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新中國?

什麼是新中國?

什麼是新中國?

沒有一個民族的崛起

是命中註定的

崛起

必須自己爭取

1949年

在我們這片飽經戰亂、分裂與貧窮的土地上

建立起了一個新政權

如今

新中國已崛起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佔全球經濟總量的近1/6

堪稱人類經濟史上的奇蹟

70年彈指一揮間

新中國究竟做對了什麼?

01 戰爭與和平

1949年10月

開國大典的禮炮剛剛響畢

中國人民解放軍

便已經向新疆及大西南進發

到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中國大陸歷時百年的混亂與地方割據

徹底終結

什么是新中国?

(西藏卓拉邊境哨所,半個多世紀以來,一茬茬官兵在近4700米的海拔接力戍守,圖片源自@VCG)

作為世界上陸地邊界線最長的國家

在接下來的數十年內

新中國通過和平談判

與緬甸、尼泊爾、朝鮮等鄰國

陸續締結邊界條約

什么是新中国?

(新疆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瓊博拉鎮民兵在中哈邊防線上巡邏,攝影師@賴宇寧)

但家門內外的和平不是天賜

1950年,抗美援朝

1962年,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

1969年,珍寶島自衛反擊戰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

當國家安全受到威脅時

新中國敢於亮劍、以戰止戰

什么是新中国?

(兩架殲-11戰機護航,將10位抗美援朝志願軍烈士遺骸送達瀋陽,時間已經是近70年後,圖片源自@VCG)

到了1980年代

新中國終於可以集中精力

進行經濟建設

廣袤無垠的大地

潛力即將爆發

它南北縱橫、東西廣闊

是全球四個陸地面積

近千萬平方千米級的國家之一

它地處中低緯度

以溫帶、亞熱帶為主的氣候條件

四季分明、水熱充足

是全球最適宜人類生存的國家之一

什么是新中国?

(中國氣候類型分佈圖,製圖@王朝陽&張靖/星球研究所)

它還有171種礦藏遍佈各地

許多都居於世界前列

是全球自然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

什么是新中国?

(中國主要礦產分佈圖,製圖@王朝陽&張靖/星球研究所)

但是

它也有一個巨大的問題

即人口過多

新中國從1949年的5.4億人

1981年的10億人

爆漲為當時世界上唯一一

十億級人口的國家

超過全球主要發達國家人口的總和

什么是新中国?

(中國人口的增長趨勢,製圖@王朝陽&張靖/星球研究所)

巨大的人口基數

使得中國總量看起來豐富的資源

人均卻相當貧乏

中國人均耕地約1.4畝

只有美國的1/5、俄羅斯的1/9

人均水資源約2000m³

只有美國的1/4、俄羅斯的1/47

人均森林面積2.3畝

只有美國的1/6、俄羅斯的1/40

(上述部分數據源自《2016中國國土資源公報》《中國水資源公報2018》《第九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成果》)

什么是新中国?

陝西關中密佈的農田與城鎮,攝影師@李傑

在這樣的劣勢條件下

新中國

該如何發展?

02 把人口變成紅利

1949年

新中國成立伊始

教育部召開的“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

便提出

要“開始進行全國規模的識字運動”

持續數十年的掃盲教育開始了

全國各地辦起識字班

26個拉丁字母組成的漢語拼音

幫助初學者正確發音

漢字的簡體化方便書寫

大量不識字的中國農民

第一次掌握了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

“文字”

什么是新中国?什么是新中国?

(漢語拼音及簡化漢字的推廣始於1950年代;下圖為持續到2011年還在堅持進行的掃盲教育,圖片源自@VCG)

緊接著

1956年召開的最高國務會議提出

要在12年內普及小學義務教育

1986年又開始實施包括中小學階段在內的

九年義務教育

2006年又進一步免除學費雜費

實施免費義務教育

高峰

十萬座中小學校

近1000萬名中小學教師

遍佈從城市到鄉村、

從沿海到邊疆的廣袤國土

所有適齡兒童必須入學

一個也不能少

什么是新中国?

