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海市公安局從後臺信息研判出一女士可能受到電信詐騙侵害,警察及時趕到現場保住受害女子兩萬元血汗錢

“我們是xx市公安局的民警,你涉嫌一宗洗黑錢案件,必須要按照我們的要求配合調查……”近日,家住烏海市烏達區的一女士遇到了一起典型的“冒充公安機關民警實施詐騙”的案件,所幸的是該女士進行轉賬的過程中被及時趕到現場的派出所民警制止,這才挽回一筆2萬3千元的經濟損失。

兩個陌生電話上演“角色互換” 女子獨自開房執行“遠程命令”

“你好,我是xx銀行的客服人員,你在我們銀行有一張信用卡,涉嫌一宗洗黑錢......”據該女士回憶,12月13日下午4點多,正在超市工作的她突然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對方自稱是烏海市某銀行的客服人員,說自己涉嫌一宗洗黑錢案件,銀行會幫其報警,但她必須全力配合公安機關的調查,不能提供虛假信息和狡辯,必須要如實回答他們的問題。

起初聽到這樣的電話內容,該女士並沒有相信,畢竟自己從未參與過任何違法犯罪活動,可是緊接著又一個陌生的號碼打了過來,“我們是xx市公安局的民警,接到報警,你涉嫌一宗洗黑錢案件,必須要按照我們的要求配合調查!”聽到公安民警的詢問內容,該女士不由得驚慌起來。

對方告訴該女士,說他們現在已經開啟了電話錄音,必須要如實回答他們的問題並按照他們的要求來做,而且不能有其他人在場,如果將事情洩露給其他人,影響到案件的偵破,後果很嚴重。為了進一步取得該女士的信任,對方還故意在電話中讓所謂的“隊長”接電話,說可以擺平此事,但必須按照他們的要求操作,將資金轉移到安全賬戶證明清白,否則他們就會派人來實施抓捕。

因為自己的確有一張該銀行的信用卡,也擔心自己真的被公安機關立案調查,同時,對方對自己的姓名、銀行卡、電話號碼等信息瞭如指掌,已經驚慌失措的她這下徹底深信不疑。

按照對方的指令,該女士悄悄回家,拿上了銀行卡、手機充電器、身份證等個人物品,獨自偷偷去附近的酒店開了房,並將手機調為呼叫轉移狀態。然後,對方通過qq聊天軟件遠程控制該女士手機中的微信、支付寶、銀行卡,同時,還發來3個短信驗證碼,操作按部就班地進行著......

  警方後臺準確信息研判 民警火速趕到現場制止

公安機關從後臺信息研判出該女士可能正在受到電信詐騙的侵害,烏海市公安局聯合作戰指揮部民警及時與其家人取得聯繫,希望通過家人勸阻其避免上當受騙。當民警打電話進行回訪時發現,其家人也聯繫不上她。原來,該女士每天晚上9點下班,但家人從下午5點就一直聯繫不上她,後來,通過同事得知,該女士下午4點多神色慌張地走了。家人多方尋找無果,向公安機關發出了請求幫助。

“這裡是110指揮中心,你轄區有人可能正在受到電信詐騙的不法侵害,請速到xx酒店xx房間進行制止!”烏達區解放路派出所值班民警火速趕到指定酒店,在酒店服務員的協助下找到了受害者。當打開房門的一剎那,正在匯款的她嚇傻了,“我當時以為是手機對面的公安局來人了,自己真的犯事了。”即將發送短信驗證碼的該女士被突然進來的民警及時制止,在表明身份後,她才知道自己原來被電話中冒充的公安民警詐騙了,自己差點就做了傻事。

隨後,民警將該女士帶回派出所,並通知家人過來。“我現在也沒什麼正式工作,兩萬多元就是我的一年收入。當時,也不知道自己怎麼了,幸虧你們及時趕到,不然我都不知道以後怎麼面對家人了。”擔心該女士的微信錢包、支付寶、銀行卡仍然存在潛在的安全隱患,民警幫助將其名下所有的錢財轉移到家人安全的賬戶中,並對其進行了宣傳教育。

解放路派出所所長崔傳宇介紹說,當今電信網絡詐騙花樣百出,但其實詐騙分子就是利用人們膽小害怕的弱點,通過花言巧語逐步攻破受害人的心理防線,一步一步達到騙錢的目的。冒充公檢法人員實施電信詐騙是一種最常見且手段老套的的電信詐騙方式,主要方式就是冒充公檢法機關懷疑受害者涉嫌洗黑錢,以各種手段從思想上恐嚇住,讓受害人確信自己確實犯事了,再通過團伙成員間的分工、角色扮演,將你的電話轉給一個所謂的辦案人員,而這個辦案人員會提供一個所謂的安全賬戶,讓你把錢轉存進去後以證清白。遇到這類電話或者信息一律不接,一定要跟家人、朋友商量,及時向公安機關報警。

警方提示:


近年來,烏海市公安局面對電信網絡詐騙的高發態勢,一方面依託聯合作戰指揮部,多方發力,精準研判,全力打擊,共破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76起。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類時間節點,依託9個警務工作站加強宣傳防範力度,讓群眾切實瞭解電信網絡詐騙的手段、特點、方式,從源頭切斷電信網絡詐騙的發案。

警方在此提醒:網民自身要不斷增強電信網絡詐騙的防範意識,堅信天上不會掉餡餅,小甜頭恐是大陷阱,未知鏈接不點擊,陌生來電不輕信,個人信息不透露,轉賬匯款多核實。遇到詐騙或發現可疑線索,及時舉報,共同營造清朗電信網絡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