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迴歸20週年,30多年前,澳門城區是怎樣的?


今年是澳門迴歸20週年,隨著交通條件的日益完善,到澳門旅遊的人也是越來越多,也深深見識了當地的繁榮。在30多年前,澳門又是什麼樣子呢?這些老照片帶你回到80年代,看看當年的澳門風光。

圖為1984年澳門的一處住宅區,上下兩層的結構,典型的海島建築風光。澳門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澳門半島、氹仔和路環。面積30多平方公里,人口也不多,幾十萬的樣子。

起初,澳門只是一個小漁村,本名為濠鏡或濠鏡澳。清乾隆年間出版的《澳門紀略》中說:“濠鏡之名,著於《明史》。東西五六里、南北半之,有南北二灣,可以泊船。或曰南北二灣,規圓如鏡,故曰濠鏡。”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門的居住權,後於1887年據為己有。

1999年,澳門迴歸。一百多年中西文化的交融碰撞,澳門也保留了眾多獨特的歷史文化景點。上圖中就是著名的大三巴牌坊,正式名稱為聖寶祿大教堂遺址,澳門八景之一,也是澳門的標誌性建築之一。至於葡萄牙式建築風格,在當地也隨處可見。

80年代,澳門街頭一景。沿街商鋪林立,小汽車也不少。廣告氣息濃厚,牆壁上一張宣傳飲料的巨型廣告,廣告詞言簡意賅:含豐富礦物質,清腸胃助消化。一晃幾十年過去,現在是看不到了。

雖說是30多年前,澳門時尚高樓住宅還是不少的。而以澳門舊城為中心,20多棟歷史建築串聯起來,形成的澳門歷史城區是一絕,堪稱我國境內現存最古老、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集中的中西特色建築共存的歷史城區。長久以來,輕工業、旅遊業、酒店娛樂行業,在澳門長盛不衰,至今依然吸引著不少遊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