(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的小學校,牆上還刷著“免除學雜費”的標語,攝影師@逮啥拍啥)

新中國成立以來

文盲率由80%下降到4%

青壯年文盲基本消除

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達94.2%

堪稱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基礎教育

再加上

各種技術學校的技能教育

10多億中國人獲得了知識和文化

當1978年改革開放的大幕拉開

神奇的變化產生了

大量人口進入工廠

轉變為產業工人

什么是新中国?

(2012年東莞一家臺資工廠,早課後工人走向車間上班,形成了一個“人”字,圖片源自@VCG)

什么是新中国?

(2016年浙江紹興大劇院屋頂,落日餘暉下的施工人員,圖片源自@VCG)

一個個分揀員、操作員、檢驗員

組成了世界上最繁忙的生產流水線

什么是新中国?

(河南鄭州的方便麵生產線,圖片源自@VCG)

數十年間

高素質的勞動力

不斷吸引全球產業向中國轉移

2001年

中國加入WTO

向全球供給貨物的閘門大開

巨大的生產能力徹底釋放

到了2013年,中國已經超越美國

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

全球貨物貿易的第一大國

今天

中國的紡織工業

生產著全球一半以上的棉型織物

以及三分之二以上的化纖產品

(上述數據源自陳義方《紡織大國崛起歷程:中國紡織工業的70年》)

什么是新中国?

湖南衡陽一家紡織廠在緊張生產,攝影師@VCG

中國的玻璃工業

生產著全球一半以上的平板玻璃

什么是新中国?

(河南三門峽,工人們正在生產透明導電玻璃,圖片源自@VCG)

億級人口變成了億級勞動力

這就是人口紅利

可見

如果沒有大規模的基礎教育

就不會有足夠知識水平的產業工人

就沒有資格參與全球產業分工

沒有資格享受全球化的紅利

什么是新中国?

(廣東東莞一家電子廠的工人準備進行消防演練,圖片源自@VCG)

但教育的力量還不止於此

中國內地的高中生

每天都在勤奮學習

他們的目標是

高考

1999年起

中國高等院校連年擴招

大學生越來越普遍

什么是新中国?

(高校畢業典禮,圖片源自@VCG)

如今

中國高校在校生高達3800萬

比許多國家的總人口都多

這同樣是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高等教育

什么是新中国?

(1979

-2018年中國大陸高校畢業生人數,製圖@王朝陽&張靖/星球研究所)

如此大規模的高等教育

為中國儲備了大量高端人才

和高技能產業工人

人口紅利又升級為人才紅利

他們崇尚科學

崇尚知識、崇尚科技創新

這讓中國可以在互聯網、移動通信等

人力資本需求高、研發週期短的新興產業上

實現彎道超車

什么是新中国?

(華為5G芯片,攝影師@VCG)

據統計

全球429家成立不到10年

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企業

有205家位於中國

佔比達48%

什么是新中国?

(全球獨角獸企業分佈,製圖@王朝陽&張靖/星球研究所)

而在極可能引發

第4次工業革命的其他關鍵領域

包括人工智能、3D打印、生物技術等

中國同樣有著極強的人才優勢

什么是新中国?

(重慶的一家工廠,近1000臺機器人參與到了汽車生產的絕大部分環節,圖片源自@VCG)

正是因為大規模的基礎教育、高等教育

才讓我們得以進行

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工業化進程

建立藍色星球上

第一個十億級人口的工業文明

什么是新中国?

(中國工業的逆襲之路,按工業生產總值計算,製圖@王朝陽&張靖/星球研究所)

與此同時

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人口遷徙

也在持續進行

受過教育的青壯年大量向沿海流動

向中心城市流動

這種遷徙在中國農村製造出大量空心村

也支撐起沿海和中心城市的

大量工廠和寫字樓

人口的聚集大幅提升了城鎮化率

造就了4個一線城市、15個新一線城市

30個二線城市、70個三線城市

90個四線城市、128個五線城市

他們爭奪資源、爭奪空間

爭奪商機、爭奪人才

“戰爭”愈演愈烈

居然點燃了

中國經濟騰飛的又一大引擎

03 城市競爭

2007年

為了爭取某科技企業到當地辦廠

中原某市專門成立工作組

進行了長達三年的漫長“追求”

政府官員分組與企業反覆洽談

從各方面盡全力滿足企業需求

建廠施工的10多天時間裡

又多次到工地“督辦”解決問題

什么是新中国?

