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6888號建議的答覆

魯曼代表:

您提出的關於進一步提高“兩不愁三保障”水平的建議收悉,經商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醫療保障局、財政部,現答覆如下:

到2020年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貧困人口脫貧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標。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解決農村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市主持召開座談會,研究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6月23日,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印發《關於

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的指導意見》。各地區和相關行業主管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要求,制定工作方案,明確工作標準,部署摸底排查,逐項對賬銷號,確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實現。

一、關於強化產業扶貧

農業農村部等有關部門認真貫徹中央脫貧攻堅決策部署,通過加強主體培育、創新利益聯結、推進產銷對接、強化科技支撐和人才培育,不斷夯實產業扶貧基礎,提升貧困戶在產業扶貧中的參與度,實現產業增收脫貧。一是加強新型經營主體培育。積極支持貧困地區加快培育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種養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支持貧困地區創建農民合作社,發揮龍頭帶動作用,為貧困戶提供全產業鏈服務,帶領貧困戶進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參與市場競爭。截至目前,832個貧困縣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61萬多家,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237.5萬戶,認定國家農民合作社示範社1600個,佔全國總數的27%,帶動成員4.7萬戶。發展市級以上龍頭企業1.4萬家、國家級龍頭企業128家。各地創新工作方式方法,通過新型經營主體帶動,有力促進了農業產業扶貧和農民持續增收。二是創新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立足貧困地區實際,創新和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總結推廣股份合作、訂單幫扶、生產託管、園區帶動等有效做法和“企業+合作社+貧困戶”“企業+基地+貧困戶”“園區+合作社+貧困戶”等帶貧模式,讓貧困群眾從產業發展中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圍繞產業扶貧重點關鍵環節,進一步總結遴選了產業扶貧10大機制創新典型,在2018年產業扶貧論壇上進行集中宣傳推介,進一步推動各地優化產業扶貧政策供給,完善產業扶貧精準幫扶機制。三是推進電商扶貧。2014年起,商務部、國務院扶貧辦等有關部門深入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向貧困地區傾斜政策,建設農村電商公共服務體系和物流配送體系,培訓建檔立卡貧困戶、農村創業青年等。2018年新增示範縣260個,其中國家級貧困縣238個,累計支持示範縣1016個,其中國家級貧困縣737個,佔國貧縣總數的88.6%。示範地區建成縣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100多個,鄉村電商服務站點8萬多個。為拓寬農村產品網絡銷售渠道,2017年,商務部推動阿里、京東等知名電商企業在手機客戶端和網站首頁開通了電商扶貧頻道,對貧困地區產品網絡銷售給予流量支持、減免費用等優惠措施,打造貧困地區產品網絡銷售直通車。截至2018年底,頻道企業已經發展到21家,與550個國貧縣實現了對接。

下一步,國家有關部門將進一步加大對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力度,提升新型經營主體帶貧能力,支持龍頭企業在貧困村建設貧困人口參與度高的特色產業生產加工基地,儘快將貧困戶吸納進合作社,提高貧困群眾組織化程度。繼續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聚焦貧困地區,對具備條件的國貧縣實現全覆蓋,支持貧困地區特別是“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加強物流、培訓、供應鏈等項目建設,完善農村電商公共服務體系促進產銷對接,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探索將農戶納入農村電商發展鏈條,促進貧困地區農民增收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助力脫貧攻堅。

二、關於做實教育扶貧

教育扶貧工程實施以來,國家有關部門認真落實中央決策部署,以保障義務教育為核心,全面落實教育扶貧政策,加大財政投入力度,重點向貧困地區傾斜,穩步提升貧困地區教育質量。

一是設立專項資金支持。目前,我國實施的一系列重大教育政策和項目,重點支持貧困地區和薄弱環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營養改善計劃、特崗計劃、薄改計劃等重大專項全面覆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有的還擴大到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專門設立民族教育專項,支持新疆、西藏等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發展。五年來,中央財政對地方教育轉移支付由2000多億元增加至3000多億元,80%以上用於中西部地區。

