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一體化桅杆雙波段相控陣雷達的荷蘭海軍“荷蘭”級巡邏艦


荷蘭級巡邏艦是荷蘭皇家海軍隸下的大型遠洋巡邏艦。

本級艦隻擁有低強度的武裝,但配備一座封閉式整合傳感器桅杆內主要包含S波段 的SMILE輕型多功能主動相控陣雷達,可以承擔中遠程對空與對海搜索、目標追蹤、航空管制等多種任務。

本級艦共四艘,最後一艘格羅寧根號於2013年11月29日服役。本級艦的服役,極大的強化了荷蘭海上洋麵監視偵察、治安秩序維護、打擊海盜和毒品走私的能力。

2005年,荷蘭海軍提出未來的發展與建軍方向:鑑於未來全球安全形勢變遷以及恐怖主義、海盜等日益崛起的威脅,荷蘭海軍將更多注意力放在沿海水域的秩序維護與。

因此荷蘭國防部決定購買四艘新型遠洋巡邏艦艇,以強化荷蘭海軍執行洋麵監視偵察、治安秩序維護、打擊海盜和毒品走私等工作。

2007年12月20日,荷蘭海軍與Thales及皇家須爾德船廠購買四艘 新型海洋巡邏艦,總值4.678億歐元,其中兩艘由皇家須爾德位於法拉辛的船廠建造,另外兩艘則由須爾德位於羅馬尼亞的Galatai船塢建造。

荷蘭級滿載排水量3750噸,艦型有如遊艇般流線而利落,兩座大角度向後傾斜的煙囪設置於上層結構後段的兩側;主機為四具Wärtsilä 12V26 柴油機,最大航速約22節,艦首設有橫向推進器,以增加進出港或低速時的靈活度。

雖然荷蘭級只擁有低強度的武裝,但偵測能力卻遠超過一般OPV的量級,直追新型正規護衛艦,具備極佳的整體洋麵監視能力,更能勝任海洋監視與巡邏維安工作。

為了以最具效率的方式配置偵測與通信系統,荷蘭級採用嶄新概念,配備一座由荷蘭Thales開發的新型封閉式整合傳感器桅杆,艦上主要傳感器/通信天線都收容於這座塔式結構內,同時也納入各系統所需的電源供應與信號處理單元。

整套IMAST封閉桅杆系統就是一個完整的獨立模塊,本身就完成了各系統的調校配置與電磁兼容設計,故能與艦體設計建造工作完全分開,硬件方面只需提供安裝基座、預留桅杆系統的安裝容積並考量重心,加上電源/信號界面的連結等等,大幅縮短了艦體設計與建造的週期,而且只需一座桅杆塔就能滿足全艦所需的主要偵測與通信機能。

IMAST桅杆系統的底部第一層為信號處理與電源艙間,設置各型雷達與通信系統的信號處理、電源供應、各種資料交換處理界面等等。

第二層設置了S波段 的SMILE輕型多功能主動相控陣雷達,功能包括中遠程對空與對海搜索、目標追蹤、航空管制等等,採用四面固定式相控陣天線,最大使用距離約250km,以多普勒濾波和變頻等技術來適應各種不同工作並抑制雜波。

第三層分為上下兩部份,下部設置了ICAS整合通信系統,包含一般UHF/VHF傳輸天線、GPS衛星定位收發天線以及GMS訊號天線等,這些系統同樣採用固定相控陣天線形式,桅杆前、後、左、右四面各有四個接收與發射陣列天線。

第三層上部則設置X波段SEASTAR輕型主動相控陣雷達 ,與SMILE一樣採用四面固定式相控陣面,負責從80m到水平面的近距離監視與目標精確追蹤,具有極佳的分辨率,在中短距離的精確度為7.5m/1度,遠距離的精確度也有30m/1度,能搜索海面上的小艇、潛艇潛望鏡、漂浮水雷等小型物體,甚至包括是在海里游泳泅渡的人員等。


第四層則設置NR IFF-360敵我識別收發天線兼Link-16數據鏈傳輸天線;此外,桅杆頂端設有一具SHF衛星通信系統的天線。

桅杆塔四個邊緣的斜切面還裝有Gatekeeper整合式光電/紅外線監視系統,每個斜切面各裝三具紅外線熱影像儀與三具彩色電視攝影機,能360度監測艦體周遭情形並追蹤特定目標,在夜間或不良天候亦可有效探測海面與沿岸動靜 ,同時也負責導控艦炮射擊。

滿載排水量3750噸;艦長108.4米,寬16米,吃水4.55米;2座 MAN 12V28/33D型柴油機;最高航速22節,續航力5000海里/15節;自持力21天;編制54人,可額外搭載40人。

1座奧托·梅萊拉76毫米艦炮,1座奧托·梅萊拉Marlin 30毫米遙控武器站,2座奧托·梅萊拉Hitrole 12.7毫米遙控機槍;6挺FN MAG 7.62毫米機槍。

艦尾設有直升機庫,可搭載一架NH-90直升機;艦上攜帶有兩艘RHIB硬殼膨脹快艇,一艘收容於船樓後段左側(由起重機收放),另一艘收容於艦尾艙門內(艙門內有傾斜式滑道,利於快速收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