(鄭州航空港區的工廠,圖片源自@VCG)

這只是一個城市政府官員的日常

而在整個中國

類似為經濟發展奔波的地方官員

數以萬計

經濟學家們發現

許多發展中國家在發展經濟時

面臨的一個很大問題便是

政府的低效、無能、不作為

但對中國的地方政府官員

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周黎安形容道

(引自周黎安《轉型中的地方政府》)

“中國地方官員那種招商引資……的熱情,

在世界範圍內都是罕見的”

是什麼

在推動地方政府積極作為?

什么是新中国?

(深圳蛇口時間廣場,20世紀80年代提出來的“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口號被刻成金色標語永遠留在這裡,圖片源自@VCG)

答案是

競爭

相鄰區域的省與省之間

市與市之間、縣與縣之間

都有著很強的同構性和相似性

一個項目最終花落誰家

項目方都會擁有足夠長的候選名單

1990年代起

各地爭相建立開發區

到2014年

國家級的開發區已經超過400個

省級開發區超過1600個

市縣級開發區更是數以千計

開發區吸引了大量企業入駐

促進了城市經濟的集聚和商業發展

什么是新中国?

(蘇州工業園區,攝影師@藍月)

有30多個城市開通了軌道交通

運營里程5295千米

是美國的3倍多

什么是新中国?

(武漢地鐵7號線施工現場,攝影師@黃蕾)

硬件比拼之後

則是“軟件”的比拼

各地通過放寬落戶政策

甚至提供補貼

以增強城市對人才的吸引力

什么是新中国?

(2018年天津開啟“海河英才”搶人大戰,落戶辦事大廳內外排滿了諮詢、申請的群眾,工作人員在不厭其煩地回答著大家的各種問題,圖片源自@VCG)

地方政府在政策與工作方式上的創新

往往是全國進步的星星之火

2016年

浙江率先提出

“最多跑一次”的政務改革目標

甚至在之後成立了

“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辦公室”

該舉措在廣受歡迎的同時

也促使其他地方紛紛跟進

什么是新中国?

(浙江金華居民在諮詢臺前瞭解“最多跑一次”全程電子化操作辦法,圖片源自@VCG)

在經濟持續增長、不斷城鎮化的時期

城市競爭的結果

不是你勝我敗

而是紛紛做大

1990年

中國城區常住人口

超過500萬的特大城市僅有2個

超過1000萬的超大城市一個沒有

到了2018年

則分別達到13座、6座

城市建成區面積

1981年的0.74萬平方千米

擴大到2017年的5.62萬平方千米

擴大了6.6倍

什么是新中国?

(重慶主城區擴張,製圖@王朝陽&張靖/星球研究所)

一些相鄰的城市更是抱團競爭

互相補益

形成超大城市群

如長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

以及京津冀城市群

如果我們以GDP來劃定中國的版圖

就會發現中國的財富

已經高度集中於這些大城市

前40名佔中國GDP的近50%

前10名佔24%

什么是新中国?

(中國GDP的半壁江山,製圖@王朝陽&張靖/星球研究所)

就這樣

競爭塑造了城市

推動了如火如荼的城市崛起

而放眼整個國家

隨著國家實力愈發強大

一種神奇的力量也愈發強勁

即規模效應

它將為中國製造出

全球獨一無二的國家優勢

04 規模

1990年代

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

中國開始大規模推動基礎設施建設

一個個舉世矚目的大型工程

在此後的20年間

依次登場

包括跨越17個省級行政區

向東部160多座城市輸送天然氣的

西氣東輸工程

什么是新中国?

(江西省東鄉縣西氣東輸二線的施工現場,圖片源自@VCG)

跨越上千千米

從長江流域向華北調水的

南水北調工程

什么是新中国?

(河南省滎陽市王村鎮李村附近的南水北調穿黃工程,一渠“南水”到黃河南岸戛然而止,在地下穿過黃河及一片油菜花田,才重新露出地面,一路向北,圖片源自@VCG)

搬遷移民100多萬人

總庫容393億立方米的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

什么是新中国?

