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隻身僅攜帶24美元,到今天擁有億元藏品,張宗憲的傳奇故事


最初隻身僅攜帶24美元,到今天擁有億元藏品,張宗憲的傳奇故事

從最初隻身僅攜帶24美元,到今天擁有億元藏品,大收藏家“雲海閣”主人張宗憲的收藏經,值得許多普通收藏愛好者學習借鑑

“世上沒有永遠的收藏家,與其以後被送走、被騙走,讓人在真真假假中議論不休,不如拿出來賣掉來得心裡舒服。”在近日香港蘇富比春拍上海預展會上,80歲的大收藏家“雲海閣”主人張宗憲似乎比拍品更為引人注目。


最初隻身僅攜帶24美元,到今天擁有億元藏品,張宗憲的傳奇故事

(張宗憲)

張宗憲是蘇州人,其父張仲英當年在上海從事古董生意,是上海灘古董界之翹楚,開設的“聚珍齋”古玩、珠寶行是當時非常著名的大鋪店。張仲英先生18歲當掌櫃,鑑別文物眼力極佳,就連大古玩商仇焱之也自稱晚輩,經常到“聚珍齋”購貨。

張宗憲天資聰慧,自幼和古董打交道,耳濡目染,幼小就顯露出他識別古物的才華,十幾歲開始到北平古玩市場進貨。每次到北平,都吃住在東四牌樓的“敦華齋”。當時“敦華齋”是馳名全國的古玩店鋪,老闆是鑑定瓷器的泰斗孫瀛洲先生,張宗憲與在這裡學藝的耿寶昌先生成了莫逆之交。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最初隻身僅攜帶24美元,到今天擁有億元藏品,張宗憲的傳奇故事

(林風眠·漁村 張宗憲舊藏)

張宗憲生性風流倜儻,浪蕩不羈。再加上他那儀表人才,新異著裝,著惹得小姐闊太神魂顛倒,每天沉溺於歌廳舞場,通宵達旦。父親對這個“敗家子”束手無策,只得遷就,在他16歲那年,拿出一筆不小的資金,讓他回家鄉蘇州開了一家百貨公司,擬定三個店名:飛達、榮華、光明。他不選飛黃騰達,不要富貴榮華,而以光明命名。結果是這個漂亮的小老闆,把一個開張不久的百貨公司,以“送光、花光、吃光、當光”而告終。後來又去當演員拍電影、賣服裝、開劇院,結果都是一事無成。1948年,20歲的張宗憲離開上海,隻身去了香港,從此踏上了漫長的漂泊人生的奮鬥路。

張宗憲離開上海時,張仲英叮囑這個不爭氣的兒子,此次香港遠行“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只能前進,不能後退”。

初到香港,張宗憲並未從事古董生意,而是經營服裝。到1951年才正式開設自己的古董店,店名為“永元行”。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最初隻身僅攜帶24美元,到今天擁有億元藏品,張宗憲的傳奇故事

(清乾隆青花紅彩雲龍紋賁巴壺 張宗憲舊藏)


開始開設古玩店是很艱難的。上世紀四十年代末,北京的舊王孫、上海的昔日收藏家紛紛避居香港,香港頓時成了中國文物流通的重鎮。做古董生意需要本錢,幸運之星又降臨到張宗憲身旁。當時北方來了一個梁雪莊(三爺),梁三爺對他頗為賞識。張宗憲硬著頭皮向梁三爺借了十兩金子,當時十兩金子約合2700港幣。孤注一擲的張宗憲,立刻與在上海外貿工藝品公司工作的父親接上線,匯去港幣3000元,上海外貿工藝品公司發來一批舊工藝品。這批貨旗開得勝,很快就賣出去80%,收款一萬港元,還清了梁三爺的借款。這就是張宗憲在香港淘到的第一桶金。

張宗憲在香港商場上給人的印象,總是油光貼亮的髮型,講究入時的穿著,整齊體面,透著年輕玩家的氣質。他說:我不求人,不怕人,賺錢是我的本事。我經手過全世界最好文物,多少重要名品,數也數不清。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最初隻身僅攜帶24美元,到今天擁有億元藏品,張宗憲的傳奇故事

大收藏家“雲海閣”主人張宗憲,有58幅近現代書畫出現在香港蘇富比的春拍會上。這位80歲的收藏家在預展現場表示,他打算把畢生書畫收藏中的大部分作品,將分四次在蘇富比拍賣,今年是第一次,總估價達7000萬港元。從最初,隻身攜帶24美元,到今天擁有億元藏品,張宗憲的收藏道路,值得眾多普通收藏愛好者借鑑。

“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收藏家”,張宗憲在上海的拍賣預展上說,“與其以後送走、騙走,讓人在真真假假中議論不休,不如拿出來,賣掉,來得心裡舒服。”張宗憲在收藏領域的“敢進勇退”是出了名的。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最初隻身僅攜帶24美元,到今天擁有億元藏品,張宗憲的傳奇故事

(張大千·長生殿 張宗憲舊藏)


首先,要有洞察市場潛在熱點的眼光。從最初的瓷器,到現在的書畫作品,張宗憲每走一步,都在市場的前面,隨後,被市場證明其正確性。

其次,在收藏上追求精品,寧缺勿濫。張宗憲對於瓷器追求的是“全美”,在書畫上追求的是“獨特”。他最愛的齊白石作品中,有一幅《卻飲圖》是難得一見的珍品,此圖畫得非常生動。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最初隻身僅攜帶24美元,到今天擁有億元藏品,張宗憲的傳奇故事

(齊白石·卻飲圖 張宗憲舊藏)

齊白石當時終日為生計奔波,又逢家鄉兵亂,諸事煩擾,故無心享樂,婉拒朋友請喝酒的好意。畫中的兩個人,一個拿著酒好像說:‘我請你喝酒,你不喝?’,另一人的動作就像說:‘不!不!我不喝!’尤其是手的部分畫工非常精細,是十分珍貴的作品。許多收藏者在最初收藏時,往往貪圖便宜買進一些“次品”。雖然覺得撿漏了,但隨著自己藏品的豐富,會越來越後悔,最終只能以更便宜的價格賣出去。因此,一開始就追求精品,是張宗憲給人們的啟示。

最後,會買更要會賣。張宗憲的家底殷實,如果不會買賣,也不能造就“雲海閣”的豐富藏品。從“瓷器專場”獲利轉到書畫投資,再到今天推出“書畫專場”,張宗憲“由我得之,由我遣之”的收藏心態,也是十分具有借鑑意義的。反觀周圍的一些收藏家,平時過著縮衣節食的生活,擁有一些自以為豐厚的收藏,事實上都沒有經過市場的檢驗,最後可能被認為只是一堆“垃圾”。“以藏養藏”才是收藏愛好者應該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