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迴歸20週年丨博彩業收入持續下滑,澳門青年開始丟掉“鐵飯碗”

澳門迴歸20週年丨博彩業收入持續下滑,澳門青年開始丟掉“鐵飯碗”

在澳門找一份工作並不難,常年維持在2%以下的總體失業率滿足了絕大部分人的就業需求。如果你對“好工作”的定義就是高薪又穩定,澳門也很容易滿足你的想象。澳門特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文娛博彩業及其他服務業提供了全社會約20%的就業職位,月工作收入中位數達到2萬澳門元,超過所有行業的中位數3000澳門元。

多年來,進入博彩行業或者成為公職人員是澳門傳統的“鐵飯碗”。但在安穩的環境下,澳門仍然有不少人願意離開舒適圈,希望憑藉個人才能去幹一番事業。

“我們不希望被淘汰”

盧仲希就是其中之一,在澳門的公營機構工作3年之後,盧仲希最終選擇辭職創業。

“安穩不等於‘穩陣’(安全)。”盧仲希在12月4日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在他看來,過去在公營機構工作,其實也充滿著危機感。“這個危機感可能來自於每天對自己核心工作能力的要求。(我)會問自己,是不是想像以前在公營機構工作時那樣,在‘金字塔’裡一層一層地爬上去呢?”

以前不少澳門人都認為,找份安穩的工作就可以安枕無憂,現在可能又有了另一種說法。澳門管理專業協會發布的《2019年澳門市民就業流動性調查報告》顯示,超過七成受訪者認為當前就業形勢一般或不樂觀,受訪者的薪金較2016年有明顯下降,薪金在10000澳門元或以下的人數百分比增幅最多。當中,近半數計劃換工作的受訪者表示將跨行業轉工,並希望進入博彩、零售、酒店等薪酬較高的行業。

然而,在目前全球經濟環境低迷的衝擊下,澳門博彩業也未能獨善其身。澳門特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的數據顯示,今年7月至9月,澳門博彩業和中介行業的僱員人數減少了2200人。另外,澳門特區政府博彩監察協調局12月1日公佈,11月份澳門博彩毛收入為228.77億澳門元,比去年同期下跌8.5%。今年1至11月,澳門博彩毛收入為2696億澳門元,比去年同期下跌2.4%。

彭博社的報道更指出,作為全球最大的博彩中心,澳門因新興市場崛起以及貿易摩擦等因素,預計今年博彩業收入將從去年的增長14%變成下降3%,往年以兩位數百分比增長的場景將再難出現。

正是因為沒有絕對安全的路走,盧仲希選擇將未來人生的走向掌握在自己手裡。2018年,盧仲希與從香港創業回來的方雋傑成立了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利用AI和計算機視角應用為賭場提供智能監控系統和賭檯大腦。

澳门回归20周年丨博彩业收入持续下滑,澳门青年开始丢掉“铁饭碗”

加思柏科技有限公司CEO方雋傑(左)和業務運營經理盧仲希(右)。(圖片來源:方雋傑提供)

創業之後,盧仲希感受到了新的危機感。“初期創業沒有收入,需要創業者平衡這個危機,不能說創業一到兩年還在‘燒錢’,所以這也是大部分創業者所要面臨的壓力。值得慶幸的是,澳門的經濟壓力在我們這一代相對沒有這麼大,靠自己的一些積累,足夠發展一段時間。”

離開了公營機構後,對於現在市場正發生著什麼事情,人們在尋找什麼樣的科技去解決什麼樣的問題,盧仲希有了更深入的瞭解,“我們不希望自己是一個被淘汰的群體。”

走出去才有出路

確實,安穩的環境也明顯侷限了很多人創業的想法。方雋傑在12月4日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亦覺得,澳門的創業氛圍不像內地或香港這麼蓬勃。

在澳洲畢業回來後,方雋傑曾與同學在香港創辦過一家VR公司,後來將公司賣給對方後,他選擇回到澳門,打算用人工智能技術對標澳門的優勢市場。在他看來,自己是個“一出生就覺得要創業”的人,“因為在澳門擁有一份不錯的工作其實已經很好了,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冒險出來創業。要麼是很有興趣,要麼是很想去做一件事才會選擇出來創業。“

根據《澳門創業活動研究報告2018》,去年澳門的全面創業活動率(包括即將創業者、新創企業者和非新創企業者)為10.2%,較2017年有所下降。然而對比粵港澳大灣區內的其他城市,卻略有遜色。據2016年的官方調查,廣州青年創業率為24.2%,而深圳有意創業的人口從2009年的17.6%上升至2016年的36%。

上述報告同時顯示,受到全球經濟前景不明的影響,2018年澳門的創業環境指數為53.5,較一年前略有下降。同時,澳門整體社會對創業的認可情況相對較低,其認可程度有待繼續提升。

