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迴歸線上的明珠,中國溫泉之都,廣州市從化區

北迴歸線上的明珠,中國溫泉之都,廣州市從化區。明弘治二年(1489年)析置從化縣,取遠氓歸化之意而名。據《中國地名由來詞典》記載,明弘治二年(1489)置縣,取服從教化之意命名。《中國地名辭源》明弘治二年(1489)取遠懾歸化之意,由番禺縣分置,故名。


北迴歸線上的明珠,中國溫泉之都,廣州市從化區


北迴歸線上的明珠,中國溫泉之都,廣州市從化區

在廣州東北六十公里處的流溪河畔,北迴歸線從這裡穿過,通過廣州地鐵14號線即可到達的地方。

這裡歷史悠久,據考證,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境內已有人類活動足跡。這裡是嶺南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這裡以珍稀溫泉聞名於世,有中國溫泉之都的美稱,並且素有北迴歸線上的明珠和廣州後花園之譽;2019年12月入選2019年全國百強區。



北迴歸線上的明珠,中國溫泉之都,廣州市從化區

從化區地處廣東省中部廣州市東北部,四周分別與廣州市增城區、龍門縣、廣州市白雲區、廣州市黃埔區、廣州市花都區、清遠市、佛岡縣、新豐縣為鄰。明弘治二年(1489年)析置從化縣,取遠氓歸化之意而名。據《中國地名由來詞典》記載,明弘治二年(1489)置縣,取服從教化之意命名。《中國地名辭源》明弘治二年(1489)取遠懾歸化之意,由番禺縣分置,故名。

下轄3個街道、5個鎮:街口街道、江埔街道、城郊街道,溫泉鎮,良口鎮、呂田鎮、太平鎮、鰲頭鎮,其中溫泉鎮獲得廣東省森林小鎮稱號;區人民政府駐街口街道新城東路,總面積1974.5平方千米,戶籍人口63.4萬。



北迴歸線上的明珠,中國溫泉之都,廣州市從化區

明弘治二年(1489)番禺縣析置從化縣,初治橫潭(今花都區),尋遷流溪馬場;屬廣州府。清襲明制,從化縣隸屬廣州府。民國元年(1912)至民國九年(1920)屬粵海道,此後直屬廣東省直至民國二十四年(1935)。民國二十五年(1936)屬廣東省第一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七年(1938)屬廣東省第二行政督察區。民國三十四年(1945)屬廣東省第一行政督察區,次年屬廣東省政府專員公署直屬督察,至民國三十八年(1949)。

1949年10月,屬廣東省北江臨時行政委員會,縣治遷街口。1950年屬北江專區。1952年屬粵北行政區(韶關專員公署)。1956年屬韶關專區。1958年10月,從化縣與佛岡縣合併為從化縣。1959年1月劃歸佛山專員公署。1960年9月劃入廣州市。1961年佛岡縣析出,仍屬廣州市。

北迴歸線上的明珠,中國溫泉之都,廣州市從化區

1994年3月,從化縣改設縣級從化市,由廣州市代管。2004年2月,街口鎮、江埔鎮、城郊鎮改設相應的街道,並將神崗鎮石潭、沙貝、大坳、赤草4個村劃入街口街道;神崗鎮併入太平鎮;桃園鎮、灌村鎮併入溫泉鎮;撤銷東明鎮分別併入良口鎮和呂田鎮;龍潭鎮、棋杆鎮、民樂鎮併入鰲頭鎮。2014年2月,撤銷縣級從化市,設立廣州市從化區。



北迴歸線上的明珠,中國溫泉之都,廣州市從化區

從化區位於珠江三角洲與南嶺山地交接處,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有丘陵、谷地、臺地等地貌。有天堂頂、三角山、桂峰山、五指山等山峰,其中天堂頂海拔1210米,是廣州市最高峰,也是從化與龍門縣的界山;有流溪河、潖江河、連麻河、鰲頭河等河流;有流溪河水庫、黃龍帶水庫、天湖水庫、茂墩水庫等大中型水庫;她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均氣溫為21.2℃,年降水量2176.3毫米。

這裡是廣東省荔枝生產區,錢崗糯米餈、白田崗桂味為名貴品種,盛產荔枝、柑橙、三華李等水果。有花生、木薯、菸草、茶葉等作物;有馬尾松、荷木、毛竹等林產品;有金錢龜、南狐、果子狸、穿山甲等珍稀野生動物;有鎢、黃金、綠柱石、稀土等礦產,其中高嶺土儲量約1500萬噸。有荔枝幹、荔枝蜜、荔枝酒、苦瓜乾、三花酒、龍潭三黃雞等特產。



北迴歸線上的明珠,中國溫泉之都,廣州市從化區

這裡是馳名中外的溫泉療養度假勝地,有被譽為第二廬山的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境內人文歷史悠久,風景秀麗;有廣州後花園之譽。先後被評為中國文化生態旅遊示範地、中國最佳旅遊度假勝地、中國優秀生態旅遊城市、廣東省國民旅遊休閒計劃示範市等稱號。有被譽為為嶺南奇觀的百丈瀑、飛虹瀑、香粉瀑,郭沫若先生曾賦詩:百丈疊三瀑,一溪奏萬笳;泉飛岸罩雨,水激石生花。

境內有北迴歸線標誌塔、從化溫泉、石門森林公園、風雲嶺森林公園、黃龍湖森林公園、天湖瀑布景區、廣州抽水蓄能電廠旅遊度假區等景區;有呂田鎮蓮麻小鎮、溫泉鎮南平靜修小鎮、鰲頭西塘童話小鎮等特色旅遊村鎮;有桂峰山、社逕坑、海螺灘、呂田崗等古遺址;有廣裕祠、五嶽殿、從化學宮等古蹟;有錢崗、中和裡、平山圍等古村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