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慫的papi醬,讓我笑不出來

認慫的papi醬,讓我笑不出來

很多人說,這個時代的觀眾,越來越喜歡“大女主”“女強人”的人設。

談得了戀愛,也搞得好事業。

家庭工作兩手抓,每樣都做得風生水起。

在不少人眼中,papi醬已經是這樣的“人生贏家”。

最近,剛自曝懷孕的她,卻公開“認慫”,坦言自己在孕期,有各種擔驚受怕。

papi醬26歲考上研究生,畢業之後去跟比自己小好幾歲的年輕人競爭崗位,本就不易。

認慫的papi醬,讓我笑不出來

競爭力減分 /《令人心動的offer》

想要生孩子,找到工作之後,又要考慮各種問題:

孕期的身體反應是否會影響自己的工作表現?

對於快節奏的職場而言,產假好像過於漫長。休完產假,工作會不會已經發生無可挽回的變動?

認慫的papi醬,讓我笑不出來

《令人心動的offer》

別人告訴她,孩子從出生到三歲,最好是媽媽陪伴。

可是,離開職場三年之後,她還能找到工作嗎?

認慫的papi醬,讓我笑不出來

《令人心動的offer》

“成為母親”,會對工作有什麼樣的影響?

答案,可能比你想的更復雜。

認慫的papi醬,讓我笑不出來

那群“貪心”的媽媽

像papi醬這樣,想要家庭事業兩邊都不放手的女性,其實很常見。

去年,國家統計局發佈了一項統計報告,全國女性就業人員佔全社會就業人員的比重為43.7%。

幾乎佔據了一半。

早在2016年,就有百分之70的女性認為,家庭和事業,兩者同等重要。

認慫的papi醬,讓我笑不出來

《2016年中國女性、職業與幸福感白皮書》

現代的女性,哪怕是已為人母的“媽媽們”,也已經不再滿足於在家裡的一畝三分地做“家庭主婦”。

一方面,是工作帶來的收入,能夠為家裡提供更多的經濟保障。

另一方面,是她們越來越意識到,工作帶來的成就感和安全感,是一個人在家庭之外的獨立和自由。

前一陣子,社長採訪穎兒。

採訪裡,她給已婚女性一個建議:

結了婚,也要有自己的一份工作。

不一定要賺很多,但一定要有自己的事情做,不要一直盯著老公看……

被需要的感覺,會讓一個人沒那麼焦慮。

認慫的papi醬,讓我笑不出來

和許多普通人一樣,穎兒是“貪心”的:

一邊揹負著育兒的重任,一邊在職場上奮力前行。

只是,光鮮亮麗的背後,是無數中國女性的掙扎。

認慫的papi醬,讓我笑不出來

職場家庭的兩難

有這樣一種說法,在男性和女性成為父母的時候,可能會有一部分父親進入角色有“延遲”,他們還沒來得及做好準備、適應身份轉換。

但因為懷孕、哺乳一系列的事情,女性在寶寶來臨的那一刻,就被迫迅速成長。

泰國短片《職場媽媽的選擇》裡講述一位母親,從前,她可以在週末和閨蜜逛街聊天、安心享受高熱量的美食和香甜的夢。

有了孩子之後,生活徹底變了:

每天睜開眼,就要考慮家裡的財務要怎麼管理,晚飯要換什麼菜式,甚至連奶水不夠、小孩子摔倒,也可能被批評不是好媽媽的理由……

認慫的papi醬,讓我笑不出來

泰國廣告《職場媽媽的選擇》

身體上的變化更受不了自己的控制:

Ella曾提到自己遭受的生育後遺症,因為生產造成了子宮和膀胱脫垂,連打噴嚏、原地跳躍、跑步等基本動作都會導致尿失禁。

這是很大的困擾,生活、工作、心情都受到影響。

認慫的papi醬,讓我笑不出來

Ella的Facebook發文

在這種情況下回歸職場,“就像戴著鐐銬在跳舞”,嚮往在舞臺上綻放自己的光彩,卻總是束手束腳。

《2009年中國職業婦女生存狀況調查報告》提出了一個兩難的困境:如果升職需要長期赴外地辦公,與家庭生活產生衝突,你會如何處理?

僅有5%的受訪者堅決選擇事業。

認慫的papi醬,讓我笑不出來

謝娜在訪談節目《僅三天可見》中袒露寶寶的重要性

有一個受訪者說起自己的經歷:

“四個月的產假結束,面臨的是一手搬磚和一手抱娃的兩難和艱辛。

職場不相信眼淚,更不會相信媽媽的奶水,母乳原來沒有那麼神聖,全是辦公樓馬桶蓋上慌亂和急促。

白天滿臉疲憊卻始終堅定地想在職場上‘殺’出一條血路……”

更讓她們感到委屈的是,在自己兩頭奔忙的時候,最親密的伴侶沒有伸出援手,甚至當起了“甩手掌櫃”。

網絡上曾流行過一個段子——當媽式擇偶、保姆式妻子、喪偶式育兒、守寡式婚姻是中國女人的四不幸。

戲謔背後,流露出的是女性對男性在家庭中缺位的控訴和心酸。

認慫的papi醬,讓我笑不出來

《奇葩說》辯手談中國女人的困境

大數據的結果顯示,在孩子生活照料方面,主要由父親負責的比例於十年間下降了3%,而在孩子教育方面父親的存在感就更為薄弱,比例從30%下降到20%左右。

韓劇《死也很好》裡的二胎媽媽崔敏珠,在一次公司活動中接到老師說孩子發高燒的電話,心急如焚的她央求丈夫去看看孩子,結果丈夫卻推三阻四,甚至勸說她辭職。

她質問丈夫,為什麼當初立下做彼此人生伴侶的誓言,如今卻讓我一個人養孩子?