調查還發現,超過90%的新創企業者的創業範圍在澳門。跟絕大部分的創業者一樣,方雋傑和盧仲希在創業的時候仍然將目標選擇在最熟悉的地方——澳門。

方雋傑坦言,如果要進入內地市場,他們未必有優勢。“內地的人工智能是世界頂級的,公司也非常多。反而是大公司未必能深入瞭解到博彩行業的痛點,而這才是我們優勢。哪些東西避開不做,哪些東西是有優勢的,這些我們在選擇創業的時候,便已經想得比較清楚了。”

澳门回归20周年丨博彩业收入持续下滑,澳门青年开始丢掉“铁饭碗”

方雋傑在瀋陽參加阿里巴巴“諸神之戰”全球創客大賽。(圖片來源:方雋傑 提供)

接受時代財經採訪的時候,方雋傑和盧仲希剛從瀋陽參加完阿里巴巴“諸神之戰”全球創客大賽。在總決賽的26個項目中,他們的項目拿到了優勝獎。

在見識了更多內地創業公司之後,方雋傑感慨他們的項目與內地相比仍有很大差異。“大家在談論市場規模的時候,我認為3年要賺兩個億都已經覺得是很大的目標了,但是他們的目標都是50億、100億的市場。對於市場的野心,或者對標的市場機會,澳門的項目很難與內地的項目比較。”

縱使盧仲希和方雋傑將博彩結合人工智能的項目比較難帶到內地發展,但他們從一而終瞄準的都是一個全球的生意。在方雋傑看來,他們是在灣區創業的一個典型樣本。“我們依附在灣區,用灣區的人才、灣區的成本優勢,然後用一個好的產品在澳門做一個試點,再通過向東南亞市場,甚至全球市場輸出。”

從澳門著手,將解決澳門的產品和服務推廣至更大區域市場,或是澳門創業者們的重要發展路徑。

給創業者信心

除了留在澳門的創業者外,也有不少創業者跳出澳門,投向更大的市場。

兩年前選擇離開華大基因,創辦自己的生物科技公司的時候,甘雲龍選擇將公司設立在香港。他在12月5日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指出,生物科技公司講求規模,需要有一個產業鏈。

“例如我要做成這件事,需要有三個方面配合:精準的傳感器、算法還有生物醫藥的數據庫作出判斷,前兩者我都需要找合作方,澳門在幫助我去尋找上下游的供應上會比較薄弱。”甘雲龍認為,澳門的創業環境尚處於起步階段,還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澳门回归20周年丨博彩业收入持续下滑,澳门青年开始丢掉“铁饭碗”

甘雲龍參加臺灣醫療科技展。(圖片來源:甘雲龍 提供)

作為港澳首個“國家級眾創空間”,在澳門青年創業孵化中心內有126個正在孵化的項目。該中心公關聯絡部高級經理樊越欣在12月4日向時代財經介紹,在孵化中心目前正在孵化的項目中,有52%來自科技行業,其次是文化、會展服務以及生物、中醫藥。

方雋傑承認,澳門對於青年創業的資助政策力度沒有內地的強,主要還是通過政府下屬的機構提供類似免費的場地、會計、法律諮詢等服務。

澳门回归20周年丨博彩业收入持续下滑,澳门青年开始丢掉“铁饭碗”

2019年7月27日,甘雲龍會見賀一誠競選團隊。(圖片來源:甘雲龍 提供)

在今年7月,甘雲龍作為澳門愛國教育青年協會成員之一,向澳門特區候任行政長官賀一誠的競選辦公室提交了一份報告,其中談及有關澳門科技發展及技術轉移的重要性。甘雲龍建議,澳門需要發展科創尤其是生物科技,特區政府應該大力支持技術轉化,建立一個技術轉移中心,將產學研三方面連接起來。其次,澳門還需要注重知識產權,大力支持專利的發展。

就在近段時間,澳門科技大學“澳門知識產權服務中心”正式成立,成為澳門首個知識產權服務中心,為當地所有高校乃至企業提供服務,促進大學技術成果轉移轉化。

“政府要先將亮點發展起來,讓創業者看見做科研是有出路的,這個出路是有產業支持的。”甘雲龍建議,澳門青年在創業的時候可以先嚐試融入大灣區,具備適合的能力後,再跨入更大的國際市場 。

(這是“澳門迴歸20週年”系列報道的第三篇,第一篇梳理了澳門目前產業發展“適度多元”的思路。第二篇介紹目前澳門交易所的發展。下一篇,時代財經將專訪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主席劉關華,看澳門政府如何用三條路徑帶領灣區出海。)

策劃:梁施婷統籌:梁勵 梁施婷採寫執行:梁施婷

本專題其他內容請猛戳以下鏈接:

澳門迴歸20週年丨從1999到2019,“產業多元”引路澳門經濟

澳門迴歸20週年丨澳門的“金融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