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縣長壽村——永生

永生村,原名“長橋村”,是古棧道上的一個村莊。據當地人說,長橋並無橋,只是 “棧道似橋”而已。(在本地群眾中有兩種說法:一說長橋村始建於明代,因嘉陵江時有氾濫,村民們多在半山腰搭棧道出行,故叫“長橋”。另一種說是從北星村到長橋村2千米,棧道長且樓閣多,宛若長橋,故名“長橋”。這兩種說法都道出了長橋這個地名與古棧道緊密相連,是古代交通要道的一個重要節點。)現在,村裡的石坡上還留有古棧道孔遺蹟,也更印證了“長橋”作為地名的來由。

  長橋村後來改名為“永生村”,是為了紀念70年代一名叫孫永生的戰士。1976年4月21日,孫永生奮不顧身跳入洪水中,將落水婦女救上了岸,自己卻獻出了21歲年輕而寶貴的生命。當地黨委、政府為了紀念烈士,弘揚烈士精神,便將長橋大隊更名為永生大隊,即現在的永生村。

  烈士犧牲當年,中共鳳縣縣委、縣革命委員會和8318部隊共同在孫永生烈士犧牲的嘉陵江岸,建立了一個200多平方米的烈士陵園,並將孫永生烈士遺體安葬於此,立有一座烈士紀念碑,詳盡記錄了這位烈士捨己救人的英雄感人事蹟。

  現永生村,被譽為“嶺南養生第一村”。因全村群山環繞,山貌呈“八瓣蓮花”狀,植被茂盛,負氧離子豐富,尤其是村莊地下水呈弱鹼性,含有多種有益礦物質,常年飲用能降低人體“三高”。該村162名村民中80歲以上長壽老人18人,最長壽者超過百歲。 2015年該村被列為美麗鄉村建設重點村,以養生長壽文化為靈魂,建成了 “嶺南長壽街”、“龜齡溪”、“純陽井”、“長橋水街”、“永生村史館”等多個景點和農業體驗園區、農家樂和家庭賓館。

  永生村有洪林寺遺址。傳說,村子裡有個唐員外為感恩名號為泓林的和尚而建。又傳尉遲敬德隱退鳳縣八方山開礦,行至永生村,看到殘損破敗的泓林寺,便解囊捐錢,重新維修了泓林寺,並將規模擴大到二十餘畝。一次,唐明皇途經永生村,看到泓林寺香火旺盛,便欣然親筆題匾“洪林寺”。從此,“泓林寺”改為“洪林寺”。安史之亂,洪林寺毀於大火。現遺址上只有一塊石碑和一矮牆,石碑上的文字為“洪林寺簡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