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醫用耗材市場競爭格局分析:市場規模將突破900億

醫用耗材,是指在臨床診斷和護理、科研檢測等過程中使用的醫用衛生材料,其品種型號繁多,應用廣泛,是醫院等終端醫療機構開展日常醫療、護理工作的重要物質基礎。根據具體用途,醫用耗材可分為血管介入類、骨科類耗材、神經外科耗材、非血管介入耗材、口腔科耗材、血液淨化耗材、眼科耗材、電生理耗材、醫用衛生材料、注射穿刺類耗材、醫用消毒類耗材、麻醉類耗材、手術室耗材、醫技耗材等;從價值角度講,醫用耗材又可分為高值醫用耗材和低值醫用耗材,其中低值醫用耗材則是指臨床多學科普遍應用的價值較低的一次性醫用材料,如紗布、棉籤、手套、注射器等。

2020年中國醫用耗材市場競爭格局分析:市場規模將突破900億

國家政策大力扶持醫用耗材發展

醫用耗材行業關係到國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是國家中長期重點發展的產業,近年來,國家發佈了一些列產業政策鼓勵和支持行業發展。2016年3月,我國出臺的“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深化藥品、耗材流通體制改革,健全藥品供應保障機制。深化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探索按照獨立法人治理模式改革審評機構。同年10月份,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大力發展高性能醫療器械、新型輔料包材和製藥設備,推動重大藥物產業化,加快醫療器械轉型升級,提高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醫學診療設備、醫用材料的國際競爭力。健全質量標準體系,提升質量控制技術,實施綠色和智能改造升級,到2030年,藥品、醫療器械質量標準全面與國際接軌。相關產業政策的頒佈實施為醫用耗材行業提供了優良的發展環境,助推行業快速發展。

2020年中國醫用耗材市場競爭格局分析:市場規模將突破900億

醫用耗材市場潛力大

醫械匯發佈的《中國醫療器械藍皮書(2019版)》顯示,高值醫用耗材市場將保持持續增長,但受集中採購、進口替代等因素影響,增速將逐年趨緩,預計2018年高值醫用耗材市場規模約為1046億元。相比高值醫用耗材,低值醫用耗材因應用廣泛,同時受益於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療需求的增長,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2018年低值醫用耗材市場規模為641億元,同比增長19.81%。

近幾年,國家醫療衛生的持續投入、居民支付能力提升以及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劇,有力的推動了醫療耗材行業的發展。此外,隨著統一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體系工作的逐步推進,醫療保障體系的覆蓋範圍和保障水平將穩步提高,從而帶動對醫療服務的需求,進一步釋放醫用耗材產品需求的增長潛力。預計2020年低值醫用耗材市場規模突破900億元。

2020年中國醫用耗材市場競爭格局分析:市場規模將突破900億

▲數據來源:醫械匯、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據醫械研究院整理測算,注射穿刺類在低值醫用耗材市場佔比最大,市場份額高達30%,其次為醫用衛生材料及敷料類,市場份額達22%,市場份額排名前五的領域分別是注射穿刺類、醫用衛生材料及敷料類、醫用高分子材料類、醫技耗材類、醫用消毒類。

2020年中國醫用耗材市場競爭格局分析:市場規模將突破900億

▲數據來源:醫械匯、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醫療耗材出口額穩步提升

進出口方面,2018年我國醫用耗材對外貿易較2017年增速明顯,2018年我國醫用耗材進出口總額74.72億美元,同比增長14.30%。其中,出口額為39.37億美元,同比上漲9.14%;進口額為35.35億美元,同比上漲20.70%。隨著各種需求的增加,外貿發展新動能將加速積聚,醫用耗材作為我國醫療器械出口的主要產品之一,其出口額將保持穩步提升。

醫療耗材市場集中度較低

我國醫用耗材行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基本形成了充分競爭市場,隨著貿易全球化的深入,國外醫用耗材產品全面參與國內市場競爭,市場化程度不斷加深,競爭主體數量不斷增加。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1月底,全國實有醫療器械生產企業1.7萬餘家,其中,可生產一類產品的企業7513家,可生產二類產品的企業9189家,可生產三類產品的企業1997家。相比國際市場,國內企業數量眾多、單個企業規模偏小、技術水平偏弱、產品競爭趨同質化,市場集中度較低。但近年來隨著我國企業自主創新意識不斷提升,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以及政府對醫用耗材行業的政策扶持,國內醫用耗材市場逐步健康發展,湧現出一批技術領先的龍頭企業。


更多資料請參考中商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20-2025年中國醫用耗材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融資報告》,同時中商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策劃、產業園策劃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2020年中國醫用耗材市場競爭格局分析:市場規模將突破900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