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年橋:煥彩展英姿

萬年橋:煥彩展英姿

萬年橋位於歙縣縣城北門外揚之河上,建於明萬曆元年(1573年),因受洪水侵蝕,2006年進行了大修;2012年6月21日,該橋被評為安徽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該橋鑲嵌於“創城創衛”時代新潮中,修葺堅固,展示青春活力,面貌煥然一新。

萬年橋,九孔,長150餘米,高10米,寬6.7米。橋初建成時,任明代兵部侍郎的歙縣松明山人汪道坤,曾賦《萬年橋》詩一首:“使君遺澤五溪東,驅石橋成利涉功,地踞金湯三輔郡,天回砥柱萬年同.參差石勢疑烏鵲,縹緲江流見白虹。亭上至今留醉處,蓮花面面似山公。”可見,“萬年”橋名,意在表達永固萬年的願望。原橋東端有一石牌坊,上有“北鑰雲龍”“道岸津樑”等題額,毀於清乾隆年間。

“萬年”橋名的來歷,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此橋建於明萬曆間,是縣城通往北鄉的咽喉。石橋竣工那日,兩岸百姓一片歡騰,北鄉更是瑞氣繽紛,一天之中竟有十三家莊戶要嫁女過江。清晨,橋頭花轎排成長龍,正要上橋,卻被一排衙役擋住,原來郡守有告示,新橋落成十天之內,任何人不得擅自過橋,待有人替此橋取個雅名.才撤欄放行。就在人們又急又愁,面面相覷之際,突然,三抬花轎轎簾一掀,走下三位新娘,分別叫善姑、秀姑、巧姑。三位村姑落落大方,徑直走到守橋官面前說:“願為此橋定名”。守橋官遲疑地打量了她們好半晌,才一擺令旗,將三位姑娘領進郡府衙門,命其當堂說出橋名。只見善姑上前道個萬福說:“民家船,官家橋,官民同賀練江橋。”郡守一拂袖子說:“不好,天下以河川作橋名的太多,此名不新!”秀姑上前含顰一笑說:“東村梨,西村棗,西門磚塔北門橋。”郡守仍以橋名不雅為由予以否定。巧姑平日最痛恨官府老財,常替世間女子鳴不平。此刻她走上大堂,雙手叉腰,不卑不亢地說:“南山虎,西山豹,千年媳婦萬年橋! ”不料話音剛落,郡守大喜。直道巧姑一讚官家虎威,二贊婦道貞潔,三贊石橋永固。於是拍案叫絕,即刻放行。從此,北門外石橋就取名為“萬年橋”。而三姑定橋名的故事也在民間流傳至今。

萬年橋建築精美,結構科學,橋體堅固,獨特的防洪及水利科學技術提供了了解古代科學技術和生產生活方式的途徑。

萬年橋過去是通往太平,抵達省治安慶的要道,當今則是老城連接新區和城區通往北郊村鎮的重要交通線,也是歙縣至屯溪公交車的定點定時發車的歙縣起始站,更是通往歙縣高鐵北站疏散遊客的要塞。

當你漫步在萬年橋上, “長虹臥波”, 它如一個滄桑老人,向您訴說著東側依偎宜居宜遊的徽州古城,有徽州府衙、許國牌坊、打箍井、斗山街等人文景觀;西攬繁華錦繡的新開發區,有始建於南宋新洲石塔舊址的歙縣二中,有歙縣少年戶外活動中心,有新型發展的數十家“雙創”企業,為歙縣經濟文化繁榮畫上壯麗一筆;南側有披雲山,太平興國寺,新安碑林,太白樓,即有詩曰:“河西橋側太白樓,紀念詩仙造訪修。寺廟天清吟五律,沙灘碎月繫心頭。尋交隱士失交臂,踏遇奇葩賞遇州。逝歲無情民有意,風光更憶古人幽。”

當你漫步在萬年橋西端,則看到橋頭兩邊設置青石護欄和人行石階,感受到新型的青石板與萬年橋麻石和諧統一,保護與配景相得益彰。人行其中,新型橋面小車道與新洲公園連為一體,夜色中建築物景觀在水中流光溢彩,白晝景緻綠色環保、異常清新,讓人心身愜意、豁然開朗的意境。

萬年橋頭,土地平曠,視野開闊,移步換景,三面環水,波光倒影,將古歙景緻翻了兩倍。你瞧:新建的新洲公園,銀杏在四季變換著英姿,則春綠夏濃秋黃冬墨;冬青靜立道旁,布成長型綠帶;水竹高潔雅韻,清風搖曳著靚影;雪松如寶塔,展示著參天聳立的天然氣質;樟樹散發著陣陣清香,與火紅茶花豔姿俯仰生情;健身場地,飛動著運動員的身影,不時發出助威加油聲;路邊長椅,常有老人在拉著家常,時有青年誦讀者國學經典;小道上,此起彼伏,洋溢著大人小孩快樂的追趕聲,嬉鬧聲;在炎熱的黃昏,那噴泉池的上空噴泉造型多異、高低弧線,變幻無窮,送來陣陣涼意,讓人心曠神怡。新洲公園,集健身、景觀、休憩、垂釣於一爐,融長亭、步道、綠化、娛樂、停車場地於一身,是鄉鎮居民休閒娛樂、放鬆心情、遠離快節奏生活的棲息港灣。

四水回瀾、五峰拱秀,歙縣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山城、水城。暢遊這座徽州古城,確是一幅魅力的山水畫卷。

富資水出箬嶺,南流至葛塘入揚之水;布射水出長源,至東山營入揚之水;揚之水又名徽溪,出績溪大鄣山,納富資、布射之水與源出黃山之豐樂水於太平橋匯入練江。練江沙明水淨,自城南東注漁梁,經龍井山抵浦口,與南來之漸江合流於歙浦,為新安江,東下錢塘。新安山水畫廊美輪美奐,橫跨練江之上有“江南都江堰”之稱的漁梁壩,底蘊深厚,山水交融的魅力總能讓遊客流連忘返。

新安江山水畫廊,在歙縣境內全長約百里,以獨特的徽文化與自然風光、古村落的美妙結合著稱於世。“深潭與淺灘,萬轉入新安。”有人說新安江山水畫廊比灕江還美,比三峽還秀。當你看到兩岸青山相擁,村落處處,粉牆黛瓦,徽派民居與四季花果互為映襯,就知道如此美譽應是當之無愧。

如今,萬年橋,高大堅固,修葺一新,煥發著青春活力,成為徽州古城的一道靚麗風景線;萬年橋頭,與新洲古石塔,相映成趣,成為南來北往、鄉下進城停靠站的代名詞。(方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