(三峽大壩,攝影師@VCG)

作為世界上

開建大型工程數量最多的國家

並非因為中國人偏愛大型工程

而是巨大規模的市場

可以從大型工程獲得

足夠的回報和溢出效應

從而形成正反饋

這就是中國成為“基建狂魔”的根源

以西氣東輸工程為例

其管網每年管輸能力高達1236億立方米

可以讓大約4億人從中受益

什么是新中国?

(2004年上海天然氣白鶴站已開始使用“西氣”供應市區,圖片源自@VCG)

而南水北調

則向沿途253個縣級以上城市供水

大大緩解了北方的缺水問題

什么是新中国?

(南水北調途經石家莊,圖片源自@VCG)

今天的中國

220千伏以上的輸電線路

長達73萬千米

足足能繞赤道18圈

位列世界第一

什么是新中国?

(甘肅酒泉的輸電線路,攝影師@陳劍峰)

14.3萬千米的高速公路

位列世界第一

什么是新中国?

(廣西合那高速公路,圖片源自@VCG)

3萬千米長的高鐵網絡

位列世界第一

什么是新中国?

(鄭州高鐵網,京廣高鐵、鄭徐高鐵的交匯處,圖片源自@VCG)

4358萬千米的光纜線路

位列世界第一

什么是新中国?

(江西吉安光纖入村,圖片源自@VCG)

648萬個移動通信基站

位列世界第一

什么是新中国?

(內蒙古阿拉善,沙漠戈壁上的移動通信基站,圖片源自@VCG)

整個中國

都被密佈的基礎設施連結起來

什么是新中国?

(中國主要基礎設施分佈,製圖@鞏向傑&張靖/星球研究所)

這種龐大的基建規模

加強了中國各地的連接性

形成了一個涵蓋14億人的

無論歐美印日都無法企及的

“洲際規模”統一市場

這種規模的市場

可以支撐比其他國家更為發達的

網購電商

每年快遞出的貨物

高達350億件

什么是新中国?

(湖北武漢東西湖物流園區倉庫內爆滿的待發貨物,攝影師@VCG)

也可以支撐

中國發展一些重大戰略產業

例如大飛機

大飛機產業資本密集、研發週期長

所以長期只有美國、歐洲兩個玩家

而據預測

中國未來20年

將需要購買超過8000架新飛機

足以支撐中國成為大飛機產業的

第三個玩家

什么是新中国?

(國產大飛機亮相,圖片源自@VCG)

這就是

中國無與倫比的規模效應

全球獨一無二的國家優勢

05 致敬

站在2019

回望1949

70年彈指一揮間

中國終於終結了衰落

十億級人口的工業化進程

燦若群星的城市崛起

無與倫比的規模效應

讓我們逐漸接近一個夢想

它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夢想

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從公元1840年起

就沒有停止過的夢想

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願意為之拋頭顱、灑熱血的夢想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什么是新中国?

(抗日戰爭期間,湖北漢口的遊行示威,攝影師@Robert Capa)

當1911年

林覺民等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在清軍的槍炮下死難時

他們的夢想是

民族復興

什么是新中国?

(廣州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圖片源自@VCG)

當1949年新中國成立

錢學森、李四光、鄧稼先、華羅庚等

2500多名旅居海外的專家學者

放棄海外優渥的條件

迴歸祖國的懷抱時

他們的夢想是

民族復興

什么是新中国?

(1949年的鄧稼先,在芝加哥大學與楊振寧兄弟合影,中間為鄧稼先,圖片源自@Wikimedia Commons)

70年彈指一揮間

我們經歷過無數挫折

終於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

終於在逆境中實現了崛起

致敬

改變自己命運的中國人

致敬

一代代中國人

披荊斬棘創造出來的奇蹟

什么是新中国?

(回望當初的起點,圖片源自@VCG)

本文中除標明來源的圖片,其餘均來自網絡公開渠道,不能識別其來源,如有版權爭議,請聯繫公號方。

庫叔薦書

什么是新中国?

《這裡是中國》

星球研究所

中信出版社

該書以廣闊地理視角和宏大的時間尺度,

解讀中國故事;

以唯美大氣的照片、專業的地圖和深情的文字,

描繪祖國山河,

提供了一個全新的中國地理認知。

總監製:蘇會志

監製:夏宇

編務:黃俊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