯蓉可以有效利用荒山和撂荒地。“這些植物有‘三不’特點,不爭地、不爭水、不爭人,也就是說它們對土壤要求低,用水量少,好管護。”賈存勤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2年多時間的試驗種植,2015年底,賈存勤引種梭梭和肉蓯蓉試種成功,並呈現出良好的生長態勢。

一位白銀籍北大博士,中年放棄百萬年薪回黃土地創業

肉蓯蓉

自掏腰包的推廣 ,換來效益初現

提起賈博士,靖遠縣若笠鄉的不少農民豎起大拇指,說他是個務莊稼的好把式。如今,站在若笠鄉若笠村的南灣梁放眼望去,翠綠的梭梭已裝扮了附近的九道黃土梁。

2016年,若笠鄉若笠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賈科祖把家裡的40多畝撂荒地流轉給了賈存勤。“每畝地每年都有流轉費,給賈博士打工每年還能收入24000元,這可掙得是‘雙份錢’。”賈科祖樂呵呵地說。

劉仙民是靖遠縣石門鄉茨灘村村民,2015年初,他本想在自家的20畝撂荒地種植棗樹。在賈存勤的指導下,他用撂荒地上的紅柳樹根接種肉蓯蓉。2016年收穫了2500多公斤肉蓯蓉,毛收入3萬多元。

目前,賈存勤歷經3年時間已在若笠、糜灘、北灘、石門等7個鄉鎮成功引種梭梭和肉蓯蓉,規模達1.5萬畝。

靖遠縣林業局負責人告訴記者:“靖遠縣目前有28萬畝撂荒地和棄耕地,成功引種梭梭和肉蓯蓉,對旱區發展高效農業產業、調整種植結構起到了積極的助推作用,摸索出了一條幹旱山區發展農業產業的新模式,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一位白銀籍北大博士,中年放棄百萬年薪回黃土地創業

種植成功的肉蓯蓉

延長產業鏈帶動村民致富

“個人致富是小事,乾旱山區窮困群眾致富才是大事。”這是賈存勤回鄉創業的初衷,也是他從事梭梭和肉蓯蓉種植產業發展的指南。

如今,賈存勤註冊成立了甘肅匯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按照“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充分利用荒漠化廢棄耕地,大力發展肉蓯蓉產業,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我計劃用5至10年時間,把梭梭種植規模擴大到10萬畝,帶動更多的鄉親致富。”

同時,賈存勤還與北京大學等國內知名院校密切合作,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他的團隊已經研發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產品肉蓯蓉茶、肉蓯蓉舒暢口服液等產品。“肉蓯蓉茶和口服液將在今年12月正式上市。”賈存勤說,下一步,打算在北京建立銷售中心,把家鄉的優質農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規模的逐步擴大,產業鏈的不斷延伸,就業機會的增多,旱塬山區群眾的致富夢想還會遙遠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