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無村姑,是這樣嫁給大城市有房男的

三無村姑,是這樣嫁給大城市有房男的

之前在知乎看到這麼個問題,我估計很多女生都有類似的想法:“為什麼我這麼努力,還是嫁不了有房男?”



現在很多人說到嫁個有房男,就喜歡各種作對比。尤其是喜歡對比自己身邊的親朋好友,動輒就是“你看我那個閨蜜在老家結婚,男方就準備了一百八十平的大房子,你在北京連個廁所都沒準備”。

但是小地方的房子和北京的房子有可比性麼?

同樣是房子,小地方房子相當於個體戶,誰都可以開張,而一線城市的房子相當於上市公司,不是說有就可以有的。

當一個個體戶和擁有一個上市公司的難度,一目瞭然。

因為價值不同,婚戀意義自然不同,相應的有房男人對另一半的要求也不同。

所以要在大城市找一個有房子的男人嫁了,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能做到這一點,基本也就只有兩種模式可以走:


三無村姑,是這樣嫁給大城市有房男的



1、自由戀愛路線

自由戀愛起作用的是你這個人是什麼樣子,決定你們能不能結婚的核心因素是感情。

比如學生時代的自由戀愛,條件在其中的影響因素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也是很多學生時代兩個人條件差異非常大的戀愛也能修成正果的原因。

但是這種路線就要求你這個人要有特點有優勢,能夠通過你自己這個人和對方發展起來一段感情。

如果條件相差太大,或者對方本是功利之人,即使有感情也不一定能成,畢竟喜歡和在一起是兩回事。

自由戀愛路線的本質是先有感覺,後看條件,因為先有感覺,所以如果對方不是特別功利的話,條件的下限可能會被儘可能的放鬆。

這種情形在學生時代比較常見,隨著你年齡的增大,將越來越少。


很多男生其實想走的也是自由戀愛的路子,只是自己不具備自由戀愛的能力,追一個黃一個,最後不得不踏上相親之旅,被逼著娶自己不喜歡的人。想要自由戀愛,必須具備三個基礎能力,具體是哪三個又如何快速培養?點擊頭像查看主頁信息留言,她來告訴你。



2、相親路線

相對於自由戀愛來說,相親就是龍找龍鳳找鳳,首先看的就是條件。

感情自然也是考慮的,但物質條件是首先被參考的,相比自由戀愛,相親路線的本質是先有條件,後有感覺,所以走這種路線的就別扯什麼“難道就不能為了愛情BLABLA”。


三無村姑,是這樣嫁給大城市有房男的



剛說了想嫁有房男只有兩種路線可以走,但是這兩種路線應該怎麼走?

自由戀愛這條路就像我上文說的,大部分是從校園走出來的,那個時候人的腦子還比較簡單,考慮事情的出發點還是喜歡不喜歡,所以比較容易忽略條件上的客觀差異。

但是一旦進入社會有了婚戀意識,對條件就會越來越看重。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總說經歷越多年齡越大越看條件。

如果你真的想走這條路線,又錯失了在校園的機會,那就只剩下唯一的途徑了:找到符合年齡狀態的優勢。


講真,現在考慮到婚戀的大部分都是27歲往上的年齡,到這個年紀想在婚戀上有競爭,就必須培養符合自己的年齡特點,通過閱歷才能帶來的優勢,比如清晰的自我認知,獨立的情感和處事能力,自己和家人都不太作,良好的情緒控制能力,關注他人的需求,懂得體諒和尊重別人,能夠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並且能真的去關注有房男在想些什麼需要什麼。

別倚女賣女,覺得自己是個女的人家就該BLABLA。

這樣才能起碼能讓有房男高看一眼。


三無村姑,是這樣嫁給大城市有房男的


很多女生現在說起自己的價值,都會說一些沒啥卵用的東西,最常見的就是閱讀健身旅遊,凡是有男的譏諷你拿這玩意當優點的一律是屌癌,神聖而不可侵犯。

然而這些女生眼中的高價值實則好看不中用,閱讀健身旅遊的本質都是消費,最多算是高級一些的消費,和男人愛做大寶劍沒什麼本質上的區別。

你愛旅遊去過幾個東南亞窮國,在印度喝了碗恆河水,也許在你的朋友圈裡引起了小姐姐們的一片讚歎,又引來了一堆屌絲擼著大管的意淫,你的感覺好極了。


然而這些對想結婚的男人這其實一點幫助都沒有,既不能幫助男人建立一個和諧的家庭,也不能幫助男人發展事業。

真的能交換的價值是可以產生實際效用的,否則男人為啥要用自己真金白銀的房子來換取這些虛無縹緲?


三無村姑,是這樣嫁給大城市有房男的


還有更為關鍵的一點是,待嫁婚齡女性和一線有房男的比例真的相差巨大。在這種比例懸殊的情況下,很多女生的思維還停留在自己挑選對方的階段,而不是自己供對方挑選。

她們總覺得會有一堆有房男和自己接觸,然後自己可以慢慢在裡面按照自己的標準來篩選,稍有不滿意就可以把對方k.o出局。

這套模式要是在縣城那非常適用,畢竟縣城房子不值錢,大部分人都有,不具備立足價值。

但是大城市的房子具有“在本城立足”的標誌性意義,鑑於我國巨大的地域差距,普通女孩嫁入一線城市的意義,不會小於上世紀東南某省成功偷渡發達國家且拿了綠卡。

所以真的要嫁有房男,那是要付出努力的,不妨先改變自己的思維定勢,該善解人意就善解人意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