認慫的papi醬,讓我笑不出來

《死也很好》二胎媽媽崔敏珠在工作中也要煩心家庭瑣事

當男性還沒有做好當一個好爸爸的準備,女性就已經開始投入成本和做出妥協,並且不斷地退讓自己的底線。

原本孩子是愛情的結晶,因為一方責任的缺失,最後卻成了消磨感情的“麻煩”。

認慫的papi醬,讓我笑不出來

她們需要被溫柔對待

“媽媽”,是一群偉大的人。

也是一群需要溫柔對待的人。

可惜,因為生育所帶來的客觀上無法避免的問題,在職場上,並沒有因此得到優待。

今年5月,湖南長沙的一名女司機上夜班時,因家裡無人照看孩子,不得已將孩子帶到了自己開的公交車上。

孩子累了橫睡在車座位上的一組照片被傳到網上,引發網友熱議,這位女司機因此差點被辭退。

認慫的papi醬,讓我笑不出來

女司機確實有不妥之處。

只是她的不妥,也是“不得已”。

“面對不可承受的生命之重,我只能選擇負重前行。”

在《2019年職場媽媽生存狀況調查報告》裡,有53%的媽媽因為帶孩子分散精力,導致工作效率和職場競爭力下降;

41.6%的人在懷孕和生產期間,錯過了升職加薪的良機;

33.7%的人,因為公司對職場媽媽的偏見,失去晉升機會。

認慫的papi醬,讓我笑不出來

生孩子對職場媽媽事業發展的影響 / 智聯招聘

在經典的社會分層研究中,有兩個著名的理論,“為父之賞”與“為母之罰”。

“為父之賞”,是說一個成為父親的男人往往在職場上更受歡迎。

僱主認為,父親形象意味著責任感的增加,和越軌行為的減少。

“為母之罰”恰恰相反,成為母親對於職場發展而言,是一個劣勢條件。

美國90年代有一份調查數據:每生一個孩子,女性的收入將會降低7%。即使控制因生育造成的工作年限的差異後,收入仍然會降低5%。

社會學者給出了一些解釋:

比如,工作被打斷,不利於母親工作經驗和年限的積累;

因為照顧小孩的壓力,母親的工作效率降低;

又或者,只是單純因為僱主對員工母親形象的歧視。

樁樁件件,都足以令一個職業女性心灰意冷。

當然,也有另外一種聲音,“我寧願你工資低點,最起碼把家裡照看好。”

男人在家裡可以偷懶,工作中必須勤奮,因為要養家餬口;

女人可以工作中偷懶,在家裡必須勤奮,因為要讓家庭和睦。

不少人看來,全職主婦不用承受來自職場的壓力,不用為了那些許薪水拼盡全力,只用穩穩地待在家裡,照看好家中的老小即可,簡單而又輕鬆。

《82年生的金智英》主人公金智英本是高才生,有著自己的理想,結婚之後,因為各種因素選擇在家當全職太太。

其中有這樣一個場景,本來有復職希望的金智英因為婆婆的反對,公司的因素不得不放棄復職的機會,於是就有了下面的對話。

認慫的papi醬,讓我笑不出來

《82年生的金智英》

在丈夫看來,不工作在家裡看孩子,是一種休息。

社長見過很多女孩,她們在經濟和其他方面都足夠的能力,只是一提到家庭主婦這四個字,多少有些不屑:“明明能有自己的工作,為什麼要做家庭主婦?”

她們深知獨立的自由,也懂得獨立的可貴。

可是,“媽媽”難道不是一份工作嗎 ?成為“家庭主婦”,是一份很低級、很輕鬆、很沒有價值的事情嗎?

如果沒有在家裡付出的那個人, 怎麼會有從家庭裡走向社會的那些“人們”?

社長並不希望女性成為沒有工作的家庭主婦。

並不是覺得,這份工作沒有意義、會讓人失去自我,而是覺得,還有很多人、乃至整個環境, 對家庭主婦,還沒有足夠的尊重,對這份承擔家務的辛苦,還沒有足夠的認識。

這或許,也是大多數女性選擇迴歸職場繼續廝殺的理由之一。

說到底,這個社會對女性有一點“雙標”:

一方面,它要求女性獨立、勇敢、有野心,能馳騁職場。

另一方面,它還要女性溫柔、賢惠、能照顧好孩子,能把家務打理得井井有條。

能在這兩者之間來回遊走處理得遊刃有餘的女人們,是值得尊敬的,更是需要得到溫柔對待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