二是加大貧困因素權重。按照財稅體制改革要求,中央對地方教育專項轉移支付轉變分配方式,由項目法改為因素法分配到省,各省根據教育發展實際情況統籌使用。因素分配法充分考慮地區差異、財力狀況、教育事業發展等情況,尤其將貧困人口數、貧困發生率等作為資金測算的重要因素,加大向貧困地區傾斜力度。為進一步加大深度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傾斜力度,2019年新增“深度貧困縣數、深度貧困村數”等因素。同時,在預算下達文件中明確要求各地精準施策,最大限度向“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和建檔立卡等貧困人口傾斜。2018年-2020年,中央財政新增“三區三州”教育脫貧攻堅資金70億元,統籌用於“三區三州”教育脫貧攻堅,重點保障義務教育,適當兼顧其他教育階段脫貧攻堅。

下一步,國家有關部門將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的重要講話精神,支持和引導地方切實解決貧困地區義務教育有保障面臨的突出問題,進一步提高學生資助精準度,實現建檔立卡等貧困家庭學生“應助盡助”,把錢花在刀刃上、用到關鍵處,不搞“平均主義”,不搞“大水漫灌”,繼續加大力度推進貧困人口較多、貧困發生率較高、脫貧難度較大的深度貧困地區教育脫貧攻堅。

三、關於深化健康扶貧

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醫保局、財政部、國務院扶貧辦等部門先後聯合印發《關於實施健康扶貧工程的指導意見》《醫療保障扶貧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8-2020年)》《健康扶貧三年攻堅行動實施方案》,對健康扶貧工作進行統一部署。各地普遍建立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三重保障機制,梯次降低貧困人口醫療費用負擔。目前農村貧困人口經三項制度綜合保障後醫療費用實際報銷比例超過80%,貧困人口醫療費用負擔明顯減輕,因病致貧返貧比例逐年降低。基本醫保方面,逐步加大城鄉居民基本醫保財政補助力度,2019年提高到人均520元,農村貧困人口參加基本醫保個人繳費部分由財政給予補貼,目前基本醫保基本實現了貧困人口全覆蓋。大病保險方面,今年4月,國家醫保局會同財政部印發《關於做好2019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工作的通知》(醫保發〔2019〕30號),進一步調整大病保險待遇支付政策,明確降低並統一大病保險起付線,政策範圍內報銷比例由50%提高至60%,並進一步加大對貧困人口傾斜支付力度,貧困人口起付線降低50%,支付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全面取消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大病保險封頂線,進一步減輕大病患者、困難群眾醫療負擔。醫療救助方面,進一步加大託底保障力度,年度救助限額內的政策範圍內個人自付住院醫療費用救助比例不低於70%,並對個人家庭負擔仍然較重的進一步加大傾斜救助力度。對經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支付後,個人及家庭自負醫療費用仍然較高的農村貧困人口,各地通過政府直接兜底、基本醫保制度兜底、建立補充醫療保險制度兜底專項救助基金兜底等再次給予補償或救助。全面推行縣域內住院先診療後付費和“一站式”即時結算,貧困人口住院無需繳納住院押金、直接辦理入院手續。出院時,在定點醫療機構綜合服務窗口,實現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和其他保障措施“一站式”即時結算,只需支付自負醫療費用,減少農村貧困人口跑腿墊資。

下一步,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醫療保障局、國務院扶貧辦等部門將著力解決基本醫療有保障存在的突出問題,指導各地用好城鄉居民醫保基金,鞏固提高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建立健全城鄉居民醫保門診費用統籌及支付機制。指導各地加強各項醫療保障制度銜接,在統籌發揮三重機制綜合保障效益基礎上,探索建立防範因病致貧返貧長效機制。

感謝您對脫貧攻堅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聯繫單位及電話:國務院扶貧辦政策法規司

010-84155077

國務院扶貧辦

2019年8月23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