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縣塘頭鎮:易地搬遷挪窮窩 搬出幸福新生活

12月18日,“從畢節看貴州決戰脫貧攻堅”網絡主題活動走進銅仁市思南縣塘頭鎮旗山社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

一幢幢典雅的住宅樓,鱗次櫛比,綠樹環繞;一張張笑臉,恬淡愜意,溫婉綿長。超市、路燈、水電等一應俱全,走進旗山社區,一幅別樣的易地扶貧安置圖映入眼簾。

思南縣塘頭鎮:易地搬遷挪窮窩 搬出幸福新生活

【思南縣旗山社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

“如果沒有黨的好政策,我們現在不可能住上這麼漂亮的房子,真的感謝黨,感謝政府。”社區居民蒲秀萍一邊在社區樓下打掃著衛生,一邊說起了自己的故事。

今年36歲的搬遷戶蒲秀萍是思南縣塘頭鎮尖峰村村民,幾年前,丈夫因病去世後,家裡一貧如洗,蒲秀萍便帶著四個孩子和公婆擠在幾十平米的老房子裡,靠打點零工維持生。“那個時候,一到冬天,木板房就四處漏風,穿再多衣服都覺得冷,下點雨聲音吵得人睡不著,還得拿盆接著。” 說起以前的日子,蒲秀萍仍然記憶猶新。

最讓蒲秀萍心疼的還是四個孩子的上學問題,由於學校遠,孩子們每次上學都要走上一個多小時的山路才到學校。“每天五六點鐘就要起床,弄點早餐吃就走了,有時候出門的時候天都是黑的,沒辦法,離學校太遠了。”出行難、讀書難、致富沒門路,蒲秀萍做夢都想換個新房。

思南縣塘頭鎮:易地搬遷挪窮窩 搬出幸福新生活

【旗山社區居民蒲秀萍在社區打掃衛生】

隨著國家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的出臺,蒲秀萍的夢想終成現實。2018年7月,蒲秀萍一家人拎著包搬進了思南縣塘頭鎮旗山社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床、衣櫃、電爐、電磁爐、電飯煲、窗簾、被子等生活物資應有盡有,看著三室一廳的新房,蒲秀萍一家人心裡美滋滋的。“現在孩子上學幾分鐘就走到了,家裡還有電爐,冬天再也不怕冷了。”

旗山社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共安置了來自全縣11個鄉鎮425戶,1830名群眾。告別了一方水土養不活一家人的貧困山區,搬遷群眾們入住以來,思南縣按照 “六個堅持”工作要求,緊緊圍繞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來做好易地扶貧搬遷的“後半篇文章”,真正確保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

群眾陸續搬出窮窩窩,從此開啟新生活。為全面提高搬遷群眾的生活滿意度,旗山社區加強搬遷群眾就業培訓和就業服務體系建設,依託塘頭省級高效農業產業園區優勢,讓搬遷群眾就近入園務工,同時,在社區引進製衣廠,給予搬遷群眾多項就業選擇。目前,社區已實現創業就業667人。

如今,通過社區公益性崗位,蒲秀萍在社區做起了保潔工人,一家人生活有了穩定性保障。

思南縣塘頭鎮:易地搬遷挪窮窩 搬出幸福新生活

【旗山社區居民在社區製衣廠上班】

在安置點外,旗山社區還統一流轉了40餘畝土地,作為小區微田園,每戶可有1分地使搬遷群眾繼續體驗農耕生活。此外,為了多渠道增加搬遷群眾收入,統一流轉土地,發展南北對蝦養殖,作為安置點集體經濟,凡是搬遷到安置點的群眾,每戶每年可實現固定分紅1000餘元。

搬遷搬的是民生,暖的是民心。樹挪死,人挪活,旗山社區一系列“融得入、能脫貧”舉措,有力地激發了群眾致富的內生動力。對未來的生活,旗山社區搬遷戶們信心十足。(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 吳傳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