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麗”有望代替“嘎啦”引領未來國產蘋果新品種

據瞭解,在我國環渤海和陝西、山西等蘋果主產區,富士蘋果佔了栽培總面積的70%以上,富士蘋果10月中下旬成熟。過去,在生產中,“嘎啦”蘋果一直是早中熟品種的代表。但是“嘎啦”口感酸澀、果型較小,不太受消費者的喜愛,而“魯麗”的問世正好彌補了這些缺陷。

“魯麗”有望代替“嘎啦”引領未來國產蘋果新品種

據魯麗蘋果果園負責人介紹:‘魯麗’不僅能夠早熟,而且果實鮮豔,肉質金黃,口感脆甜,是個難得的好品種。“魯麗”作為早中熟品種,果實發育期只需120天,8月上旬即可成熟,比“富士”提前了兩個月,和“嘎啦”同期,口感上卻遠超過它。未來“魯麗”有望替代“嘎啦”,擴大早中熟蘋果供應,改寫我國“第一水果”富士蘋果的種植和供給結構,也能改善“富士系”佔比過高、供給同質化帶來的一系列產業發展問題。

據悉,目前蘋果產業正處於一個新階段,“去人工化”代表著未來趨勢。而蘋果的種植環節中,套袋、摘袋是用工成本最高的一環。而“魯麗良種良法配套栽培技術”的出現,正是解決這些難題的“金鑰匙”。除了省工,“魯麗”的早熟豐產優勢也很是明顯。第一年春栽植,第二年就見果,第三年已形成初步產量,再往後就進入盛果期,要比“嘎啦”同期每畝增產30%以上。

近年,我國栽培蘋果品種單一、更新慢、果樹老化易得病是普遍存在的問題,蘋果產業也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尤其是在早中熟品種上,高產、口感、抗病,市面上基本沒有品種能兼顧這三點,因此‘魯麗’的培育很有可能將引領未來蘋果產業的新品種。

關注微信公眾號:水果觀察( ID:Fruit_observer )獲取更多行業資訊及行業深度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