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中各縣市區建成區面積比較(史上最嚴標準)

1.只統計科教文衛商住的建成面積。

2.只統計核心市鎮的面積,部分周邊有較大鎮的也許會吃虧。

3.完全和城關融合在一起的鄰鎮在概算內。

4.部分散亂不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文明風貌的城中村不算在內。

5.被建成區合圍的再開發明顯商住用地在統計內。

6.離主城不遠明顯屬於主城體系的新城在統計內。

7.部分近貼城市的較大公園算部分面積。

以上是本次建成區統計所設計的標準,堪稱史上最嚴苛,旨在提供蘇中地區城市建設與發展的一種有價值的參考。

下面請看具體數據。

第一名

靖江市

32.2平方公里

蘇中各縣市區建成區面積比較(史上最嚴標準)

2018年,靖江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02.0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1%。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年人均GDP達到146061元。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4.44億元,增長2.5%;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492.51億元,增長7.1%;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485.10億元,增長7.3%,第三產業佔GDP比重達48.4%。

第二名

海安市

31.8平方公里

蘇中各縣市區建成區面積比較(史上最嚴標準)

2018年,海安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93億元,同比增長8.1%,增幅位居南通第一,其中一產增加值61.4億元,同比增長2.6%;二產增加值467.4億元,同比增長8.2%;三產增加值464.2億元,同比增長8.7%。二、三產業增加值佔比達93.8%,服務業增加值佔比為46.7%。

第三名

儀徵市

31.5平方公里

蘇中各縣市區建成區面積比較(史上最嚴標準)

2018年,儀徵完成地區生產總值673.9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6.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3.84億元,可比價增長2.6%;第二產業增加值347.49億元,可比價增長5.8%;第三產業增加值302.61億元,可比價增長8.1%。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18401元。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3.7∶52.3∶44.0調整為3.5∶51.6∶44.9。

第四名

如皋市

31平方公里

蘇中各縣市區建成區面積比較(史上最嚴標準)

2019年上半年,如皋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601.1億元,按不變價計算,同比增長6.8%,增速分別高於全國、江蘇省和南通市0.5、0.3和0.3個百分點,較一季度提高1個百分點。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8.70億元,增長3.0%;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94.70億元,增長7.5%,其中工業增加值257.27億元,增長7.5%;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77.70億元,增長6.5%。

第五名

泰興市

30平方公里

蘇中各縣市區建成區面積比較(史上最嚴標準)

2018年度,泰興市地區生產總值首次邁上千億臺階,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量和增幅、工業國稅開票銷售、實際利用外資等主要經濟指標繼續領跑蘇中。

第六名

通州區

27.8 平方公里

蘇中各縣市區建成區面積比較(史上最嚴標準)

2018年,通州區地區生產總值(GDP)1269億元,總量繼續列南通市各縣(市、區)第一位,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7.8%,高於南通市平均增幅0.6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58.35億元;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622.47億元,同比增長6.9%;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588.18億元,同比增長9.6%。

第七名

姜堰區

25.7平方公里

蘇中各縣市區建成區面積比較(史上最嚴標準)

2018年,姜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15.58億元,可比增長6.8%,高於泰州平均增幅0.1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7.47億元,可比增長2.6%;第二產業增加值327.91億元,可比增長7.0%;第三產業增加值340.20億元,可比增長7.2%。

第八名

海門市

25平方公里

蘇中各縣市區建成區面積比較(史上最嚴標準)

2018年,海門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49億元,比上年增長8.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8.80億元,增長2.3%;第二產業增加值609.51億元,增長7.8%;第三產業增加值580.69億元,增長8.7%。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37958元,比上年增長8.0%。名列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20位,較上年晉升1位,列江蘇省第8位,蘇中蘇北第1位。

第九名

啟東市

24平方公里

蘇中各縣市區建成區面積比較(史上最嚴標準)

2018年,啟東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63.3億元,實現工業應稅銷售1009.4億元,實現建築業總產值1028億元,均突破千億大關。

第十名

高郵市

23平方公里

蘇中各縣市區建成區面積比較(史上最嚴標準)

2018年,高郵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69.02億元,可比價增長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7.71億元,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291.33億元,增長9.8%;第三產業增加值299.98億元,增長7.2%。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89970元,比上年增加8062元。全國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前移4位。

第十一名

江都區

22平方公里

蘇中各縣市區建成區面積比較(史上最嚴標準)

2018年,江都區實現生產總值1070.05億元,可比價增長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6.95億元,增長3.3%;第二產業增加值494.44億元,增長2%;第三產業增加值508.66億元,增長8.6%。服務業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47.5%,較2017年提高1%。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6.0:47.5:46.5調整為6.3:46.2:47.5。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105476元,增長4.6%。入圍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分列第36位、第35位。

第十二名

寶應縣

21.6平方公里

蘇中各縣市區建成區面積比較(史上最嚴標準)

2018年,寶應縣地區生產總值620億元,同比增長6.5%。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7.6億元,稅收佔比8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2.8%,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2%,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別增長8.6%和9%。

第十三名

興化市

20.8平方公里

蘇中各縣市區建成區面積比較(史上最嚴標準)

2018年,興化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905.13億元,增長4.5%(可比價,下同),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4.85億元,增長2.9%;第二產業增加值339.92億元,增長2.3%;第三產業增加值440.36億元,增長6.9%;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2422元。實現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9.41億元,增長9.3%。

第十四名

東臺市

20.5平方公里

蘇中各縣市區建成區面積比較(史上最嚴標準)

2018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70億元,增長6.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6.7億元,同比增長5%;固定資產投資460億元,同比增長14%;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達38388元、23338元,分別同比增長8.5%和8.9%。

第十五名

如東縣

16.5平方公里

蘇中各縣市區建成區面積比較(史上最嚴標準)

2018年,如東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952.2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5%。實現第一產業增加值75.22億元,增長2.9%;第二產業增加值439.13億元,增長7.2%;第三產業增加值437.94億元,增長8.6%。全縣三次產業結構演進為7.9:46.1:46.0。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97232元,增長7.6%。新增市場主體1.45萬戶,增長47.8%,年末擁有市場主體9.10萬戶,其中,新增企業法人2032戶,增長11.2%,年末擁有企業法人1.82萬戶。

下面對其他縣市區做一些補充,供參考。

蘇中各縣市區建成區面積比較(史上最嚴標準)

高淳 20.5平方公里

蘇中各縣市區建成區面積比較(史上最嚴標準)

溧水 21.5平方公里

可以明顯的看出溧水的成長性更強一點,還有很多地在開發,而且周邊還有很多別墅小區,如果都畫上就超出平均的比例尺了,遂省去了。

蘇中各縣市區建成區面積比較(史上最嚴標準)

常熟 71.7平方公里

常熟的成長性很強,山湖是獨特的資源,開發沿著這些岸線鋪成了開來。

蘇中各縣市區建成區面積比較(史上最嚴標準)

揚中 15.6平方公里

算上西北面的這個並非新城也非完全融合的鄰鎮是19.8平方公里 揚中的特色城市的主要組成部分自建房據很大比例。

蘇中各縣市區建成區面積比較(史上最嚴標準)

宜興 42.2平方公里

含丁蜀鎮49.8 丁蜀其實很大程度是混雜區,但是面積確實大,離宜興市區也近。

蘇中各縣市區建成區面積比較(史上最嚴標準)

丹陽 28.6平方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