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科院研究員:融入長三角 南通建設上海北大門

上海社科院研究員:融入長三角 南通建設上海北大門

近日,滬通鐵路太倉至四團段工程全面啟動,徐宿淮鹽、連淮兩條鐵路開通運營,長三角軌道建設加速發展。

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原副院長何建華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專訪時說:“剛剛投入建設的滬通鐵路太倉至四團段工程是滬通鐵路的一個延伸段,途經崑山沿四團接入上海浦東,這條鐵路建好後,使南通融入浦東,融入上海,在上海的整個經濟的大循環中至關重要,所以也備受關注。”

融入上海一小時都市圈

南通與上海僅一江之隔,過去,交通上比較難通達。後來,建造了蘇通長江公路大橋,交通的狀況大有改善。現在蘇通大橋已經接近飽和,人流物流非常擁擠,而滬通長江大橋的建設,不但能極大地方便居民出行,而且使南通融入上海一小時都市圈。

根據滬通長江大橋官方消息,大橋計劃2020年3月20日達靜態驗收條件,7月1日實現全橋通車。何建華對記者表示,大橋開通後,就把南通和上海融匯起來。

作為一個地道的南通人,何建華對記者說:“南通人對上海是非常有感情的,江蘇在南通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的定位,是要將南通建設成為上海的北大門。”何建華對記者解釋道,所謂上海“北大門”,就是與上海高度的同城化。按照《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首先是交通要非常的便利,突破地域地理上的河流、山川等阻礙因素。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戰略出爐,南通迎來了發展機遇,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城市能級和競爭力,來對接上海。何建華對記者說:“隨著南通的發展,南通與上海形成同城化的發展效應,那麼,上海和南通就是‘南上海’和‘北上海’這樣的一種融合,就可以建設成一個非常具有競爭力的長三角的龍頭。”

海陸空交通聯動

接下來,南通與上海在海陸空交通上的聯動還有很多大的項目。航空方面有南通新機場,何建華對記者說:“南通新機場的定位是,具有上海航空樞紐功能的機場,也就是外界所說的上海第三機場,這是一個很大的工程。”

從鐵路上看,不單單是剛剛開建的滬通鐵路太倉至四團段工程,同時南通也將會建設北沿江高速鐵路。何建華對記者解釋說,北沿江高速鐵路就是沿著長江以北一端,建設一條高鐵一直連接到西部,然後這條高鐵連通以後,將會穿越南通的新機場。何建華告訴記者,南通還在打造通州灣新集裝箱碼頭,這樣在海陸空三方面,南通都在發展大交通,使南通成為與上海緊密相連的一個交通樞紐。

何建華認為,南通將會像上世紀90年代的蘇州一樣,隨著交通的大力建設和發展,將會快速地實現與上海同城化的發展。

南通四大優勢

談到南通在長三角一體化中的發展定位,何建華總結了四個方面的優勢。

一是區位優勢。南通臨近上海,可以承接上海的溢出效應,包括承接上海全球城市非核心功能,以及優質的資源。

二是人才優勢。南通的基礎教育非常好,在全國很有影響力。南通人才集聚,尤其是具有知識的勞動者的儲量比較大,整體勞動者的文化素養和技能素養都比較高。

三是產業優勢。南通具有一定的產業基礎,比如紡織業、建築業、船舶重工。現在,南通也在新興產業方面發力,在產業佈局上瞄準了人工智能、互聯網、區塊鏈等。

四是營商環境好。南通民風淳樸,同時政府的管理運作也比較規範,營商環境也比較好。所以南通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能夠快速地融入上海。

此外,何建華認為,上海、蘇州和南通,應該是長三角中的金三角。這三個城市如果能緊密融合地建設起來,南通的地位就可以凸顯出來,成為金三角中江北的支點。

未來發展建議

何建華建議,南通汲取新中國成立70週年和改革開放40年所取得的成功經驗和教訓,來進行更高起點的佈局。在新時代再出發,在高質量的發展起點上,不斷地更新觀念,做好規劃、謀劃未來。

何建華認為,南通不能再採用以往三十多年快速工業化和快速城市化的發展模式,而是要根據新的發展方式來謀求更高質量發展,包括吸引投資、技術創新、人才集聚、產業創新,這些方面都要站位更高,這樣才能有更好的未來。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