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流露—看八十年代人們的笑容 生活好了才真開心


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席捲中國大地,到處都是一派喜氣洋洋欣欣向榮的景象,社會各個領域都在發展生著翻天覆地的變革。

解放思想放下包袱的人們幹勁十足,對新生活充滿了希望。尤其是在廣大農村實行承包制後,農民的勞動熱情空前高漲,社會生產力得到極大提升。

地裡的莊稼長勢喜人,農家的舊房得到了翻建,家家戶戶的房前屋後都種上了果樹和蔬菜,院子裡的雞鴨鵝狗的叫聲此起彼伏,一派喜氣祥和的景象。

在城市工廠裡,機器在高速飛轉,鍊鋼爐裡的鋼花四濺,青年工人們忙碌的身影,大家都滿懷信心多拉快跑,為早日實現四個現代化而不懈努力著。

當時,有很多外資企業到中國投資建廠,他們的薪資待遇往往要比國內要高,很多在外企工作的人似乎都顯得得意洋洋的樣子。

在政策的鼓勵下,下批勇者開始下海經商,他們成為了那個時代的弄潮兒,富裕起來的個體戶在當時被稱為“萬元戶”。

“有目標、有信仰、有追求”就是當時人們精神世界的寫照。實實在在的社會大變革真的給大家帶來了實惠,人們渴望過上好日子的想法就會化作巨大的動力。

生活得到提高的人們已經不滿足於吃飽和穿暖了,他們也在悄悄地美化著自己的穿衣打扮。燙髮開始在女人中間流行,男孩子們以穿喇叭褲為時尚標誌。

這時候,港臺以及國外的電影開始進入中國,人們通過屏幕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國外的社會、政治、經濟和價值觀等等都不同程度影響著國人。

隨著收入的不斷提高,各種高檔的家用電器也開始走進普通人家了,比如:黑白電視機和收錄兩用機等等,這些電器以日本的品牌最著名了。

當時播放香港電視劇《霍元甲》和日本電視劇《排球女將》時,可以說達到萬人空巷程度,有電視機的人家裡擠滿了鄰居。

吃飽穿暖了才舒服,腰裡有錢就安心、心情舒暢了才笑得開心。那時候的年輕人都在憧憬著、幻想著、描繪著到2000年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樣子。

八十年代末,改革開放已經有十個年頭左右,人們已經適應了社會變革,也已經嚐到了改革的甜頭,人們的一臉菜色逐漸被紅潤的笑臉所替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