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消息!杨浦首个千亿级产业蓄势待发

重磅消息!杨浦首个千亿级产业蓄势待发

12月16日,国内首个地区性现代设计产业发展指数在杨浦发布。《“环同济-杨浦”现代设计产业发展指数报告暨白皮书》显示,作为全市唯一一个将现代设计产业作为特色定位的城区,杨浦区凭借长久以来的现代设计产业积淀和深厚的高校资源,在上海“设计之都”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上企业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以规划设计为主的创意产业集群。2018年,现代设计企业数量已占到全区企业总数的21.4%,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达521.9亿元几年后,现代设计有望成为杨浦区首个千亿级产业

重磅消息!杨浦首个千亿级产业蓄势待发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空间分布示意图

从昔日现代设计一条街到孕育“三区联动”模式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是杨浦代表性的设计产业群落,也是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功能区和领头羊。在四平路街道居民区里开出的阿斯顿·马丁全球首个海外设计实验室就是其中令人弹眼落睛的一个典型代表。《白皮书》显示,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它已成为全国乃至全球企业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以规划设计为主的创意产业集群。2018年,“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核心区总产出突破400亿,实现了12.8%的高速增长;区域内企业数量达到3263家,增加值为107.4亿元,在杨浦区GDP中占比5.8%

重磅消息!杨浦首个千亿级产业蓄势待发

▲阿斯顿·马丁全球首个海外设计实验室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杨浦现代设计产业的发展轨迹十分特别——以市场的力量自然而然形成,不依靠任何行政力量来推动。

上世纪80年代,围绕复旦、同济、上海财经大学等丰富的校区资源,一些设计企业和科技产业园区渐渐聚集,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开始萌芽。至本世纪初,同济大学周边的赤峰路已初步形成“现代设计一条街”。

重磅消息!杨浦首个千亿级产业蓄势待发

▲晚上10点多赤峰路上多家建筑设计室、数码公司、模型制作公司,依然灯火通明。

从市场中孕育而来的“现代设计一条街”渐渐吸引了政府、高校的目光。他们联手打破了曾经的边界、鸿沟,最终创出了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相结合的“三区联动”模式。该模式诞生后,杨浦现代设计产业在教育资源、科技创新等领域逐渐形成了相对成熟、稳定的资源对接机制,设计产业后备力量充沛,信息技术快速发展。

指数报告显示,杨浦现代设计产业的人才吸引政策满意度得分达到4.19(总分为5分)。其中,工艺美术设计、时尚设计等创意设计类企业人才储备较为丰富。

从一枝独秀到产业结构更均衡

曾经的“现代设计一条街”专精于建筑设计,可谓“一枝独秀”。随着现代设计产业生态圈的不断扩大, 杨浦也迎来了产业结构转型的关键期。

指数报告显示,以企业数量为划分,建筑与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及产品设计三类产业各自占比分别为30.1%、27.4%和11.1%,现代设计产业结构分布更均衡。

重磅消息!杨浦首个千亿级产业蓄势待发

以软件设计业为例,杨浦已集聚了一大批高成长的新兴企业,包括优刻得、悦易网络、鲁班软件等企业在内的一批“互联网+”和“四新经济”企业呈现爆发式增长。

与此同时,作为全国BIM技术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杨浦的BIM技术如今已不仅仅局限于工程级别,而进一步拓展至城市级别。以浦江、创智天地园区、同济大学等区域为基础,一场数字园区、数字学区实验正悄然进行。

从科技创新入手,不断探索新业务、新发展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影响着现代设计产业。为了向千亿元目标发起冲击,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内的设计企业们正不断探索新业务、新发展。

数据显示,杨浦设计企业在研发投入及信息化方面投入较高。2018年,研发经费支出占营收比重达到5.5%,远超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平均标准;信息化投入占营收比重为4.2%。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2018年杨浦现代设计企业专利及专有技术数量迅猛增长,平均增速达到18.8%。

重磅消息!杨浦首个千亿级产业蓄势待发

▲上海设计之都活动周大学生文创类企业首次亮相

“越来越多企业意识到了成果转化的重要性,并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转化技术和制度条件。”报告撰写人之一祝波善表示,近年来,杨浦现代设计产业在深化技术创新方面取得明显突破,涌现出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截至2018年底,现代设计产业先后培育出3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家科技小巨人企业

记者:杨晓梅

重磅消息!杨浦首个千亿级产业蓄势待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