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各方合力 精準脫貧防貧——2019年全市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工作綜述

□本報記者 王金堂
通 訊 員 張 雷
隆冬時節,走進阜平縣硒鴿實業有限公司,一隻只潔白硒鴿承載著眾多貧困人口致富的希望。


在京保協作扶貧推進中,北京市西城區與阜平縣結成幫扶對子。北京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野谷集團積極響應西城區號召,在阜平縣建設全國最大鴿產業扶貧富民示範項目。“項目全部投產後,每年可向市場提供優質種鴿60萬對,富硒乳鴿1000餘萬隻,實現銷售收入2.9億元,提供2000個就業崗位,帶動600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業。”北京野谷健康產業集團負責人孫鴻如介紹,產業包含種鴿繁育、硒鴿養殖、飼料加工、屠宰加工、食品深加工、鴿糞加工、果蔬種植、觀光旅遊等,實現產業可持續綠色發展,為全縣特色養殖業起到示範和引領作用。
在淶源縣金家井村黑木耳核心示範基地,一座座黑木耳大棚鋪就著富裕之路。
“基地建設標準黑木耳吊袋大棚300棟,晾曬棚150棟。一個棚年出幹木耳2500斤,一個貧困戶承包一個大棚可收入2萬元。在走馬驛鎮、東團堡鄉、淶源鎮、烏龍溝鄉、北石佛鄉分散基地也建棚1000棟,同時建有核心菌包工廠。”項目負責人薛守志介紹,在各級幫扶以及京保扶貧協作支持下,項目順利推進,全部投產後可直接提供就業崗位300餘個,帶動全縣162個村、18400貧困人口穩定增收。
阜平縣、淶源縣大力發展產業扶貧是全市聚焦深度貧困縣幫扶、凝聚各方合力、加快推進脫貧攻堅步伐的縮影。

2019年,我市把阜平、淶源兩個深度貧困縣,7個已脫貧縣,13個非貧困縣,調整分為3大戰區分類施策。成立基礎提升、幫扶工作、易地扶貧搬遷、醫療保障、教育保障、社會兜底保障、產業扶貧、京保扶貧協作等8個工作專班。深度貧困縣重點補短板、保出列,已脫貧縣重點抓鞏固、防返貧,非貧困縣重點強基礎、促提升。落實脫貧攻堅“擂臺賽”、遍訪扶貧對象等制度,形成市縣鄉村四級書記抓扶貧工作格局。通過政策傾斜、加大支持力度,阜平縣、淶源縣兩個深度貧困縣完成了貧困退出省級驗收評估,207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5.14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全市按照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要求,繼續加大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消費扶貧、教育扶貧、社會保障等政策支持保障力度,著力提高脫貧質量,鞏固脫貧成果;繼續嚴格落實“五包一”“三包一”“一包一”幫扶機制, (下轉A4版)
選派3315名幹部吃住在村,動員1296家企業參與幫扶,從11個非貧困縣抽調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家庭手工業、中藥材種植等貧困地區急需的專業幹部,到貧困縣對口掛職,凝聚強大扶貧合力。
在醫療保障方面。實現了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個人參保繳費部分財政全額資助兩個100%。嚴格落實“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醫療保障政策,全部落實“一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務、一票制結算”,今年以來惠及貧困人口66.86萬人次,貧困人口政策內合規住院醫療費用報銷比例穩定達到90%以上。全面建立慢性病鑑定常態化工作機制,共完成貧困人口慢性病鑑定6.35萬人,門診慢性病和重大慢性病就診25.97萬人次。

教育保障方面。全力推進控輟保學,貧困家庭子女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100%;在7個山區貧困縣新改擴建寄宿制學校89所,總數達到214所;全市從學前教育階段到高等教育階段共有6.01萬建檔立卡經濟困難家庭子女享受資助政策。落實“雨露計劃”職業教育貧困家庭學生補助1.28萬人次,補助資金1924.2萬元。持續推進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9個貧困縣共涉及學校1116所,受益學生29.1萬人。
住房保障方面。大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全市“十三五”需搬遷7.71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87萬人,已經全部搬入新居。新排查出農村危房4222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等“四類對象”3329戶已全部完成改造。
郭家峪村位於淶水縣西北部深山區,在石家莊鋼鐵有限責任公司幫扶下大力發展黃芩種植,併成立合作社。“自從村裡開始發展黃芩產業,我就在合作社幹活,在家門口就可以賺錢,這是以前我從沒想到的。”村民張術華說。目前,合作社已經吸納了郭家峪村和周邊村共67名貧困人口前來務工,同時還帶動了160餘名村民共同增收。
針對各縣不同特點,我市始終把促進貧困群眾持續增收作為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堅持因地制宜,因村因戶施策,推動實施貧困村產業項目、新型經營主體、勞動力產業就業、產業發展指導員“四個全覆蓋”,積極推進設施蔬菜、食用菌、光伏、旅遊、家庭手工業等12大特色產業扶貧工程,密切聯貧帶貧機制,促進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和貧困群眾穩定增收。

今年全市扶貧產業在2018年實現貧困戶全覆蓋的基礎上,再新增多重覆蓋2.3萬戶,貧困戶通過產業年均增收3571元,比上年增長38.1%;共培訓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4556人,完成引導性培訓3.12萬人,累計開發安置就業扶貧專崗7798人;實施了總投資1.4億元的省定深度貧困村“雙基”提升工程,涉及水利、交通、住房、改廁和村莊面貌改造等5類共72個項目;完成了淶源、淶水、阜平、唐縣、順平、曲陽6個縣的168個村的農網改造升級配電網工程建設任務;在阜平、淶源等縣實施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1.3萬貧困人口受益。
京保協作扶貧推進中,吸引北京到受援地開展扶貧企業57家,實際到位資金88.15億元。積極開展各項消費扶貧對接活動,北京消費扶貧產業“雙創”中心“保定館”已有8個受援縣35家企業182款產品入駐,線上線下銷售額513萬元。先後組織赴世園會北京扶貧館、北京市消費扶貧產業“雙創”中心開展對接,舉辦2019北京世園會“保定主題活動周”,攜8個受援縣地域特色文藝文化和農特產品亮相世園會進行展示展銷和宣傳推介。8個受援縣通過北京雙創中心、農超對接、定點採購等多種形式向北京結對地區銷售特色農產品金額合計11.1億元;北京市及結對區企業、社會組織和愛心人士組織開展扶貧捐贈8538萬元。
記者在市扶貧辦獲悉,在紮實推進減貧任務、鞏固提升已有成果的同時,全市圍繞建立健全扶貧脫貧長效機制,嚴格落實“四個不摘”,在確保各項政策之水流進地裡洇進戶裡的同時,按照脫貧攻堅與低保等社會救助政策相銜接、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配套政策相銜接;基層基礎工作提升、區域產業發展提升、貧困群眾內生動力提升“兩銜接、三提升”要求,積極推廣村級孝老扶弱基金,推廣勞動換積分、積分換物品的“愛心超市”,發展“精準防貧保險”等多種形式,建立健全脫貧鞏固和防貧長效機制,確保一戶不落穩定脫貧進小康。

【作者本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